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姬,王萍,龔鳳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當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形勢嚴峻,醫用防護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加強醫療機構醫用防護用品管理是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屬于呼吸道傳染病,防護物資使用量極大。如何科學管理防護物資成為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亟需解決的問題[2]。落實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措施,做好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優化使用,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防護物資,直接關系到醫療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從手術室物資管理關鍵點切入,將我院手術室防護物資應急管理總結如下。
組長:副院長:分管手術麻醉中心,職責:規劃統籌手術室所有防護物資。
副組長:手術麻醉中心主任、科護士長,職責:制定手術患者的預防標準,確定防護物資使用級別和標準。
防護物資管理:區護士長(負責總部耗材管理),職責:制定防護物資基數,制定防護物資申領計劃和使用后防護物資補充,每天填寫防護物資日消耗量數據(前一日17 點以后至當日17 點之前)并上報醫工部耗材科,負責防護物資的全面管理。
管理助理:各手術區域護士長,職責:防護物資上鎖管理,物資發放;每天防護物資清點匯總并匯報總部。

1.2.1 評估疫情救治任務,預估防護物資需求。評估每天接收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急診手術患者的數量,合理制定防護物資的基數,在確保手術人員安全防護的同時又確保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急診手術患者得到及時手術,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 評估現有防護物資種類、數量與質量。徹底摸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病前庫存防護物資種類、數量,列出庫存沒有的防護物資,并按照醫院統一的“醫用防護用品申領審批表”填寫申請防護物資種類和數量。
1.2.3 評估各手術區域防護物資需求:各手術區域做的專科手術不同,專科設備和專科儀器分別放置不同區域,因防護物資緊缺,盡可能將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診手術患者安排至總部手術。重點保證總部防護物資種類齊全和數量合適,可以滿足兩臺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診手術患者同時進行手術。按照保重點區域、保重點操作、保重點病人原則,確定各區域各崗位所需防護用品種類和數量。
1.3.1 嚴格按醫院領用物資的管理規范,所有防護物資必須在醫院信息系統(OA 系統)下單、在醫工部耗材科領用,杜絕使用未經醫院耗材科審批的防護物資進入手術室使用,不允許使用未經醫院認可審核的捐贈物資,確保防護物資質量符合國家標準,醫務人員防護安全有效。
1.3.2 每天由管理物資的護長檢查清點防護物資的數量,根據前一天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急診手術使用情況,及時申請補充,確保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急診患者及時手術,得到及時救治。如表1。
1.3.3 申請領用防護物資種類、數量,必須上報科護長、手術麻醉中心主任并簽名確認,每天及時向手術麻醉中心領導匯報防護物資回貨情況,以便動態了解手術室防護物資數量,數量補及不足直接由手術麻醉中心領導與醫工部領導溝通協調,及時補充。
1.3.4 專人管理,定點放置,根據每個手術區域施行手術的種類,合理定好每個手術區域防護物資的基數,并固定位置放置、上鎖,由各區域護長直接管理,每天5 點前統一上報防護物資數量至總部匯總。如表2。
1.3.5 值班人員每班清點防護物資數量,做好使用數量登記,班班交接,確保每一件物資合理使用。

表1 醫用防護用品申領審批表

表2 手術室每天清點登記表

表3 手術室防護包使用登記表
1.3.6 全院倡議,例行節約,物資緊缺,全員知曉,合理調整人力。根據每日手術量安排人力資源,在滿足手術的提前下合理安排on-call 班,減少在崗人員數量,節約防護物資。
1.3.7 切實做好手術室防控物資管理工作,嚴格把控酒精、醫用口罩、一次性隔離衣、快速手消毒液等防護物資使用管理,口罩發放實行登記管理,登記內容:日期、班次、科室、職業、領用者姓名,參與手術、接觸手術患者血液、體液者才給予發放口罩;酒精、快速手消毒液按實名制登記使用,可以追溯使用情況。
1.3.8 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診患者手術后,巡回護士填寫“手術室防護包使用登記表”,填寫日期、手術名稱、患者姓名、科室、防護服、N95 口罩、防護面屏、長筒鞋套、護目鏡使用數量,主刀醫生、麻醉醫生、巡回護士共同簽名,并將申請表交給護士長檢查、復核,申報表由護士長上交至醫工部,醫工部根據按使用量配發。如表3。
1.3.9 手術一區( 總部)、手術二區、手術三區、婦科生殖中心手術室防護物資集中上鎖管理,專人發放,并登記備案,杜絕非
手術人員或非在崗人員冒領。
根據疫情評估結果,遵循疫情發展進程,動態調整防護物資種類、數量等儲備。
保證防護物資的合理合規使用,既不暴露也不過度防護。
護理部、醫工部耗材科實地走訪臨床病區,檢查防護物資領取與使用是否適宜匹配。
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對公共衛生環境進行徹底排查整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3]。加強醫務人員防護,制定完善疫情大流行的應急預案,全面評估醫療能力,做好相關人員、物資、設施、設備等儲備和計劃。除可借助信息化手段使手術室的物資得以實現系統化統籌管理外。不斷優化和完善手術室防護物資管理以便從容地應對突發的疫情還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