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桂春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活中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學研究的范疇,由此可見,生物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一些生命跡象。作為一名中學生物教師,我們應該將生活中的這些生命現象與課堂上的生物學教學理論聯系起來,讓學生知道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并不是空洞的,而是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充滿趣味性。下面來介紹一些生命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一、微生物的發酵技術
在生活中有許多同學喜歡吃面包。面包,看上去很膨大,很松軟,這都歸功于一類真——菌酵母菌。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它在氧氣充足的地方生活,就會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而水在烘焙過程中會蒸發掉,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會讓面包變得膨大松軟。初中學生好奇,求知欲強,思維活躍,講到這里就會有學生問:那在無氧條件下呢?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會產生大量的酒精。所以就會有學生總結出來,在無氧條件下,可以用來釀酒。
在我們日常的餐桌上,有的家庭喜歡吃泡菜,酸酸甜甜的,相當可口;當腸道不好的時候,還需要喝些酸奶來調節腸道,這都要歸功于哪種生物呢?這是一類細菌在發揮作用——乳酸菌。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可以產生乳酸,進而可以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為什么當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肌肉會酸痛呢?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體會到了生物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解釋了一些生命現象,寓教于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植物的無土栽培
不用土壤來栽培植物,以前人們會認為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現在,在一些現代化的蔬菜生產基地,就可以不用土壤栽培植物。人們根據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的不同,將水和不同比例的無機鹽配制成植物營養液,用來栽培植物,這種方法就是無土栽培。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吃到豆芽兒,豆芽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呢?就是利用無土栽培,將豆芽泡到一定的溶液中,讓其生長到一定的時間,將其取出,拿出來出售就可以了。我們同學回家以后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種植其他植物,例如利用無土栽培的方法來種植吊蘭等。
三、植物的組織培養
對于一些名貴花卉如何取材少,又能讓其大量繁殖并保持其優良性狀呢?這種技術就是組織培養技術。從植物體上切取一小塊兒,在無菌條件下,將小塊兒接種到培養基上,小塊兒就會不斷分裂,進而形成組織,組織再進一部分化,就能夠逐漸發育成完整的幼小植物體,幼苗移栽即可。在我們生活中,蘭花的培養就利用組織培養技術。
四、溫室大棚
當我們去超市購物的時候,琳瑯滿目的商品,總讓你應接不暇,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以前冬天想吃西瓜,會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但是現在利用溫室大棚技術,一切皆有可能,一年四季蔬菜水果的種類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餐桌。如果我們以后利用溫室大棚來栽培蔬菜、水果,利用我們所學的光合作用的知識,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這就要在白天適當提高溫度,從而提高光合作用強度。夜間適當降低溫度,來降低呼吸作用消耗。而且可以沖入氣肥——二氧化碳。學以致用,將生活和理論聯系起來五神奇的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的簡稱,它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和透過率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可拍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部位的病變,及時發現病情,進而診斷治療,對一些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減少病人的痛苦????六、試管嬰兒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有些地方經濟的發展卻是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導致環境惡化,進而導致人類出現了一些偏疾和怪疾,不孕不育,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即將精子和卵細胞分別從父親和母親體內取出,放在試管中,讓其融合成一個受精卵,再將受精卵植入母體的子宮內,讓胎兒正常發育。試管嬰兒的出現,為不孕不育提供了一個福音,最大程度的幫助了那些想要孩子的夫妻。提到試管嬰兒,學生就會聯想起克隆,克隆和試管嬰兒有什么區別呢?克隆用的是體細胞,是無性生殖。試管嬰兒涉及的是生殖細胞,是有性生殖。在教學過程中,既傳授了學生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讓課堂充滿趣味性。
除此之外,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轉基因食品和生物制品,如利用乳房生物反應器生產藥品等模仿生物的某些特征和行為習慣來制造一些儀器設備等等,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最大程度的應用到生活中來,為人力造福。
通過對生活中生物知識的應用,讓生活走進生物,也讓生物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應用,并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生物知識帶來的改變,實現生物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理念,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