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韓善起 楊振宇 許知知 圖_牛國梁
有人說,工匠,首先是一名勞動者。他們堅守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心、精心、細心、耐心,以苦干實干的務實作風爭當干事創業先鋒。
國網洛陽供電公司高壓輸電線路檢修班班長王祥正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與電力輸電線路打了30多年交道,從一位普通電力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從默默無聞的檢修工到創新大拿,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技術能手、洛陽市“河洛工匠”、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他用自己的努力詮釋著一名電力工匠的堅守。
工作30多年來,王祥正見證了洛陽輸電線路的每個點滴變化。在他眼里,一名合格的電力員工不僅僅要苦干實干,而且還得會巧干,有創新才能更有作為。
“從開始在工作崗位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再到后來的改革創新,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辛苦。”王祥正最深刻的感受是不僅要學習,而且更要在實踐中加強觀察;不僅要有興趣,而且更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
他先后參與完成國內第一條雙回雙分裂直徑500平方毫米導線的110千伏安基線基建工作以及洛陽東環網改造、洛陽西南環輸電線路改造等工程。在長期的輸電線路施工作業中,王祥正發現傳統的導線壓接的接續方式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安全和質量。為了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他不斷嘗試各種線路接續方式,反復研究、優化設計,經過4年努力探索,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導線接續方法——免壓接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
“以前在山區巡檢全憑兩條腿,一個人一天的巡檢距離只有三四千米,現在用飛行器巡檢,原來一天的任務20分鐘就能完成。”王祥正說。
王祥正深夜獨自鉆研通信模塊技術。
2008年,他在湖南參加雪災搶險中首次接觸飛行器巡檢。后來,本是航模愛好者的王祥正經過多年學習,嘗試將無人機及相關通信技術融合在輸電專業上,開啟輸電線路智能化巡檢新方向,自此改變了傳統的巡檢模式,顯著提升了輸電線路巡視效率。
他每年巡視線路8000多千米,今年4次及時發現跨越高鐵線路的危急缺陷,十余次協助兄弟單位查找事故原因。
在多年實踐中,王祥正還自主研發了飛行器的拓展裝置——高空異物帶電清除裝置、絕緣子憎水性試驗裝置等。這些裝置可以代替人力完成多項高空作業,讓供電巡檢“飛”起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停電作業,而且把人力高空作業帶來的風險降到了最低。目前,王祥正已經帶領團隊獲得了7項新型實用專利。
“技術創新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培養造就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創新型員工,才能匯集更大力量。”王祥正始終致力于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成長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復合人才。早在2016年他便開始著手洛陽9個縣公司的定期培訓任務,為洛陽供電公司培養出了56名無人機巡檢能手。
近年來,王祥正簽訂師徒合同20余份,徒弟谷明哲、陳鵬勇分別在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洛陽市無人機巡檢技能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其中陳鵬勇還榮獲了2019年度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憑借在無人機領域的建樹和精湛的技術,王祥正被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邀請擔任無人機巡檢技能競賽隊教練,帶領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代表隊參加首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無人機技能巡檢競賽,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績,同時榮獲優秀組織獎。
2009年,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組建豫中西輸電線路應急搶修隊,王祥正以教練員身份組織隊員刻苦訓練,悉心幫助隊員提升整體實力,最終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輸電線路搶修技能比武中獲得團體二等獎。
幾十年來的扎根一線、奉獻青春,使王祥正這樣一位愛鼓搗的電力工人歷練成為有高度責任心、強烈主人翁意識的電力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