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文道琛,嚴兵,向紅,雄飛,易江
(宣漢縣人民醫院,四川 達州)
2019 年12 月30 日,官方確認武漢市出現不明原因肺炎,于2020 年1 月12 日,其病原體被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為“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2020 年2 月11 日,世 界 衛 生 組 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在新聞通報會上宣布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2019 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由于它是一種從未經歷過的呼吸道疾病,而且具有廣泛而迅速的感染能力,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全國醫護人員不斷地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戰場中。截至2020年2 月11 日24 時,我國確診人數為44653 例、疑診人數16067 例、死亡1113 例。在此次突發的COVID-19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護人員用自己生命安危和病毒“廝殺”,在這場搏斗中和病魔貼得最近。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巨大的工作強度和難度、醫療資源短缺、與家人長時間分離等不利因素下導致一線抗戰醫護人員面臨著巨大的身心壓力。可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對于抗擊病毒至關重要,因此了解這些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及時加以干預和疏導是十分必要的?,F將宣漢縣基層醫院部分一線抗擊2019-nCoV 的醫護人員心理狀況進行研究。
納入標準:①參加一線工作(直接接觸確診或疑似2019 冠狀病毒病患者)時間≥10 天,且截止調查日仍在崗工作。②工作地點位于本縣抗擊2019 冠狀病毒病定點醫院。③既往無嚴重心理或生理疾患。本次納入的醫護人員中,男性16 人(28.6%),女性40 人(71.4%),年齡分布為20-55 歲(31.3±5.89);醫生22人(39.3%),護士34 人(60.7%);宣漢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11人(19.6%),宣漢縣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20 人(35.7%),宣漢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25 人(44.6%)。其中宣漢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主要接診排查發熱及有流行病學史的門診患者,組織救護車將疑似患者送至定點病區。宣漢縣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主要收治疑似病例,確診后轉向宣漢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宣漢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主要負責2019 冠狀病毒病確診及高度疑似患者的診治及護理。
調查方法:選擇2020-1-24 至2020-1-30 期間加入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工作崗位的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其心理狀態,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9 個癥狀因子,采取1-5 級評分法,總分越高說明研究對象癥狀越嚴重,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 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 分定義為陽性人員,考慮其存在心理障礙。由研究者事先向研究對象解釋此次調查的目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告知調查的保密性、匿名性并取得知情同意后,向被調查者發放調查表并作答。被調查者獨自進行問卷的填寫,若有疑問的情況則給予中性的解釋或解讀,不加任何暗示。問卷回收后經嚴格的篩查,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60 套,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收集56 套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使用SPSS 26.0 中文版進行統計分析,對被調查人員進行定性分類,滿足癥狀自評量表(SCL-90)陽性指標則定義為陽性,不滿足者定義為陰性。設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次入選的56 名基層醫院一線抗擊2019 冠狀病毒病醫護人員,根據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分超過160 分為18 人,陽性項目數超過43 項為18 人,因子分超過2 分為:軀體化癥狀13 人、強迫癥狀16 人、人際關系敏感癥狀9 人、抑郁癥狀13 人、焦慮癥狀16 人、敵對癥狀9 人、恐怖癥狀9 人、偏執癥狀6 人、精神病性癥狀9 人。經匯總后,有19 人(33.9%)定義為陽性。其中男性3 人,女性16 人;醫生3 人,護士16 人;按工作崗位區分,宣漢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1 人,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2 人,宣漢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有16 人。其中,因醫護人員工作地點不同,所面臨的對自身感染風險的焦慮、工作強度和勞累程度、隔離措施等多個方面均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一線抗擊2019 冠狀病毒病的醫護人員心理狀況可能有所差異。
按工作崗位分別進行分析,分布情況見表1。可以看出,宣漢縣人民醫院感染隔離病區一線醫護人員陽性率明顯高于發熱門診及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為比較各個工作崗位的醫護人員出現心理障礙的陽性率是否存在統計學差異,通過對發熱門診、感染科隔離病區及婦幼保健院病區陽性率進行卡方檢驗,得出P=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明不同工作崗位的一線醫護人員心理狀況存在差異;再分別對三病區進行兩兩比較,如表2,可以發現感染科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出現心理障礙陽性率與發熱門診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感染科隔離病區與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熱門診與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醫護人員SCI-90 評分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

表1 各病區心理反應結果人數分布情況

表2 三病區的兩兩比較
