劉正全
摘要:革命舊址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開展具有紅色特色的獨特旅游線路,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革命舊址通過紅色旅游宣傳革命英雄事跡,是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需要,也有助于對作為紅色文化基因物質載體的遺址遺跡依法進行保護。使紅色基因得以代代傳承,從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民心凝聚力,應是發展革命舊址紅色旅游的最根本目的。
關鍵詞:革命舊址;紅色基因;紅色旅游;時代價值
革命舊址承載著革命年代英雄人物的紅色英魂,是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重要物質載體。對革命舊址進行開發利用,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宣傳將其所承載的紅色基因和愛黨、愛國主義優秀傳統發揚光大,延續至后世。[1]而在各類宣傳方式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組織相關人員或吸引游客前來實地考察、學習和參觀。
這種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所建立的紀念地、用于革命的建筑物等標志物作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就是本文所稱的紅色旅游。
一、紅色旅游的獨特性
紅色旅游,是一種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2]其打造的紅色旅游線路和經典景區,有助于幫助人們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并使之成為一種文化;同時也可以讓人們在觀賞自然風景過程中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和頤養高尚情懷。
(一)旅游與學習相結合
在紅色旅游中,可以做到學習與旅游相結合。這是因為紅色旅游的特點是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游為手段,學習和旅游互相結合、互為表里。而且,這種學習與傳統教科書灌輸式的教育又有很大不同,其通過在革命舊址還原和重塑歷史英雄人物的真實事跡,營造出感人的教育氛圍,使得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傳統中的刻苦奮進精神自然地沁入人的心扉、起到在潤心無聲中震撼人心靈的效果。
(二)故事與教育相結合
在紅色旅游點,給人的感覺往往就是參觀各類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其實,每一處革命舊址都承載著革命仁人志士蕩氣回腸的動人故事,正是革命者們用鮮血甚至犧牲生命換來了人們當前的新社會和新生活。對于過去革命人士的付出,應當通過講故事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反映到當今人們的腦海中,使當今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形成正確的唯物史觀,將靜態有余、動感不足的歷史畫面引入歷史實景,用真實的歷史故事描繪出歷史感,做到講故事與教育宣傳相結合。當然這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革命老區,尚需要通過政府規劃和經濟環境改善來逐步實現。
二、革命舊址發展紅色旅游的時代價值
通過進一步加強對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將革命傳統教育與旅游開發有機結合,有助于弘揚團結奮進的革命精神。
在革命舊址發展紅色旅游,對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
積極發展紅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游這種方式,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使得前來觀瞻、游覽的人們心靈受到洗禮和熏陶,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這是常規旅游產品所無法做到的。
弘揚革命傳統,有助于確保新時期保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信念,也是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承載時代使命的必然要求。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使命,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發展紅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正是完成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的極佳路徑,是將歷史和生活相貼近的現實課堂。
(二)有利于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
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老區的遺址遺跡,是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一段時間來,國內很多地方都在對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恢復其原貌,把這些承載紅色基因的物質載體列入重點保護對象。
發展紅色旅游,吸引各地游客關注、學習當地的紅色文化,有助于提高當地革命文化的知名度;同時也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紅色文化遺產。
(三)有利于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發展紅色旅游,是革命傳統教育觀念和旅游產業觀念與時俱進的結合,更是帶動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三、革命舊址開發紅色旅游的現實路徑
應當重視對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重視對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修繕和維護,同時需要設立專項基金,并確保其到位和正確使用。
通過政府組織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和市場有效運作,全面提升紅色旅游的開發和管理水平,促進紅色旅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3]
(一)設計精品旅游線路和高質量的紅色旅游精品體系
通過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紅色旅游發展的精品格局。在傳統旅游線路基礎上對開發模式、旅游產品與旅游線路進行高端位的專業化設計,同時在市場推廣方面要創新出具有紅色旅游獨特性的旅游產品,能讓到場參觀者體會到與傳統教科書上不一樣的感覺,重視塑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紅色旅游品牌產品。
把紅色旅游區規劃與相關區域的城鄉規劃以及交通建設、環境保護、風景名勝和文物保護等銜接起來,把發展紅色旅游與發展生態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農業旅游等密切結合,形成綜合型、復合型的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完善紅色旅游周邊配套交通設施
在四川革命老區,很多革命舊址位于山區或者相對比較偏遠,交通不便,不但影響參觀者前來觀瞻,而且維護物資的進出也不太方便。譬如,位于達州市石橋古鎮的列寧街和位于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梓桐鎮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就是這種情況。1933年9月30日, 紅四方面軍解放石橋, 在鎮中的四座牌坊上分別刻下了“列寧主義街”“擁護紅軍、擴大紅軍”等標語。紅軍北上抗日時, 這些標語被群眾用石灰掩蓋起來。新中國成立后, 紅軍標語重見天日, 這座極具紅軍文化特色的石橋古鎮也被譽為“中國紅色第一街”。而位于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梓桐鎮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軍政治部舊址,距達州主城區60公里,占地1200平方米,現存房屋10間。1934年7月,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曾住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何家山、壘城寺戰役。2008年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對于這些較為偏僻的革命遺址所在區域,應當結合國家干線公路及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改進和完善薄弱環節,將紅色旅游景區與主要干線公路的連接起來。
