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白慶康,蔣宇
(昭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昭通)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金沙江下游,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部,常住人口609 萬人,轄1 區9 縣1 市,分別為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水富市。昭通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山高谷深。20 世紀80 年代初開始實施計劃免疫,2008 年開始實施國家擴大免疫規劃,2014 年起,按照國家統一要求,昭通市開始使用中國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NIPIS)收集國家免疫規劃(NIP)疫苗常規免疫接種情況報表數據。本文對2019 年昭通市收集上報的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報告數據進行分析。
數據來源于NIPIS 中2019 年昭通市各報告單位每月上報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常規接種情況報表,人口學資料來源于云南統計年鑒。
按照NIP 疫苗免疫程序,每月分疫苗、劑次、戶籍報告轄區內應種、實種人數和接種率。報告疫苗包括乙肝疫苗(HepB)第1-3 劑及首針及時、卡介苗(BCG)、脊髓灰質炎(脊灰)疫苗第1-4劑(脊灰疫苗包括脊灰滅活疫苗IPV 及脊灰減毒活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TaP)第1-4 劑、白破疫苗(DT)、含麻成分疫苗第1-2劑(含麻成分疫苗包括麻風疫苗MR 及麻腮風疫苗MMR)、甲肝減毒活疫苗(HepA-L)、乙腦減毒活疫苗(JE-L)、A 群流腦多糖疫苗(MPV-A)、A 群C 群流腦多糖疫苗(MPV-AC)。當使用第二類疫苗替代NIP 疫苗接種時,其應種和實種情況均納入NIP 疫苗常規免疫接種報告。
對各報告單位上報的接種率數據通過Excel 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統計分析接種率時,總疫苗劑次數為22 劑次。
1.3.1 脫漏率(DTP)計算公式

1.3.2 比值(R) 的計算公式
R ≈3MV (或BCG) /OPV (或DPT)。通過比較幾種疫苗的應種人數,以判斷報告接種率有無邏輯錯誤。在具體統計時,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均為卡介苗和含麻成分疫苗的3 倍。評價標準為:0.95 ≤R ≤1.05 為“可信”,0.90 ≤R<0.95 或1.05<R ≤1.15時為“可疑””, R<0.90 或R>1.15 為“不可信”。
2019 年昭通市應報告縣(市區,后同)數11 個,應報告次數132 次,實際報告次數132 次;應上報接種率報表的鄉級單位數167 個,應報告次數2004 次,實際報告次數2004 次。以縣、以鄉統計報告完整率均為100%。
2.2.1 全市常規免疫報告接種情況
2019 年全市報告NIP 疫苗共1750598 劑,22 劑次疫苗報告接種率均在99%以上,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為93.49%。據云南統計年鑒公布,昭通市2016-2018 年出生人口數分別為87600 人、92400 人、94000 人,三年平均出生人口數為91333 人,據此估算全市NIP 疫苗分劑次接種率,甲肝疫苗、含麻成分疫苗第2 劑、脊灰疫苗第1 劑、乙腦疫苗第2 劑、A+C 群流腦疫苗第1 劑、百白破疫苗第4 劑估算接種率大于90%,其余16 劑次疫苗估算接種率小于90% (見表1)。
2.2.2 分縣、分鄉常規免疫報告接種情況
全市11 縣22 劑次NIP 疫苗報告接種率均在97%以上(威信縣白破疫苗接種率97.56%,為最低)。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小于90%的縣有永善縣80.86%、大關縣86.34%、昭陽區88.24%、水富市89.26%,其余7 縣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均大于90%。