2019 冠狀病毒病傳染性強,且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醫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的一個群體,在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在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脅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礙[2]。對基層醫院一線抗擊2019 冠狀病毒病的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狀況調查發現不同病區醫護人員均有人出現心理障礙。在此次研究的三個工作崗位中,宣漢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每天工作6 小時,接觸患者大部分為非2019-nCoV 感染患者,少部分為疑似患者,感染風險相對較低,醫護人員均未被隔離。婦幼保健院隔離病區醫護人員每天工作6 小時,接觸患者多為疑似患者,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并且于賓館內進行自我隔離,與外界溝通少。感染科隔離病區醫生值班24 小時候后休息24 小時,依次循環;護士每天工作6 小時。接觸患者為我縣確診及高度疑似病例,病患數量大,感染風險最大,在病房工作時需嚴格穿戴防護用具,且嚴格執行封閉式管理,與外界僅通過電子通訊工具進行溝通。通過上述統計學分析可知,感染科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出現心理障礙的幾率高于其他兩病區,差異具體統計學意義。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造成感染科隔離病區抗擊2019 冠狀病毒肺炎病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反應原因主要為以下幾方面:①感染科隔離病區主要收治確診及高度疑似患者,傳染風險相對高于其他兩個病區,對于被感染風險的擔憂,是一線醫護人員出現心理障礙的最主要原因。②工作持續時間長,由于目前防護物品資源短缺,為節約醫療資源,長時間不能更換防護物品,導致醫護人員中途進食、上廁所受到嚴重的影響,進而加劇了生理心理負荷。③感染科隔離病區收治的重癥病例明顯高于其他病區,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更大。④感染科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實行嚴格封閉式管理,與外界的溝通受到較大的限制,所以原先對緊張性生活事件具有良好緩沖作用的社會支持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通過對存在心理障礙人員的9 項因子進行分析,其表現主要集中于強迫癥狀、焦慮癥狀、抑郁及軀體化癥狀,通過對這些醫護人員進行進一步調查分析原因如下:①2019 冠狀病毒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工作中必須嚴格穿戴防護用品,對防護措施反復檢查,反復洗手消毒;②一線醫護人員由于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增加,對于可能被感染的焦慮;③工作難度及工作強度增加。此次發生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大多數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應對經驗和準備,陌生的環境和工作流程對醫護人員的心理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長時間的工作加重醫護人員軀體不適;④高規格的防護措施嚴重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醫護人員需要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口罩,容易產生呼吸困難、缺氧等癥狀。且由于每個操作都要格外仔細,因此對體力和精神消耗很大;⑤醫療資源短缺加重了醫護人員對被感染的焦慮;⑥與家人分離帶來的思念和牽掛,以及面對重癥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時產生的抑郁和哀傷情緒;⑦不斷上漲的確診及死亡人數加重醫護人員的心理負擔。這與高相晶等人的研究結論[3]相似。
盡管上述心理問題在一線抗擊2019 新冠病毒病醫護人員中普遍存在,但目前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沒有接受到精神科和臨床心理方面的專業訓練,不知如何有效應對。通過對造成醫護人員心理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醫護人員減輕身心壓力。
3.2.1 各地防控部門完善大型公共事件應對管理機制
從2003 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近年來多次發生的禽流感,再到如今的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已發生多次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因此,各防控部門應當加強各部門工作人員對大型事件應急處理的學習培訓,組織實施模擬演練,制定相關管理流程及應急預案,科學、合理進行醫護人員資源配置。以利于工作人員尤其是醫護人員快速地進入各自工作崗位,熟練地進行各項操作,減輕因陌生工作環境及專業技能不熟練所引起的心理壓力[4]。除此之外,各地防控部門應當預備一定數量的防護物品應急,并且在后續緊急調動生產部門生產物資,以減輕甚至避免醫護人員對防護物品不足的擔憂。
3.2.2 管理部門有序和合理地組織、管理醫護人員
在目前醫護人員不足及防護物品短缺的情況下,要避免盲目地、沒有必要地消耗體力和精力。緩解醫護人員因長期穿戴防護物品引起的軀體不適及減少醫護人員進食、上廁所等問題的影響,根據病人的數量、病情的輕重緩急、工作量增減彈性排班,制定合理的輪休輪崗制度,提供醫學觀察期,以便醫護人員調整至最佳的工作狀態[4]。
3.2.3 醫護人員應當對被感染2019-nCov 的危險性做出正確的評估
有研究認為,新冠病毒與SARS-CoV 的傳染性相當,病死率更低[5]。在2003 年抗擊SARS-CoV 中,我國沒有面對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性的情況下,我們醫護人員并沒有發生廣泛的感染,且2019-nCov 的病死率低于SARS-CoV,因此我們醫護人員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不需過于擔憂被感染,在實際工作中最重要的熟練地運用這些隔離和防護措施,掌握保護自己不被感染的技能,讓自己被感染的危險性降到最低。
3.2.4 加強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及人文關懷
面對兇猛的疫情,醫護人員“逆風而行”,紛紛投入到一線抗擊2019 新冠病毒病的戰場中,除了上述措施盡量減少醫護人員出現心理障礙之外,對于已經出現心理障礙的醫護人員需專業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必要時撤出一線工作崗位,給予適當的休息。此外,對于一線醫護人員應當為他們提供充分的經濟保障、為他們的工作支付應得的報酬、為他們在后方的家人提供足夠的照顧。如目前部分公司或企業為一線醫護人員設立專項保險、四川省政府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解決上學問題等措施均可緩解醫護人員的部分后顧之憂。
3.2.5 醫護人員應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我們應當意識到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面對工作中不熟練的操作、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們需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失敗和暫時的、部分的無能,以最短的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學習各項操作技能,盡快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在休息時間通過電子通訊工具與親人、朋友多進行交流,從他們那里獲取支持,汲取力量,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釋放緊張焦慮的情緒。
對突發性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護人員的心理障礙的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醫護人員在抗擊2019 冠狀病毒病中的身心變化,也可以從中找出應對這些變化的有效措施,以緩解或消除其心理壓力,提高醫護工作質量,為打贏這場抗擊病毒戰奠定基礎,還可以為建立完整的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醫護體系提供科學的理論與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