(三)提升紅色旅游講解員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水平
紅色旅游講解員是傳遞紅色文化的形象大使,代表著紅色旅游的重要元素,在紅色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革命故事、提升游客體驗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故應當對其加強培訓,提高其紅色文化素養和專業水平,使其在宣傳和講解時能夠專業入戲,能夠將具體的歷史真實再現于參觀者的面前,感動參觀者。
要讓紅色旅游健康發展,成為有強烈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還需要妥善處理紅色教育與常規旅游的辯證關系,要講好歷史典故,深入發掘紅色旅游中的歷史人物故事。紅色文化熏陶和紅色基因傳承,并非是教科書中照本宣科一樣的文字重復,要注意講好歷史英雄人物故事,渲染氛圍。
四、革命舊址開發紅色旅游應注意的問題
在和平年代開發紅色旅游應當與發展一般旅游業相區別。發展一般旅游業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吸引游客來增進當地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產業的發展,同時在開發過程中還要注意環保生態,避免過度開發;而對革命舊址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除了具有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價值與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觀瞻紅色文化遺產來促進愛國主義教育,對革命舊址進行開發、利用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革命舊址,既保護作為物質方面的載體,更需要保護這些物質所承載的革命精神與紅色英魂。
革命舊址是傳承與傳播紅色文化的載體,通過紅色文化的代代傳承來建構每一代新人的道德與靈魂。所以,在開發、利用革命舊址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一)開發紅色旅游中要注重對紅色文遺產物質載體的保護
眾所周知,無論是傳統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在游覽的過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造成對自然景物損壞,有些屬于自然磨損,而有些卻是人為破壞,特別在近期的假日經濟中,各地到了旅游季節往往人滿為患,各旅游勝地在賺的盆滿缽滿同時,往往也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人流過后,留下大量的垃圾需要清理。紅色文化有其莊嚴肅穆的一面,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不可以僅僅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破壞承載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革命舊址中的建筑和遺跡。
紅色旅游本身是一種實踐性的學習型旅游。不可否認的是,很多革命舊址位于比較偏僻的山區,開發紅色旅游后旅游過程較為艱苦。為改變這種狀況,一些地區出現了損壞革命舊址,搞城鎮化、商業化的傾向,這其實破壞了紅色旅游的本質特色。在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的同時,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加強對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加大保護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遺址、紀念地、名人故居、文獻、建筑等得到妥善保護。
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條件,實事求是地確定重點建設項目,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把握好建設規模和標準,避免過度開發對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及其環境造成損壞。[4]
(二)紅色旅游要注重紅色文化熏陶和紅色基因傳承
對國民進行本國歷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制度。如德國一些州就對中小學生進行反法西斯的修學旅游做了專門立法,要求每個學校都要定期組織學生到納粹集中營等地游覽參觀,勿忘歷史。開展紅色文化旅游,是把旅游與學習緊密相連的有效方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這方面,山東省劉公島的甲午海戰館,以實體的模擬戰爭場面,再現當年甲午戰爭,諸多奮勇當先的英雄人物,就讓很多人在觀瞻時流淚扼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很多區域學習。
發展紅色旅游,要同弘揚革命傳統、培育民族精神相結合,同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同有效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結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三)紅色文化旅游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
對于革命舊址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應當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不能只為了經濟效益,而將革命舊址做為發展當地經濟的工具。沒有當年的革命先輩的努力與流血斗爭,就沒有今天當地人民的安居樂業。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是為了激發當代人傳承、發揚當年的革命精神,對當下的家園建設的更美麗。
在加強營銷推廣力度時,拍攝的紅色宣傳片、紅色微電影、精彩短視頻,既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播放,亦可以讓參觀的人們前來進入“影片”中,深入體驗當紅軍的不易生活,這樣推介出來的紅色景區旅游產品,就不僅僅是圍繞表面的環境,而是通過深入熏染革命英魂這一紅色主題,鑄造出了獨特的紅色旅游價值觀。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對革命老區舊址發展旅游業亦應當專門予以立法保護;在社會主義經濟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亦應當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發展事業預留出足夠的資金配額進行支持。通過推動發展革命老區舊址的紅色文化旅游,使紅色基因得以代代傳承,從而凝聚中華民族的民心,應是發展革命老區舊址紅色旅游的最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周金堂. 把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J],黨建研究, 2017(5).
[2]黃靜波,李純,湘粵贛邊界區域紅色旅游協同發展模式[J], 經濟地理,2015(12).
[3]毛斌,劉譯鴻.甘肅省山丹縣紅色旅游扶貧探微[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4]王亞楠.整合紅色旅游資源 助推精準扶貧工作——以灌陽縣紅色旅游開發為例[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7(1).
課題項目:本文系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項目“四川革命老區重要遺址遺跡的保護和利用”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