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錕

蘇斌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影響了經濟景氣度,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重塑一個產業的格局。飛凱材料總經理蘇斌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健、深耕、多元化是一家企業轉危為機的關鍵。
成立于2002年,飛凱材料(300398.SZ)成立之初便聚焦高科技制造領域的材料和特種化學品,并于2014年登陸創業板。可以說,飛凱材料的成長歷程也映射出中國通信材料的飛速發展。
成立初期,紫外固化光纖光纜涂覆材料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如今,飛凱材料已經成長為紫外固化光纖光纜涂覆材料國內主要的本土供應商。
當然,細分行業的龍頭也會遇到天花板,而優秀的管理層總能發掘新的增長點。
回顧飛凱材料的發展歷史,便會看出2017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年。2017年以前,紫外固化光纖光纜涂覆材料基本每年營收占比在80%以上,為了打破業務單一的局面,飛凱材料先后收購了長興昆電、大瑞科技以及和成顯示,進入半導體封測、液晶材料、OLED顯示材料等行業。根據公司披露的2019年報,飛凱材料電子化學材料業務營收占比已達到60%以上。
蘇斌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尤其提到,相同下游產品的多元化以及不同下游行業產品的多元化策略,讓公司近幾年營收和抗風險能力有很大提升。面對未來,海外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也會對下游消費電子產生影響。
危和機本身就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因此在下半年飛凱材料會輕踩油門,努力凸顯本土企業的優勢,加快配合電子及通信企業材料國產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