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叢
(吉林省中心醫院,吉林)
門診中藥房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為患者供給中藥制劑的場所,承擔著藥品的采購、儲存、調配等工作。在中藥處方中,同一種藥物因使用劑量的不同所主治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1]。而且藥物應用劑量的多寡也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2]。例如,小劑量黃連有養胃健脾的功效,而大劑量黃連則將對人體的胃腸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作用[3]。相關研究表明,藥學服務質量與患者用藥的合理性、安全性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醫院的整體醫療形象,因此加強醫院藥房中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選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藥房開出的700 張中藥處方為研究樣本,著重探究醫院藥房中藥管理中的相關問題及對應的處理策略?,F報告如下。
篩選出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藥房開出的700 張中藥處方為研究樣本,并對收集的樣本展開回顧性的整合分析。入選藥材均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藥材,藥物應用的計量單位為g。入選處方中不存在字跡模糊、藥名使用不準確等情形。
加大對中藥質量的監管力度,確保中藥材的生產流程完全遵循相應的管理規范,需要對種子的選取、種植、收集、貯存及運輸等環節層層把關。同時需要對中藥飲片的應用劑量做出科學、明確的規范,以便提升用藥安全。藥劑工作人員應與臨床醫師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以便及時獲得臨床治療的相關資料,并以此為依據對藥物的應用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確保中藥的療效。
觀察黃芪、茯苓、郁金、姜半夏、澤瀉等藥物的使用情況及超量情況。參考《中國藥典》,可知藥物劑量的應用標準[4]。
采用 SPSS 20.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黃芪、茯苓、郁金、姜半夏、澤瀉等藥物的使用率分別為31.86%、28.57%、30.71%、25.29%、26.57%,超量率對應為3.38%、0、34.78%、7.14%、0。如表1 所示。而且同一種藥物因使用劑量的不同所主治的方向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

表1 藥物使用情況
調查顯示,現階段大部分醫院對藥房中藥的管理均缺乏規范的制度,且從藥人員的藥房醫學水平參差不齊,責任意識薄弱,藥學服務各環節銜接不當等狀況也時有發生。因此,為增強藥房中藥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藥學服務質量,應對藥房中藥的管理工作加以強化。在醫院藥房中藥管理中,影響藥物應用劑量的因素具備多樣性的特征,如藥物本身因素、患者因素、給藥方式、環境因素等。藥物本身因素中包含藥材產地、藥材質量、藥材性質、藥材毒性作用、藥材炮制方式等[5]。患者因素包含患者的身體狀況、性別、年齡、職業、疾病發展趨勢、病情嚴重程度、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給藥方式包含藥物的治療目標、藥材配比等。環境因素包含區域、氣候、季節等方面。由此可見,藥物劑量的應用具備不確定性、波動性。部分醫生盲目追求臨床療效,認定只要增大藥物的使用劑量,就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愈率,少數醫生由于臨床實踐經驗匱乏,極易滋生從眾心理,效仿其他醫生,加大藥物的使用劑量,上述情況均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中藥處方中藥物劑量的超標率。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的保健意識也隨之提升,在服藥的同時也會服用同源的保健品,加上部分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致使藥物的應用劑量不斷增長。
近年來,不斷有報道指出,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呈現明顯的逐年遞增趨勢,這一現象與中藥處方中相關藥物的超標使用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相關研究證實,同一種藥物因使用劑量的不同所主治的方向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例如當黃芪的給藥劑量不超過20g 時,利尿效果顯著,超過30g 時,抑制作用逐漸顯現;給藥劑量不超過15g 時,有助于提升血壓,超過35g 時,降壓效果顯著;若患者存在氣虛等臨床癥狀,應使用炙黃芪,若無上述癥狀,則應使用生黃芪。因此在中醫藥物的應用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中國藥典》中給出的劑量標準。藥物劑量超標不僅不能起到良好的診治效果,反而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藥物的應用劑量與藥效并非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適當的增大藥物的應用劑量,有助于提升臨床治愈率,若是超出限定范圍內,則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毒害作用。
研究發現,通過對藥房中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制定相應的處理策略,積極開展藥物咨詢服務,不斷提升從藥人員的責任意識及藥學知識水平,優化藥房中藥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從而達到增強藥房中藥服務質量的目的。藥房中藥管理的具體策略如下:(1)通過對藥房中藥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制定完善的藥房中藥管理制度,明確從藥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創建獎懲制度,對于表現優異的從藥人員,應予以相應的獎勵,對于表現不佳的從藥人員,應予以批評警告以及相應的懲罰措施。對于藥房中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應一一進行整改,以增強藥房中藥管理質量;(2)加大中藥質量的監管力度,對種子的選取、種植、收集、貯存及運輸等環節層層把關,確保中藥材的生產流程完全遵循相應的管理規范。同時需要對中藥飲片的應用劑量做出科學、明確的規范,以便提升用藥安全;(3)將網絡管理系統加入到藥房中藥管理工作中,以增強藥房中藥的信息管理。醫生開具的處方、收據等資料均可經由網絡發送至藥房,從藥人員可依據所收資料對相關藥物進行合理分配、發放,同時需將藥物的分配、發放情況詳細記錄在電腦系統中,使醫囑、藥物查詢、發放藥物等步驟連貫起來,提升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4)增強從藥人員的責任意識及藥房藥學水平,定期開展學習培訓,不斷提升從藥人員對各類藥物的適用癥、不良反應、禁忌癥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增強從藥人員的業務水準及中藥的鑒別能力,從根本上杜絕偽劣藥物,確保中藥質量,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藥物服務,進而提高藥學服務質量;(5)創建藥房監督小組,不定期對藥房工作進行抽查,一旦發現不合理或不規范用藥情況,應進行詳細記錄,并予以嚴肅處理。
綜上所述,在醫院藥房中藥管理中,藥物劑量超標現象普遍存在,同一種藥物因使用劑量的不同所主治的方向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規范藥物應用標準,以便提升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