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羊梅 顧正中 王安邦



摘要:淮麥45(參試名稱為淮麥1403)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淮麥28和淮麥25雜交選育出的小麥新品種,201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2014年在江蘇省預備試驗中,比對照淮麥20增產11.07%;進入2015—2016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9 215.4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2.87%;進入2016—2017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 9 721.9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7.48%;推薦進入2017—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7 846.5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5.49%。淮麥45不僅產量潛力高,而且植株較矮,株型松散適中,抗逆性強,推廣應用前景巨大。
關鍵詞:小麥新品種;淮麥45;產量;株型;高產穩產;選育
中圖分類號: S512.10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6-0078-03
小麥是江蘇省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對保證糧食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赤霉病、凍害、干熱風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小麥生產面臨著嚴重挑戰。生產上大多數品種高產與穩產的矛盾日益突出。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為滿足生產需求,以高產穩產為主要目標,對大量種質資源進行鑒定與篩選,通過常規雜交,利用淮安地處南北過渡地帶、選擇壓力大的優勢,選育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親本材料 2007年以淮麥28和淮麥25為親本材料進行雜交。淮麥28和淮麥25均為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高產穩產、綜合性狀較好的小麥新品種。
1.1.2 供試材料 淮麥45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201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該品種為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長勢健壯,分蘗力強,成穗數多。株高77.4 cm,株型松緊適中,穗層整齊,熟相好。穗呈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角質,飽滿度好。平均穗數達649.5萬個/hm2,每穗粒數為31.4粒,千粒質量為43.8 g。
1.2 試驗方法
1.2.1 選育方法 2007年根據雙親優勢互補原則,選配組合,進行人工雜交,經系譜選擇育成。
1.2.2 產量試驗方法 新品系產量鑒定試驗在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119.1E,33.5N)進行,采用間比法排列,2次重復,小區面積為9.8 m2,全區收獲計產。預備試驗設6個試點,小區面積為13.33 m2,按間比法排列,不設重復;區域試驗設11個試點,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3.33 m2;生產試驗設11個試點,2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0 m2。
1.2.3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用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研制的區域試驗統計分析軟件農作物區域試驗管理系統及Excel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選育過程
2007年以淮麥28和淮麥25雜交,后代進行連續單株選擇。2008—2009年F2代種植20行(約 1 500株),在其中進行單株選擇;2009—2010年15個單株播30行(約1 500株),在其中繼續進行單株選擇;2010—2011年選擇25個單株;2011—2012年選擇30個單株;2012—2013年選擇96個單株,其中混收15個系,經室內選擇,12個系進入鑒定圃進行產量鑒定;2013—2014年進入品比圃;2014年出圃,出圃號命名為淮麥1403(淮麥1403為參試名稱,審定后定名為淮麥45)。2014—2015年參加江蘇淮北市預備試驗。以淮麥20作為對照品種。
2.2 產量表現
2.2.1 品系鑒定及預備試驗產量表現 淮麥1403因田間發病輕,產量潛力高,進入2012—2013年鑒定圃,產量為8 497.80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10.83%;進入2013—2014年品系比較試驗,產量為8 290.20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10.25%;推薦進入2014—2015年江蘇省預備試驗,平均產量為 8 657.40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11.07%(表1)。
2.2.2 區域試驗產量表現 由表2可知,淮麥1403參加2015—2016年江蘇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 9 215.4 kg/hm2,與對照淮麥20及其他品種差異顯著(P<0.05),產量居本組參試品種第1位。淮麥1403參加2016—2017年江蘇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 9 721.9 kg/hm2,與對照淮麥20及其他大部分品種差異顯著(P<0.05),產量居本組參試品種第1位。從產量3要素可以看出,淮麥1403產量高,主要由于其成穗數多,千粒質量較高,每穗粒數適中。
2.2.3 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2017—2018年江蘇省生產試驗,淮麥1403平均產量為7 846.50 kg/hm2,比對照淮麥20增產5.49%,產量居本組參試品種第1位。
2.3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區域:淮麥45適宜在江蘇省淮北麥區種植。
適期播種:淮麥45最適播期為10月10—25日。
合理密植:淮麥45分蘗力強,成穗數多,適播期內基本苗為225萬~300萬株/hm2。播期推遲時應增加播種量。
肥水管理:淮麥45為中強筋小麥,應注重中后期氮肥的施用以同步提高產量和品質。一般施純氮肥240 kg/hm2左右,基肥、平衡肥、拔節孕穗肥的質量比以5 ∶ 1 ∶ 4為宜;磷鉀肥以120~150 kg/hm2為宜,磷鉀肥基追比為5 ∶ 5,追肥在7~9葉期施用,在拔節期追施磷鉀肥能提高產量,尤其是磷鉀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以50%的磷鉀肥作基肥,滿足第1次吸肥高峰期麥苗的需要;50%的磷鉀肥在倒4葉期追施,滿足拔節期至開花期吸收高峰需要及花后對磷鉀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