表1 昭通市2019 年22 劑次NIP 疫苗報告接種率及估算接種率情況
全市144 個鄉鎮,以鄉鎮為單位22 劑次NIP 疫苗綜合接種率均在92%以上(威信縣舊城鄉92.97%,為最低);以鄉鎮為單位分劑次統計接種率,有1 劑次接種率小于90%的鄉鎮有2 個(昭陽區布噶鄉、威信縣雙河鎮),占1.39%,有2 劑次接種率小于90%的鄉鎮有1 個(昭陽區大山包鎮),占0.69%,有4 劑次接種率小于90%的鄉鎮有1 個(威信縣舊城鎮),占2.78%,其余140 個鄉鎮22 劑次NIP 疫苗報告接種率均大于90%。
以鄉鎮為單位統計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有47.92%(69/144)的鄉鎮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在90%以上,有19.44%(28/144)的鄉鎮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在50%-90%之間,有32.64%(47/144)的鄉鎮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在50%以下。
2.2.3 DTP 脫漏率
昭陽、魯甸、巧家、鹽津、大關、綏江、鎮雄、水富8 縣脫漏率小于5%,永善、威信2 縣脫漏率在5%-10%之間,彝良縣脫漏率大于10%(24.99%)。
2.2.4 報告接種率評價
對全市11 縣(市區)報告接種率進行比值(R)評價,共計44項指標(合計指標不計入),有15 項指標可信,占34.09%;有16 項指標可疑,占36.36%;有13 項指標不可信,占29.55%(見表2)。
接種率報告是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的基本工作,也是進行監測與評價的基礎。國家于1999 年起,在全國正式建立常規預防接種率報告系統,并以此作為各地評價免疫規劃接種目標完成情況的主要依據[1],2010 年開始以鄉為單位每月進行NIP 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報告。
2019 年昭通市以縣、以鄉分別統計報告完整性均為100%,說明全市常規免疫監測系統覆蓋率高,監測系統運轉情況良好。全市22 劑次疫苗接種率、分縣分劑次疫苗接種率均在97%以上,97.22%(140/144)的鄉鎮分劑次疫苗接種率均在90%以上,表明全市各縣、各鄉鎮報告接種率處于較高水平。

表2 昭通市11 縣(市 區)2019 年NIP 疫苗報告接種率R 值評價結果
全市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為93.49%,有4 個縣的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小于90%,以鄉鎮為單位,有52.08%(75/144)的鄉鎮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在90%以下,其中有32.64%(47/144)的鄉鎮乙肝首針及時接種率在50%以下。分析部分鄉鎮乙肝首針及時率低的原因,應該是昭通市采用出生醫院建卡建證,24 小時內接種乙肝首針及卡介苗的模式,縣級綜合醫院所屬鄉鎮上報了全縣大部分兒童的乙肝首針接種數據,由于各種原因在出生醫院未接種乙肝疫苗的小部分兒童回到居住地鄉鎮接種,回到居住地鄉鎮接種的這部分兒童接種及時率無法保證,導致部分鄉鎮的乙肝首針及時率低。
以百白破疫苗第1 劑和第3 劑實際接種人數計算脫漏率,彝良縣脫漏率最高(24.99%),其余縣區在10%以內。較高的脫漏率提示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兒童未獲得多劑次疫苗全程、及時的免疫保護,可用于篩選常規免疫接種服務和監測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地區[2]。
以出生人口估算全市22 劑次NIP 疫苗的接種率,僅甲肝疫苗、含麻成分疫苗第2 劑、脊灰疫苗第1 劑、乙腦疫苗第2 劑、A+C群流腦疫苗第1 劑、百白破疫苗第4 劑估算接種率大于90%,其余16 劑次疫苗估算接種率小于90%,提示接種率上報存在虛高現象; R 值評價結果44 項指標中,僅有15 項指標可信,占34.09%;可疑及不可信的指標共29 項,占65.91%,提示報告接種率數據質量存在問題。實際上,報告接種率虛高及數據質量差的問題,也是國內其他地方甚至國外多個國家存在的問題[3,4,5,6]。
用報告接種率分析評價一個地區常規免疫監測工作質量及識別免疫薄弱地區和環節參考意義有限,但如何通過報告系統得到該地區較真實準確的接種情況是一個值得大家考慮的問題,2019年12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全國建立疫苗全程電子追溯系統,期望等系統建成,基于兒童預防接種個案錄入信息系統及疫苗最小包裝追溯功能,能反應出一個地區最真實的接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