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杰
(北鎮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遼寧 北鎮 121000)
今年北鎮市推廣超級稻面積3 萬畝,主要以沈農9816、遼星系列超級稻品種為主,突出萬畝示范片、百畝核心區建設,在青堆子、趙屯、吳家設萬畝示范片3 個,百畝核心區3 個。示范片建設上做到集成技術綜合應用,一是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該技術是以大棚水稻育秧技術為基礎的一項集成技術,具有節約土地、省力、壯秧、節本、增產、高效、環保等多項優點。二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三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機械插秧,機械收獲。四是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成立機防隊,針對超級稻推廣示范區進行統防統治,嚴格控制主要病蟲害發生。
2019 年全市推廣超級稻高產栽培面積3 萬畝,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15%,建立了萬畝高產示范片3個,百畝高產攻關田3 個,主要推廣遼星系列、沈農9816 等新品種;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全程機械化技術、水稻量化栽培技術。技術覆蓋率達96%,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經過秋季測產,平均畝產720.1 公斤,比對照田增產55.1 公斤,畝增加收入165.3 元,總增產稻谷826.5 萬公斤,增收2479.5 萬元。
2019 年在青堆子、趙屯、吳家創建了3 個超級稻萬畝高產示范片,經過測產平均畝產達732.3 公斤,比對照田畝增產67.2 公斤,畝增加效益224 元。3 個萬畝片總增產稻谷201.6 萬公斤,增加產值604.8 萬元,為農民樹立了觀摩典型,使農民充分認識到超級稻的增產效果,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帶動輻射周邊農民種植超級稻新品種,使用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在生產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會,向群眾傳授創建稻栽培技術要領,引導群眾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科技貢獻率,并為攻關田免費提供了良種、肥料、農藥等農用物資,實行了技術分工責任制,由推廣、土肥、植保、培訓科室業務專家包片,每周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隨時解決稻農遇到的實際問題,每個農戶都發放了超級稻高產栽培明白紙,從育苗到收割,每個技術環節按照專家統一模式進行管理,做到科技專家每月下鄉不少于2 次,科技人員每周下鄉1次,鄉鎮技術員隨叫隨到。全年集中舉辦科技培訓班15 次,參訓人員達1500 人次,發放超級稻栽培明白紙及水稻量化栽培技術明白紙共1.5 萬份。每名專家田間指導10 次,技術服務電話、公開電子信箱24小時開通,與鄉鎮農民技術員隨時保持聯系,解決問題。
4.1 通過超級稻推廣,加速了新技術、新品種快速推廣。為北鎮市水稻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4.2 通過百畝方、千畝片、萬畝田的輻射推廣方式,使農民更直觀地了解到了新品種、新技術的增產優勢。農民更快地認識了新品種、掌握了新技術。
4.3 通過專家的技術指導,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和科研相互脫節,推廣體系運轉失靈的問題,解決了科研成果與農民之間始終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4.4 技術干部服務“三農”的本領得到加強。通過與農民零距離對接,技術人員在實踐中理論水平得到提高,指導生產的實際能力逐步加強,鍛煉了能力,增長了才干,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為農服務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