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潘紅
小學語文教科書主編陳先云老師說:“以閱讀策略為主線組織單元內容,是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史上的一大突破。”一年級雖沒有專項的閱讀策略學習,但從統編版教科書的編寫上足以顯現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視,已把PIRLS測試四個層級中的“獲取信息和直接推斷”這前兩個層級的學習體現在語文要素中。那么,低段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我們就應從一年級開始抓起。
1 牽引扶幫——教師參與前置性閱讀
一年級孩子起步閱讀,到自行閱讀這一過程中,迫切需要教師的幫助。尤其在前置性閱讀環節,教師的積極參與,無疑成了孩子們的引路人。
1.1 邊讀邊認
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處處體現出閱讀中認讀字詞的激趣方法。在預習每一篇課文時,教師要給好基本的閱讀預習方法。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對于不懂的字詞利用工具書查詢學習、百度詢問、伙伴討論、和老師一起探討等等,幫助學生運用學到的識字方法和已學的生字、偏旁等自主識字,掃清閱讀障礙。
1.2 讀思并舉
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通過前置性閱讀思考自己在閱讀時欠缺什么,老師要教會學生在前置性閱讀時在書上做好旁注。教師則要“扶幫”,通過旁注或預習單形式了解孩子心中的困惑點,在備課時有所側重。教師在參與學生的前置性閱讀過程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重點讓學生關注一些關鍵詞語句子,掌握自我閱讀的本領,積累豐富的知識以求達到運用。
1.3 我點你讀
統編版教材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口語經驗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利用學生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可以為學生逐字指讀,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指讀。教師在一旁則要反復強調詞語連讀、遇到標點符號停頓、不要唱讀等。這樣的活動,經過多次重復,閱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他們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讀的句子也越來越通順。
2 課內指導——教師優化閱讀方法
一年級的孩子有著自己的王國,從依賴性閱讀向自主性閱讀這一過程發展中,迫切需要教師的指導,從單一走向多元。
2.1 抓好字詞句,打好扎實基礎
課標指出第一學段閱讀教學要“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教師要教會一年級的孩子抓住關鍵詞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如一下《樹和喜鵲》一課中以泡泡的形式呈現: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在教學時,讓學生先讀句子,抓住連續三個“只有”,把“只有”換成“有”進行比較,讓學生想象喜鵲的心理,感受無人陪伴的孤單。這種學習詞語的方法遷移運用,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加強對關鍵詞語的理解。
2.2 借助圖畫,感受閱讀樂趣
統編版教材一年級多篇課文呈現圖畫、連環畫。一年級的孩子,對一幅幅生動活潑、鮮明有趣的圖畫可謂是興致勃勃,有了這良好的感情基礎,孩子們便會對描述這些圖畫的課文感興趣,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在借助圖畫猜字、認字、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根據圖文一一對應的特點理解內容,借助圖畫復述課文,進行角色表演,表達自己獨特的真實感受。
2.3 據息推斷,發展閱讀能力
從一上“找出課文中的信息”開始,到一年級下冊開始根據信息作簡單推斷,在閱讀理解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深化。一下的學生在第四單元學習時可以根據課文的信息作簡單推斷,并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要用好文本,真正為學生的閱讀素養的發展添磚加瓦。
2.4 設計活動,豐富閱讀拓展
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師設計一些豐富的閱讀拓展活動。針對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唱唱、做做、演演、聊聊的活動,充分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活動。
3 群體共讀——多人參與課外閱讀
統編版教材特別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期通過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課后加強訓練。
3.1 伙伴齊讀,分享閱讀的喜悅
教師布置學生堅持每天閱讀30分鐘,孩子們在拼音寶寶的幫助下起航,在書海中開始遨游。此時的孩子如果說要個人獨立閱讀是相當困難和枯燥的,那么在校和伙伴們一起閱讀便成了每天孩子們必不可少的內容,兩人合作讀、三人分角色讀、多人一起讀,任形式變換,唯閱讀熱情不變。
3.2 師生聊讀,暢談閱讀的困惑
教師是閱讀活動開展的指導、組織、管理者,利用晨間、課余、午管等時間陪著孩子聊聊閱讀的事情,及時了解每個孩子每周閱讀的具體情況,組織班級課外閱讀交流會,引導學生從閱讀時間、閱讀環境、閱讀方式、閱讀感受等方面進行交流。要及時總結、推廣一些優秀的經驗和做法。教師尊重地聆聽、平等地表達、開闊地包容,及時解決孩子們閱讀過程中的一些疑難困惑問題,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步入愉悅的軌道上來。
3.3 親子共讀,收獲閱讀的成果
在家庭,父母應該是孩子天然的閱讀陪伴者。一開始,學生必須借助大人的幫助才能進入真正的文字閱讀,要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讀成為家庭的一種自覺的習慣。家庭,是兒童閱讀最放松的地方。大人和兒童可以選擇自己最愜意的閱讀姿勢,挑選自己最舒服的閱讀地點,每天堅持閱讀,每天和家長交流閱讀心得。
閱讀素養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寒。低段“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需要教師“加碼”,重視自讀、導讀、互讀,為小學低段閱讀素養的培養打下扎實基礎,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并伴隨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