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生物世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在這個世界,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特征。動物們活潑可愛,植物們爭奇斗艷,而這些具有生命的個體的結構、功能等知識,出現在課本上時是那樣的死板、機械。教師若照教材機械講解也許能做到邏輯分明,條理清楚,但這種知識的簡單堆砌和單向灌輸,必然會引起學生情緒的懈怠和疲勞。要想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形象化教學就是其中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種。
形象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學內容的形象化。針對初中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的特點,加強生物課堂的形象化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工作中對“如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教具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1)利用教具幫助學生學習生物體的結構。有些生物體結構方面的知識,特別是那些學生看不見的知識如細胞的結構、葉片的結構、關節的結構等,若只是一味地依賴文字語言來描述,不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若能及時地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有關教具,再結合簡練的語言講解,就可以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學生也容易接受。這已是許多教師的共識,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2)利用自制教具幫助學生理解生理方面的知識。很多生理過程,由于比較抽象,學生反映難以理解,利用簡易的自制教具使抽象的生理過程形象化是幫助學生理解的好方法。如在學習人體生理衛生中關于“呼吸運動的原理和過程”這一難點時,我們按照課本上的插圖制作了“呼吸運動與肋骨運動的關系”和“呼吸運動與膈的運動關系”兩個簡易模型,結合模型來講解,把原本用腦去想象的生理過程變成了能用眼看得見的生理過程,教師教起來省時省力,學生學起來也輕松自如。
二、利用簡圖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生物簡圖雖然不夠準確、精細,但由于圖示直觀性強,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易于在大腦皮層留下深刻的印痕,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生物體不同結構的相互關系和生理過程,教師若能巧妙熟練地運用簡圖來講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人體生理衛生中關于肺的結構這一知識點時,若教師提前畫制好“肺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再加以講解,不但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肺的結構和肺泡與毛細血管的關系,而且為以后學習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奠定了基礎。
三、利用肢體語言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形體語言是人們日常活動中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在生物教學中,巧妙的運用形體語言來代替文字語言的冗繁講述,有時能起到讓學生豁然開朗的效果。例如:1、在學習“關節結構”的時候,一手張開呈半握的掌,比作關節窩,一手握拳比作關節頭,再將拳和掌合在一起來說明關節內關節頭和關節窩的關系。2、在講述氣孔的開閉時,兩手呈掌狀,掌根與指尖分別接觸,手掌外曲表示成對的半月型保衛細胞,當中的空隙表示氣孔。兩掌緩慢接近并合在一起表示氣孔的關閉,然后再緩慢外曲表示氣孔的張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形象的形體語言的運用,不僅使教學內容通俗易懂,而且使生物課堂教學更富有情趣。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多媒體技術集聲、像、光為一體,能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化靜為動,可以用活動的圖像,逼真系統地呈現事物及其發展變化過程。使所要講解的生物“活”著出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技術多種多樣:利用文字閃現、圖像縮放與移動、顏色變換等手段,不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如生物的緒論課就可用PowerPoint軟件,制成動畫形式:設計一張優美的風景畫,上面有繁茂的長滿綠葉的樹木,樹下各種顏色的花兒爭奇斗艷,蔚藍色的天空中不時飄過幾朵白云。這時,屏幕中的空白處,隨著打字的聲音,跳出兩行字:花草樹木的葉子為什么大都是綠色的?花兒的顏色為什么不一樣?隨后,從屏幕外飛進幾只小鳥,唧唧喳喳地叫著落到了樹叉上。這時,在小鳥上空的藍天處,隨著打字的聲音,又跳出了一行字:小鳥為何能飛上天空?用如此形象的畫面、悅耳的聲音,使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情緒高漲。此時,學生的身心仿佛已飛出課堂,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象一個個探險者一樣,準備去挖掘生物世界的寶藏。不用教師用更多的語言,大家學習的興趣一下被調動了起來,為今后學好生物這門課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總之,通過以上幾種方法,不僅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把深奧變淺顯,枯燥變有趣,使學生容易理解,樂于接受,還能使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容易突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加強生物課堂形象化教學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及思維上的特點,體現了精講精練的原則,值得我們去研究和總結。
當然,加強教學的形象化,無疑增加了教師分析教材和課前準備工作的難度,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并具有廣博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巧妙、恰當、準確地將上述手段與教學相融合,以達到精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