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布的數據初步核算,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比2019年四季度回落12.8個百分點。但數據顯示,3月隨著復工復產加快,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在疫情的沖擊下,仍然有部分企業逆勢翻盤,在同行業的愁云中依靠新技術、新方法,在疫情沖擊下轉危為機。
以林清軒為例,2020年1月31日,林清軒還面臨著300多家線下門店被迫關閉的狀態,有1600名員工在家隔離“待業”,1月份的最后10天業績暴跌95%……而從2月開始,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被迫直播”,此后企業迎來逆轉。
在孫來春被逼無奈的直播首秀中,有6萬人觀看,賣貨40萬元;“三八”檔期中,林清軒整體線上線下銷售增長513%;2月份,原本僅期望會恢復到50%的銷售額,實際上達到120%。
國際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以場景替代產品,發力場景直播,在行業整體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在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領域均實現了正增長;生鮮零售平臺百果園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電商建設與社群打造不僅保證了與消費者之間的遠程互動交流,也保證了“送到家”的服務;COOC中海商務也在疫情期間舉辦了全國的“云端洽談會”,通過線上直播、線上小視頻,把用戶的業務用云端形式撮合與其他租戶的交易,助力租戶復工復產……
“全媒體時代,企業營銷的玩法越來越多,但是能否真正助力品牌構建,贏得顧客信任卻有云泥之別。”中國經營報社總編輯、《商學院》雜志社社長李佩鈺表示,“金子什么時候發光,取決于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建立長期的競爭力,而不僅僅只是圖一時的流量,畢竟,只有品牌才意味著信任和認同。”
由特殊時期引發的“云經濟”正在悄然生長,生鮮配送、線上購物、在線教育……這些在線模式引爆了新經濟不斷上行。各行業開始審視直播的力量。
謙尋文化CEO奧利指出,看直播購物,已成為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疫情期間,隨著實體產業不能準時復工復產,“宅經濟”興起,直播帶貨成了不少企業的“新疆場”,不少市長縣長輪番上陣,為本地農副產品親自“背書”,通過直播帶貨助農惠農,讓當地滯銷的農副產品走進了網友的家中。

“作為直播帶貨領域的翹楚,薇婭是一個淘寶直播的現象級。隨著流量越來越貴,下沉市場趨勢明顯,薇婭通過多平臺的擴展方式,繼擁抱了時代變化,也是薇婭帶貨成功的重要變量。”奧利表示。
對于薇婭的賣火箭、賣房等“帶貨升級”行為,奧利認為,電商主播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銷售商品,而是在探索直播帶貨之外的更多可能性。直播更像是一個無延續性的游戲,無限的游戲既沒有確定的開始和結束,也沒有贏家,它的目的在于將更多的人帶入到游戲本身中來,從而延續游戲,因此,薇婭帶貨的秘密已經早已不是她的成績,或者是她成功的秘密,是她給直播的賦能。
在直播賦能的路上,人們看到了薇婭的成功,企業或許也可以為自身品牌營銷開拓一條新路來。畢竟,直播的力量已經有目可睹,“線上直播+品牌營銷”的結合也并非是無人嘗試的新領域。
看似簡單的“上云”、直播等營銷步伐是否能如履平地?企業直播火爆的成功案例能否被復制?既然薇婭只有一個 ,那么各企業在走進“云經濟”時的必然也會千差萬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云經濟”“云營銷”是一扇新大門,并且成為品牌營銷的新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從線下到線上的變更絕非一蹴而就,所有企業逆勢翻盤的今天,都有一個個沉默且扎實布局的昨天。
林清軒的“昨天”是擁抱電商平臺,早早形成商業模式的數字化;百果園的“昨天”是線上電商和客群;卡薩帝的“昨天”是打造智慧場景;中海商業的“昨天”是提前部署線上渠道與線下實體的融合……
孫來春多次提到“老年人被迫直播”,卻少言林清軒早早進行了商業模式的數字化。孫來春表示,林清軒線下開的每一家門店在線上還對應著一家天貓云店;每一個導購都有一個“手機+淘寶+釘釘”的組合,使得線下導購與電商平臺能夠有機聯合。
“我們有600萬精準會員,所謂精準可不僅僅只有顧客的購買記錄、聯系方式,還有用戶畫像,可以在微博、微信、釘釘、淘寶、小紅書、抖音等各種平臺上觸達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就是因為有600萬精準的會員,我們就可以活下來。”孫來春感嘆道。
提到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的品牌挑戰與升級,百果園高級合伙人孫鵬表示,百果園有超過90%的門店在疫情期間都是正常營業的,保證民生供給。同時堅持了商品的標準,堅持了“好吃的”這樣的一個定位。至于百果園線上線下一體化新零售戰略的發展,供應鏈在疫情期間的正常運轉,以及百果園社群的打造,孫鵬則表示,“這實際上是百果園十幾年做的一些積累,以及近幾年一些新的戰略,我覺得這次疫情實際上是檢驗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成果。”
“卡薩帝生態品牌的成果的基礎就是體驗云,場景方案一定要從云里去,用戶體驗也應該從云里獲得。體驗云是交互的產物,卡薩帝的智家APP就是為用戶設計智慧的家,用場景替代產品,用生態覆蓋行業。”海爾集團卡薩帝總經理宋照偉表示。
中海商業副總經理唐安琪指出,COOC中海商務前瞻性地在寫字樓中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合作,大量引入了智能通行、智能會議室等物聯技術。
在疫情期間,努力逆勢翻盤的企業們已經行動起來,把握住“云經濟”的班車,開始了品牌營銷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