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張黎黎,王松,唐家會,張嫻,李江,寸麗蘋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云南 昆明)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 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除引起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癥狀外,還可導致不同程度的喘息癥狀、誘發或加重哮喘、影響肺功能、氣道高反應性,甚至進展為閉塞性細支氣管炎[1]。兒童是維生素D 缺乏的高危人群,維生素D 除了調節鈣磷代謝外,有著廣泛的骨外生物學效應,與哮喘關系密切,可能與肺發育和肺功能有關[2]。本研究通過臨床觀察兒童維生素D 水平及其感染肺炎支原體后的肺功能,從而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對兒童肺功能的影響及與維生素D 水平的相關性。
選取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為臨床研究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5-15 歲下呼吸道感染患兒;(2)實驗室確診近期或者現癥感染者: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1:160[3]。排除標準:(1)支氣管哮喘;(2)重癥肺炎;(3)氣管異物;(4)合并肺發育畸形、縱膈疾病、嚴重胸廓畸形;(5)甲狀腺及甲狀腺旁腺疾病;(6)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
共收集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住院的符合以上納入和排除標準的患兒共82 例。其中男孩44 例,女孩38 例,年齡5~12 歲[(7.13±1.56)歲]。患兒均以發熱、咳嗽為主要癥狀,起病5-7 天進行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同時進行血清25-(OH)D3水平檢測以及血常規、肝腎功等常規實驗室檢查,確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所有患兒給予阿奇霉素(0.1g×6 袋或0.25g×6 片;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或注射用阿奇霉素(0.25g/支)靜滴。同時給予霧化吸入、化痰止咳等對癥治療。癥狀減輕后恢復期行常規肺功能檢查。本研究通過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16NS244)。
采集外周靜脈血2mL,室溫下放置2~4h,以3000r/min 離心15min 分離血清,將分離的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化學放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使用雅培ARCHITECT25-OHVitaminDReagentKit 及雅培i2000SR 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25-(OH)D 水平。血清25-(OH)D 水平<50nmol/L 為缺乏,血清25-(OH)D 水平50~75nmol/L 為不足,血清25-(OH)D 水平75~250nmol/L 為正常,血清25-(OH)D 水平>250nmol/L 為過量。
采用被動凝集法進行MP 抗體滴度檢測,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的賽樂迪亞麥可Ⅱ(SERODIAMYCO Ⅱ)試劑盒,在病程7d 后采集患兒末梢血100μL,室溫靜置1h,2400r/min(離心半徑16cm)離心10min,吸取血清后按要求加入血清稀釋液和致敏明膠粒子,室溫(15~30℃)靜置3h,在平板觀測器上讀取凝集圖像。測定MPIgM、IgG 雙抗體滴度,以濃度≥1:160 作為現癥MP 感染標準。
首次肺功能檢測在患兒體溫正常至少3 天、咳嗽緩解、肺部體征消失時進行。采用比利時Medisoft 肺功能檢查儀進行肺功能檢測,取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呼氣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Volume, 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時的呼氣流速(P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時的呼氣流速(P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時的呼氣流速(PEF75)作為主要分析指標,各指標連續監測 3 次,記錄最佳值。各項指標的預計值通過電腦預計值方程式,根據患兒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由電腦自動計算生成。肺功能指標隨年齡、體重、身高變化,因此選用各肺功能指標實測值占預計值的百分比作為評價指標。
使用Excel 軟件錄入數據,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α =0.05 為檢驗顯著性標準。基本描述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且服從正態分布的用描述,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比較不同維生素D 組別的肺功能指標。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入組兒童血清25-(OH)D3總體水平為 (45.8±28.1) nmol/L,其中維生素D 缺乏13 例,占15.9%,維生素D 不全 42 例,占51.2%,維生素D 正常者27 例,占32.9%,無維生素D 過量者。其中,男孩、女孩的維生素D 缺乏率和不足率無顯著差異(P> 0.05)。結果見表1。

表1 兒童維生素D 營養水平分析
本研究共納入急性支氣管炎患兒36 例,急性支氣管肺炎患兒46 例,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比較兩組患兒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和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 0.05),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疾病組別的維生素D 水平和肺功能指標比較
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結果顯示,維生素D 不足和缺乏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FEF50和FEF75較維生素D 正常組低(P< 0.05)。

表3 不同維生素D 營養水平患兒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見的非典型病原體之一。有研究表明:MP 感染與喘息發作關系密切,大約3.3% -50%的喘息和哮喘與MP 有關[4]。目前認為,MP 導致喘息發作的可能機制有:損傷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產生特異性IgE,介導I 型變態反應;通過觸發白介素、轉化生長因子β-1、干擾素等炎癥介質導致組織免疫損傷、導致呼吸道慢性炎癥反應,導致氣道高反應性等。從而導致MP 感染患兒痙攣性咳嗽、喘息、咳嗽遷延不愈、肺功能發生變化、甚至誘發哮喘[5,6]。
維生素D 作為一種類固醇激素,對人體有著廣泛的生物學效應。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 缺乏或不足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和哮喘有關[7,8]。兒童由于生長速度快、戶外活動少、飲食維生素D 攝人量不足等,是維生素D 缺乏的高危人群。維生素D 水平受遺傳、飲食、戶外活動、疾病等影響,目前報道的人群維生素缺乏率差異較大。本研究入組兒童的維生素D 缺乏率為15.9%,與其他研究的缺乏率有所不同。2010~2012 年中國營養與健康調查結果顯示: 14473 名6~17 歲兒童的維生素D 缺乏率為52.3%[9]。2016 年昆明地區5 歲以下的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維生素D 缺乏率僅為0.9%[10]。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疾病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無顯著性差異。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恢復期的肺功能與下呼吸道感染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而比較不同維生素D 營養狀態組別的患兒肺功能指標,發現維生素D 缺乏或不足的患兒PEF50和PEF75明顯低于維生素D 正常的患兒。PEF50和PEF75反映呼氣中后期呼氣流速,是反映小氣道功能的敏感指標[11]。本研究結果提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患兒存在小氣道功能下降的風險。氣道高反應性是哮喘的一個重要特征,指氣道對多種刺激因素,如過敏原、理化因素、運動和藥物等呈現高度敏感狀態。臨床上,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通常會出現刺激性干咳、活動后咳嗽的等氣道高反應性的表現。研究發現肺炎支原體感染與慢性咳嗽、上氣道咳嗽、暫時性的氣道高反應性有關[12]。有研究提示肺功能小氣道各項指標在輔助診斷兒童氣道高反應性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3]。本研究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患兒肺功能小氣道指標下降,提示維生素D 營養缺乏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的危險因素。有動物實驗研究提示生命早期補充維生素D 對哮喘大鼠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能抑制氣道過敏性炎癥,減輕氣道高反應性[14]。因此,保證兒童維生素D 營養水平,有助于減少肺炎支原體導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