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婷,丁文
(1.西藏大學醫學院,西藏 拉薩;2.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西藏 拉薩)
子癇前期定義為妊娠20 周后新發的高血壓和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占所有妊娠的10%,子癇前期的患病率約為3-5%[1]。近年來,根據子癇前期的臨床表現的出現時間,將其分為兩個亞組。早發型子癇前期(EOPE)發生在妊娠34 周前,而妊娠34 周后通常被稱為晚發型子癇前期(LOPE)[2]。據報道,LOPE 的患病率是EOPE 的7 倍(2.72%比0.38%)[2]。早發型子癇前期和晚發型兩種表型的起源及病理生理學可能不同。胎盤缺陷歸因于子宮絨毛外滋養細胞浸潤能力受損和螺旋小動脈重鑄不足,與早發型有關。另一方面,LOPE 通常發生于母體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與EOPE 相比,后者有更有利的新生兒結局。簡而言之,EOPE 可能是一種胎盤疾病,而LOPE 通常與母體因素有關[3]。據報道,不同血細胞成分的分布與評估某些產科并發癥有關,包括子癇前期、早產和胎膜早破[4]。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和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等參數已被證明與炎癥相關,相關研究報告了這些參數會隨疾病進程變化[5]。本研究根據子癇前期的發病時間,探討EOPE 和LOPE 在妊娠早期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的差異。
來源對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分娩的64 名孕產婦的進行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
診斷標準及分組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參照人衛版第九版《婦產科學》,子癇前期:妊娠20 周后出現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隨機尿蛋白(+)或雖無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項者;血小板減少(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損害(血清轉氨酶水平為正常值2 倍以上);腎功能損害(血肌酐水平大于1.1mg/dl 或為正常值2 倍以上);肺水腫;新發生的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或視覺障礙。孕34 周前診斷的子癇前期定義為EOPE,孕34 周后定義為LOPE。
方法妊娠早期的血常規檢測是我院隨訪的常規流程。如果同一病人有兩個或更多的血常規結果,我們使用最早的結果。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EOPE 組中,生成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線(ROC),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用ROC 曲線和Youden 指數計算臨界值、敏感性和特異性。
兩組的產婦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OPE 組的分娩孕周早于LOPE 組(P<0.05),嬰兒出生體重輕于LOPE組(P<0.05)。EOPE 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均高于LOPE 組(P<0.05),見表1。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的AUC 值分別為0.752(95%CI:0.622-0.882)和0.745(95%CI:0.609-0.881)。白 細 胞 和 中 性 粒細胞的最佳臨界值分別為9.21×103/μL(敏感性77.3%,特異性69.0%)和7.22×103/μL(敏感性63.6%,特異性83.3%),見圖1。

表1 孕產婦的年齡、分娩孕周、新生兒出生體重、WBC、NEUT

圖1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在診斷早發性子癇前期中的作用
子癇前期的診斷通常是指妊娠20 周后孕產婦新發的高血壓和蛋白尿的經典表現。另一方面,EOPE 和LOPE 現在被認為是兩種不同的病理生理學疾病。妊娠早期胎盤發育受損主要與EOPE 有關,而由于內皮損傷而引起的孕婦血管功能障礙通常與LOPE 有關。這些不同的功能障礙導致的炎癥擴大是相互影響的,這種炎癥變化/進展被認為是造成母嬰并發癥的原因[6]。
妊娠與某些血液學改變有關,例如血紅蛋白降低、平均紅細胞體積升高、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輕度血小板減少[7]。盡管子癇前期在實驗室檢查中最常見的表現是蛋白尿,但在血常規中也可以檢測到其他變化(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增多和紅細胞壓積升高)[8]。因此,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數項研究,以利用妊娠早期的血象結果來研究子癇前期和疾病嚴重程度的潛在識別或預測[9]。
白細胞增多是繼發于中性粒細胞增多的一種生理學改變,白細胞是已知的炎癥介質[10]。據報道,妊娠早期的白細胞增多與不良妊娠結局有關,特別是與早產有關[4]。Canzoneri 等[11]已經表明,白細胞計數的增多與子癇前期的發生及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據他們發現,中性粒細胞是唯一與重度子癇前期相關的白細胞亞群。此外,子癇前期孕產婦除了中性粒細胞水平升高外,白細胞功能也會發生變化,體內研究也顯示出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表型和代謝變化[12]。我們的發現與以前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盡管妊娠早期的白細胞計數增加(可能是由于中性粒細胞增多)與子癇前期有關。在本研究中,WBC 計數>9.21×103/μL 與EOPE 相關,敏感性為77.3%,特異性為69.0%。此外,中性粒細胞計數>7.22×103/μL 預測EOPE 的敏感性為63.6%,特異性為83.3%。胎盤發育不良和胎盤重塑是產科并發癥的原因,產科并發癥可能是母體免疫系統對胎兒反應增強的結果。母體血液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加的原因很可能是這種母體炎癥導致的。繼發于子癇前期內皮功能障礙的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活化,可能與妊娠早期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升高有關。
貧血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在低收入國家。然而,最近一項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報道,妊娠早期和中期的貧血與子癇前期無關[13]。紅細胞分布寬度是血常規中反映紅細胞大小變化的另一項紅細胞參數。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升高,提示紅細胞形態大小不均,被證明與炎癥有關。此外,先前的研究報道妊娠中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升高與子癇前期的發生及嚴重程度相關[9]。
血小板參數(如血小板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壓積和血小板分布寬度)是血小板活化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指標。血小板減少可能是子癇前期的晚期實驗室結果,低水平通常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14]。 但是,有幾項研究報告說,妊娠早期的血小板計數可能不是預測子癇前期的標志[15,16]。據報道,血小板分布寬度和平均血小板體積升高以及血小板壓積水平降低與子癇前期相關[15]。然而,Monteith 等[1]通過與健康受試者進行比較,研究了妊娠早期的平均血小板體積變化以及對EOPE 的預測。然而,他們無法確定的妊娠早期的平均血小板體積顯著值來預測EOPE。相反,在另一項研究中,平均血小板體積>9.95fL 是預測子癇前期的有價值的標志物[16]。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和血小板淋巴細胞比率是另外兩個容易計算的炎癥指標。文獻中已經很好地描述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預后價值[17],并且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淋巴細胞計數不變會導致子癇前期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升高。幾項研究表明,升高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可能是預測子癇前期和疾病嚴重程度的有效標志[18,19]。內皮損傷后血小板的消耗導致子癇前期的血小板減少。因此,研究人員聲稱子癇前期的血小板淋巴細胞比率水平可能降低。通常,與子癇前期的血小板淋巴細胞比率變化有關的結果是矛盾的,文獻報道水平既有增加[19],也減少的[20]。
這是一項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納入患者數量少,可能會影響結果。總之,我們已經證明,妊娠早期的白細胞增多和中性粒細胞增多是與子癇前期發病時間相關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