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敏
(平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自然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森林,因為樹木可以阻擋風沙、制造氧氣,為人類創造健康的生存環境。近些年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態平衡,使得森林資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壞,這十分不利于今后人們生存環境的發展。因此,近些年我國提出了關于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利于環境保護的實施與林業經濟的發展。只有落實環境保護、有效維護森林資源,才能帶來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最終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切實做到保護環境與經濟建設協調統一。
1.1 粗放經營行為普遍存在。作為農業發展大縣平山縣在現代化發展中逐步實現了山體綜合開發,按照相應標準發展建設園區,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生產仍舊比較落后,農牧民現代化發展意識不足,不能從長遠考慮,只追求眼前利益,耕種過程中不注重養護,大面積開墾造成生態植被損耗巨大。與此同時,開墾種植會使用大量化肥農藥,對土壤質地造成影響。工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產生的垃圾向農村地區擴散,日常生產生活導致水、大氣等污染比較嚴重,給農村環境帶來不利影響,不利于林業可持續發展,不利于環境保護工作開展。

1.2 自然災害與人為破壞。①氣象災害問題給林業發展帶來威脅。平山縣受當地地形、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容易發生森林火災,一旦引發火災,當地林業就會被破壞,很難再恢復。②人為因素。國家和地區在林業保護方面并沒有制定相應法律法規,而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不強,農牧民日常砍伐現象嚴重,經常到山地挖野生植物,破壞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
1.3 林業環境保護政策不完善。林業環境保護政策是有效實現環境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林業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是促進環境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以往長期關注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問題,導致林業環境保護政策不健全,且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雖加大了對環境保護與林業發展的重視力度,并給予部分扶持,但保護政策的不完善依然制約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未來發展中以保護水資源和提升土地地力為重點,采取相應措施提升水資源和林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如興建農林水利設施,在林業發展中基于農業用水標準對現有的水利設施進行改造,從工程、農藝、農機等方面著手,提高林地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平原地區建設新型灌溉設備和相關配套設施,山地利用輸水管網等,減少山區林業發展過程中的水資源限制。
2.2 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引導落實。①面對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導致的破壞,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引導,帶領當地農民一起努力解決林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②立足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加農林灌溉設施的建設,保證林果業發展所需水源。③相關農業和科研部門響應政府號召,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研發新技術,并基于現有的科研力量,向更深領域拓展。④政府在林業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與其他主體相互協調,加大林業建設的宣傳力度。⑤農民要主動把當地林業發展狀況報告給政府,以便政府能夠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解決。⑥利用多種形式加強森林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通過培訓讓農民對森林防火知識有更深了解。同時林業管理部門要落實責任、明確分工,避免發生森林火災。
2.3 加強生態保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①根據當地發展形勢,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水土流失,恢復日常濕地植被的保護功能。②在林地建設中需要加強對當地生物資源的保護,做好森林開發,落實封山育林、太行山綠化工程的建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森林系統的發展進行密切監管。③在整個區域內加大保護力度,必須嚴格落實相關環境保護條例,濕地保護與重建恢復工作同時進行,促進平山縣濕地系統恢復,努力維持生物多樣性。
2.4 完善林業政策,保障林業經濟發展。我國當前急需完善環境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只有健全的政策才能保障林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政府在頒布環境保護與林業發展政策時,要提前進行綜合考證,重點關注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政策應由相關專家進行調研后實施,以保證政策的合理性。在政策實施后,相關部門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以確保政策的有效實行,保證政策發揮作用,有效推動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實施。完善的環境保護與林業發展政策才能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保證林業經濟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影響著我國未來生態環境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全民意識,共同保護環境,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基礎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十分必要的。林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同時影響著眾多其他產業,因此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建設我國強有力經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