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院長姚洋從政府治理能力角度,對當前新冠肺炎防控闡明了觀點。他認為,我們有成功的經驗,也發現了問題。為了以后的進步,我們要認真研究和改進發現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工作沒有擺脫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更深層面說,我們的治理體系出現問題。
一切從嚴是必要的,但3月份之后,湖北之外地區確診病例已經很少了,湖北之外每天新增病例大概10個左右。這個發病數說明疫情已經處于可控狀態,我們應該馬上復工。因為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較大,中央政府反復強調有序復工,但是在基層,復工特別困難。基層對外面說要復工,但下沉到各個街道的指令是不能有一例新增。
這種情況下,哪個官員敢放手搞經濟建設?對官員來說這是很現實的選擇,發展經濟上的回報并非立即可見,但增加一例新冠肺炎,要被立即處分。
這個信號非常明確,山東監獄系統被感染,從司法廳廳長開始,所有關聯人都撤職了。
在這種壓力下,誰敢允許復工?這種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會把負面效應放大。同時,在這種壓力下,防疫措施出現了一些過激行為,有人跑到人家里去砸麻將機,還有人把人家拽出來扇耳光,這就過激了。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在發揮上下齊動優勢的同時,還要保護地方的積極性。
湖北疫情告急,政府向湖北派去四萬醫護人員,在其他國家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是我們的優勢。但在上下齊動的同時,我們要注意保護地方的積極性。
姚洋。
再以復工來說,目前復工做得好的區域是沿海地區,江浙滬和深圳都做得比較好,按理說這些地方人員流動大,傳播新冠肺炎的風險最大,他們復工應該最慢。
中西部地區很多地方好幾天沒有一例新增,可是他們復工卻反而慢。因為那里的地方干部缺少自主能力。
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我們的地方積極性下降得非常厲害。
這里有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汲取。
首先,給了地方自主權,地方才有積極性。應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各級干部,如果把自主權拿走,以復工為例來看,官員干工作就畏畏縮縮。盡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有序復工,可是他們領悟到的信號,是不能有一例新冠肺炎,不能犯任何錯誤。
第二個問題,我們對干部的管理太依賴垂直監管,一票否決。
現在很多工作都搞一票否決。貪污腐敗、與中央政治上不保持一致,可以一票否決,黨的干部這兩點一定要做到。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一票否決無限擴展。
譬如說要銀行支持小微企業,銀行明知道給中小企業貸款很不合算,大銀行做這些業務不合算,但是上級檢查來了怎么辦?他們只能弄虛作假,表面上對付過去。
盡管中央三令五申不要搞形式主義,但是一票否決之下,仍有各種形式主義。
什么是治理?治理就是執行。最近我看了下復工的調查情況,3月初只有60%,現在可能達到70%,但農村工人返工率低,2月中旬農村勞動力流出只有15%,月底上升到30%;有外出工作意愿的農村工人復工率在60%以下。沿海開工不足,一大原因是工人不到位。
只有給地方官員安全感,他們才能干好工作。我們曾在1994年到2017年對333個縣市級和市級以上的官員打了分,畫了中國的政治地圖。
這次我發現復工比較快的地方,都是容錯機制強一些的地方,官員的安全感強一些。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按憲法辦事”,要做好權力的分配和制衡。14億人口的大國,那么多的省市縣,哪些權力應該屬于縣市級,哪些權力應該屬于省一級,哪些權力歸中央,都要劃分清楚。
有了權力的分割,還要有制衡。制衡有監督的意思,權力間的制衡,是監督成本最低的辦法。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經驗,至少可以在內部把權力劃分清楚。這樣才能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同時又能保證中央的權威。
首先就是要給地方自主權,要給地方容錯空間。
這需要具體措施,不能簡單發個文件了事。我到地方了解到,前面發的文件還沒執行完,新的文件又來了,而且新舊文件還有沖突,為了執行新文件,又寫文件做指導。導致不停地發文件,最后執行結果誰也不管。
要給地方更大的自主權,對地方權力的監督就要發揮地方人大的作用。有人擔心人大代表有沒有這個能力,能力都是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只要給了這樣的權力,他們就會有這樣的能力。真的讓人大實實在在審預算,人大就會認真審。
其次,改革官員晉升政策。
過去官員晉升主要看經濟表現,經濟搞得好就能升遷。十八大以后,黨的這個方向有所改變,不唯GDP要綜合考核。
但是綜合考察我們一直沒找到可行方案,這就導致一票否決越來越多,最后泛濫了,不管什么工作都一票否決,大家的行動范圍越縮越小,也不知道下一步會在哪個方向上縮小。
經濟學里有一個多任務定理,如果代理人面對多項任務,他沒有動力去完成所有任務,代理人只會去完成最容易被度量的任務。
以前GDP好度量,現在一票否決最顯著,就都關注它了。而且,大家也不知道下一個一票否決會是什么,它的邊界擴展到哪里,所以干脆不干了。
我們要發揮組織部的功能,以真正的綜合性考察來考核官員成績。組織部一般是挑三個候選人,然后給常委會討論。這個做法能不能形成某個常態的、制度化的形式來考核干部,譬如成立一個代表會,要晉升的候選人做陳述,然后讓大家投票,最后常委會再投一次票。這么做的話,至少可以更加正規化、透明化。
如此,干部的任命有了程序正當性,也使得官員的激勵更加公開公正。考核和晉升的機制是個指揮棒,怎么考核,干部就怎么干活。如果考核和激勵沒有解決好,干部們干工作就沒有方向。(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