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琳倩 雷靂譯
青少年期被定義為從青春期開始到成年獨立的人生階段,是一個獨特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時期。
人類對青少年有著消極的刻板印象,并假設青少年的典型行為(如冒險、沖動和自我專注)是不適應和非理性的。青少年的典型行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發現,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求刺激、體驗新奇而有益的刺激和冒險的欲望在青少年時期不斷增長,在青少年末期達到頂峰。青少年的典型行為也可以跨物種觀察到。研究顯示,哺乳動物在性成熟期這段時期內,它們在探索、冒險、社交行為和社會影響方面的欲望表現出增長。
然而,這些行為也可以被看作是適應和理性的,因為這一時期的一個關鍵發展目標是成長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因此與其簡單地把青春期看作是一個高風險的時期,不如把注意力轉移到經常發生風險的社會環境中,從而更全面地了解青少年的典型行為。研究者Blakemore,和Sarah-Jayne梳理了相關研究領域,讓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比兒童或成年人在非法物質使用、危險的性行為、犯罪行為和駕駛等方面承擔更多的風險。10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男子,死亡的原因往往是事故造成的風險,如魯莽駕駛。然而,事實比魯莽和追求刺激的青少年的刻板印象所描繪的要復雜得多。
首先,過度冒險導致死亡是罕見的,北美高中生的存活率超過99.5%,大多數青少年不冒極端的風險。同時這種冒險行為也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我們應該考慮更廣泛的背景因素。
造成青少年冒險的一個關鍵的環境因素是父母和社會允許更多的自由。青少年被賦予比兒童更多的獨立性,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度過更多的時間,并被允許和鼓勵做出自己的決定,這與不斷增加的探索和冒險有關。
另一個關鍵的環境因素是同齡人的影響。青少年與同齡人在一起的時間從童年到青春期都在增加,到青春期中期(大約14歲左右)達到頂峰。同齡人是青少年典型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同齡人對青少年的社會和個人價值評估起到非常大的影響。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冒險駕駛、吸煙、飲酒和物質濫用行為會受到同齡人的影響,相比之下,成年人(25歲及以上)的駕駛風險不受同齡人的影響。
那么為什么青少年特別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避免被社會排斥的風險。研究發現在被其他玩家排斥后,青少年的情緒比成年人更低落。在網絡游戲中社交排斥之后,對同伴影響抵抗力低的青少年比對同伴影響抵抗力高的青少年在駕駛類的電子游戲中更容易承擔駕駛風險。
慶幸的是同伴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來自朋友的勸阻可以減少年輕人從事該活動的傾向。青少年時期的同伴影響也會導致親社會行為。如果青少年相信學校里的其他學生是志愿者,他們就更有可能志愿幫助社區里的其他人。也就是說,青少年易受同伴影響和避免社會排斥的動機也能發揮有益的效果,可以被公共衛生運動加以利用。這啟發我們發揮同伴影響在改變可接受行為的社會規范中的力量,例如將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作為學校反欺凌和戒煙活動的倡導者,以有效減少學生沖突和吸煙人數。
資料來源
Blakemore, & Sarah-Jayne. (2018). Avoiding social risk in adolescenc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637214177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