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黃婷婷,欒迪,儲照虎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神經內科,安徽 蕪湖)
Creutzfeldt-Jakob 病(CJD)又稱亞急性海綿狀腦病,是一種由朊病毒蛋白突變引起的致命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影響人和動物[1]。我科近期收治1 例Creutzfeldt-Jakob 病患者病例,結合文獻報道如下。
患者,女,62 歲,因“間斷性認知障礙伴有幻覺10 余天”入院,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間斷性反應遲鈍伴有交流障礙,幻覺明顯,入院后呈進行性加重。并伴有肌肉抽動且行走不穩,易向左側偏斜。患者既往體健,病前無感染及外傷史,無類似疾病家族史,無疫區居住史。
神經系統檢查:神清,精神一般,記憶力、計算力減退,定向力、理解力、判斷力下降。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0mm,對光反應靈敏,雙側眼球運動正常,無眼震。額紋,鼻唇溝對稱,口角無歪斜,四肢肌力5 級,肌張力正常,左側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陽性,雙側Babinski 征陽性。MMSE 評分為14 分,MoCA 評分為7 分。
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維生素B12,葉酸等化驗未見異常,輸血前常規示乙肝病毒小三陽。病人外院行腦脊液中PRNP 基因測定,結果為PRNP 基因1-2 號外顯子區域一代測序未見異常,排除家族遺傳性CJD。
影像學檢查:頭顱MRI 示雙側大腦皮層區異常信號影(以雙側頂葉,右側額葉明顯),CJD 可能(見下圖1A~F);頭顱MRA 未見明顯異常。

圖1 患者雙側頂葉,右側額葉DWI 相信號強度明顯異常
電生理檢查:心電圖示心動過緩。腦電圖示:背景腦波示中-高波幅4-7HZ 慢波節律,偶見少量9-11HZa 節律,調節調幅差,清醒期各區均見2-3HZ 慢波反復中長程發放,其間伴典型三相波,未見明顯尖波發放,兩側導聯對稱性存在,睡眠紡錘波未見(見圖2)。結合上述檢查,我們考慮此患者為散發型CJD,給予營養神經,改善認知功能等對癥支持治療,患者病情未見好轉。出院隨訪,兩個月后患者病情加重,死亡。

圖2 患者腦電圖呈現典型三相波(箭頭示)
朊蛋白病是一類具有傳染性的朊蛋白(PrP)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朊病毒是一種糖蛋白,通常存在于人腦中以正常形式(PrPc)及病理形式(PrPsc)存在,若PrPc 基因發生突變則可轉變為PrPsc,引起疾病的發生[2]。CJD 是人類最常見的朊蛋白病,主要累及皮質、基底節和脊髓,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3,4],通常表現為進行性癡呆、肌陣攣、錐體束和椎體外系損傷等表現[5]。CJD 有四種主要形式:散發型、醫源型、遺傳型和變異型[2],其中散發型最常見,占所有病例的約80%至95%[6]。患者多隱匿起病,臨床表現不典型,缺乏早期診斷方法,目前考慮CJD 的患者并不少見,由于其高致死率和高傳染性,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關注。臨床上散發型CJD 的臨床癥狀常與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等表現為癡呆的疾病相鑒別[7],此外,還需要與各種急性、亞急性腦病相鑒別,如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代謝性腦病,CO 中毒等中毒性腦病相鑒別。我們報告的病例中,病人首先出現間斷性認知障礙和幻覺,存在交流障礙,癥狀不典型。入院后患者病情進行性加重,MMSE 評分和MoCA 評分異常,主要表現為延遲回憶,記憶力、計算力減退及理解力、判斷力明顯下降。患者包括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甲狀腺功能等相關血液檢查指標均正常,排除代謝性腦病可能。病人外院行腦脊液中PRNP 基因測定,結果未見異常,排除家族遺傳性CJD。頭顱MRI表現出典型雙側大腦皮層區異常信號影,我們考慮CJD 可能。眾所周知頭顱MRI 對于CJD 的評估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相對無創和廣泛可用[5,8,9]。CJD 經典表現為尾狀核,殼核或者皮質在DWI 上高信號,約在80%的病例中出現[1]。DWI 對于早期皮層及皮層下病變的檢測更為敏感,此患者DWI 相出現雙側頂葉及右側額葉花邊樣改變,結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癥狀、體征排除病毒性腦炎,肝豆狀核變性,Wernicke 腦病,CO 中毒等疾病,需考慮CJD的診斷。CJD 典型的腦電圖表現為彌漫性慢波,伴有典型的周期性每秒1-2 次的尖波和棘波[8],幾乎所有CJD 患者均表現為腦電圖異常改變,周期性三相波對于散發型CJD 的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9]。隨后我們完善了腦電圖檢查,顯示典型的三相波,其中需要排除路易體癡呆,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后,支持CJD 的診斷。目前,CJD 無法治愈,CJD 的早期識別和診斷對預防其傳播具有重要作用[10],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等無創檢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識別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