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青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結合我們目前中職校、技工學校機械鉗工實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在整個鉗工實訓過程中銼削所占的比例相當大,無論是中級工還是高級工不管是備料還是加工工件做尺寸都要用到銼削,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實訓老師會把教學的重心放在銼削上。以加工工件厚度為10mm的材料為例,對于剛剛接觸鉗加工銼削的同學他們在銼削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順向銼中的橫銼,因為這樣往往更加容易獲得相對較平的平面,但等到你的水平相對來說比較高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銼削中最難的卻又恰恰是橫銼,因為這種銼法是很難將工件的小平面銼的很平的,不利于裝配。那為什么其實是很簡單的順向銼中的豎銼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么不受人待見呢?我們都知道豎銼除了可以得到正、直的銼紋比較整齊美觀外還可以獲得較高的小平面度,所以在對于開放平面(基本屬于外觀面)我們一般要求必須豎銼。但是我們正在平時的教學檢測中也不難發現很多同學在交上來的工件上豎銼面都出現了中間高兩邊低的情況——這是豎銼的通病。我個人認為對于開放平面豎銼容易造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對于銼刀的選用不當;第二,銼削過程中銼刀的握法不當。
首先,如何選一把合適的好銼刀。練習過銼削的人都知道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時候銼刀真正用到的部分就是那么很小的一段,這就是我們的“實際使用長度”。而在上圖中銼刀尾部分的齒是單齒是不能進行銼削加工的,所以長度里的單齒部分我們要把它撇開,剩下來的長度我把它稱之為“有效長度”,自然一把銼刀的實際使用長度是從它的有效長度里面選取的。對于規格相同的銼刀它的有效長度可能會是一樣但是它的實際使用長度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就和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的原理是一樣的。選一把合適的好銼刀其實就是從一把銼刀的有效長度里面選取出合適加工的銼刀的使用長度。
我們先來一個假設,如果我們的銼刀足夠平,對于一個已經出現中間高兩邊低的工件,我們腦子里的加工辦法就是利用足夠平的平面把高點去掉,讓高點變成平面,然后不斷擴大平面最終取代原來的平面,完成要求。原理就是這樣。足夠平的銼刀用我們正常的銼削方法進行加工是完全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平面的。關鍵就在這里,我們使用的銼刀也是機器加工出來的,機器精度、工件變形、人為誤差等等因素結合在一起我們經常發現不管是進口銼刀還是國產銼刀它都是歪歪扭扭的(如下圖)。既然實現不了平面對高點,那我們可以試試高點對高點,也就是利用銼刀的高點去銼削工件的高點,高點碰高點并且及時測量,發現新高點,銼削新高點反復如此也是可以將平面銼平。同時在銼削過程中銼刀的高點移動軌跡必須在工件長度范圍之內。
歪歪扭扭的銼刀的高點這么多個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選擇高點并不難,主要靠目測,選出相對來說比較凸出的位置,就是它的高點。其實一把銼刀的使用高點在確定了的時候它的實際使用長度也就隨之確定下來了——相鄰兩次高點波谷(把高點包括在內)之間的距離就是它的使用長度。一把銼刀的實際使用長度越長那這把銼刀是越好的,說如果你這把銼刀波動的比較厲害,波峰與波峰之間的距離比較短也就意味著這把銼刀的實際使用長度比較短,在實際切削的過程中銼刀的切削行程比較短,很有可能相鄰的兩個高點會碰到已經加工好的平面造成塌陷。那這樣的銼刀我們是不能選擇用的,換而言之就是一把廢銼刀。所以我們在選銼刀的時候主要不是看它彎不彎,而是看它波動的頻率高不高,如果能遇到一樣雖然彎但是它是向一個方向彎曲的,那也確實相對不易了。
第二,在實際銼削中銼刀到底應該怎么握。在我們《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里是這么要求的,這對于粗加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于精加工來說特別是對于中間高兩邊低的平面就顯得有點不太好掌握,容易晃動找不到上面所說的高點。右手的握法沒什么改變,在精銼的時候將左手的拇指壓在銼刀高點的位置的背面,左手中指和無名指勾住銼刀的頂部,然后將銼刀的高點壓在工件的高點上。
這個時候如果左手拇指用力,然后松開右手并左右擺動銼刀柄部,這時兩高點就像兩支點,銼刀手柄的擺動可以很靈敏,你就可以很輕松地找到你工件的中間高點。在銼削的過程中,右手拇指(銼刀高點)來回運動幅度應該由小變大但只能在工件的長度范圍內移動不能超出界限,此時你的工件高點就會慢慢被銼刀銼削成小平面,繼續銼削小平面慢慢變大直至覆蓋原來平面,完成銼削要求。
我們在鉗工實訓的過程中能夠經常遇到學生抱怨銼刀不好,不可否認它確實存在影響,但是在鉗加工中開放平面豎向銼削兩邊易塌角造成中間高兩邊低的情況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真正影響你銼削質量的99%是人為的外在因素,所以影響程度微乎其微。
因為學生人與人之間的性格、習慣等因素的不同,在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銼削加工的時候會有同學覺得別扭、生澀,不過只要你掌握其中原理即使方法有些出入但依舊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