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在我們大學的聲樂教學仍然有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不容易積極主動學習,阻礙學生未來發(fā)展。因此,教師將創(chuàng)新教育應用于大學聲樂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就業(yè)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 2020) 01-0216-01
【本文著錄格式】石若輝.聲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20,Ol( Ol):216,218
引言
聲樂是大學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提高其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特點,通過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互動教學模式;聲樂教學的理念創(chuàng)新,注意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合理應用,拓展聲樂學習的道路,構建良好的大學生聲樂學習平臺,提高學生聲樂知識學習能力,形成音樂素養(yǎng)等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一、大學聲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融入的必要性分析
(一)創(chuàng)新聲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聲樂教學過程中對講授方法進行改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總體指標。講授方式的改變不是單純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單一講授法到多元講授法進行轉變,主要通過綜合活動、社會實踐增加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影響,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以及培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的方法。大學聲樂教學方法的改變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借鑒和創(chuàng)新練習的機會,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道德素質。
(二)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
聲樂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如果聲樂基礎沒有做好不利于學生對音樂學科進行深度的學習。隨著時代的變化音樂類型也發(fā)生著轉變,為了與當下的社會要求和教學內容向溫和,對聲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可以直接推進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導圖。為了提高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理解程度,在講授過程中要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同時可以借助多種教學道具進行講授,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學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不只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為了滿足時代的需求。
二、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高校在聲樂教學的定位不夠準確
聲樂教學在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錯誤理解聲樂教學的目的,認為高校開展聲樂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表演的能力以及表演的技巧,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聲樂審美價值和情感價值。聲樂演唱要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可以表露所唱歌曲的真情實感,就是要求演唱者可以理解歌曲的情感并對此進行充分的表達,到達幾乎完美的表演狀態(tài)。由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聲樂教學定位錯誤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高校忽視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不僅導致聲樂教學在大學生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的影響范圍狹窄,還不利于教學課堂效果的呈現(xiàn)。
(二)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效聲樂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者,依據(jù)教師的教學方案進行講授,講授方式主要是運用教師認為的對學生學習吸收有利的一種方式,主要對知識的重難點以及基礎點進行內容講解。課堂講授的內容主要是聲樂理論,就是對聲樂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借助樂器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理論的理解程度和學習興趣。這樣也就要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強大的理解能力作為講授基礎。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課堂規(guī)則并運用適當?shù)慕虒W器材,在講授過程中還要時刻注意教學內容、質量和形式,面對不易理解的知識理論可以采取特殊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F(xiàn)階段我國高效的教學方法處于簡單程度,在講授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專業(yè)性,在知識理論傳授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缺失現(xiàn)象,并且無法對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情感道德進行培養(yǎng),以致于學生雖然進行大量的課程學習,但只是理解到了聲樂知識的表皮層次,沒有對深度的精神文明起到了解作用。
三、在大學聲樂教學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增加師生感情交流,構建互動型教學模式
教師雖然在課堂中起著主導地位,但在課后時光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好的溝通方式不僅有利于拉進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在課堂中認真學習、積極回答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真確的道德素質。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放下包裹,與學生保持適當平等、和諧友好的交流關系,對于學生的問題和想法多加了解,注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讓學生時刻保持輕松自在的學習狀態(tài)。為了提高師生關系的友好程度,可以采取舉行活動、課余游戲等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對聲樂知識理論講授過程中可以穿插小事件、小物品進行思維擴散,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yǎng),給學生創(chuàng)造舒適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選用名人故事或名人語錄來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譬如在進行師生交流過程中選用貝多芬的故事可以有效拉近師生距離。
(二)強化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在過往的大學樂理教育過程當中,老師的主體作用就是在講臺上給學生傳遞相關專業(yè)內容,學生只用被動地聽課和抄寫。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缺少單獨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只可以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專業(yè)知識,漸漸對學生造成依賴的心理。在這樣單一無聊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會受其影響。創(chuàng)新大學聲樂教育方式,將會轉變授課方式,由過往的教師單向傳輸向雙方互相交流過渡,以此來達到學生對其產生參與興趣,在互動模式的教學當中積極學習。如聲樂老師在日常的課程教育活動當中,不但要為學生傳授專業(yè)的理論內容,而且還依據(jù)內容特征,引入一些當代日常中的類似事件舉例說明。老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回答,不要用客觀的評價要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判斷,應該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導入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即使聲樂這門課程需要相應的技巧,但也要時不時的創(chuàng)新,二者相結合,才能使其有著更好的發(fā)展。
(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實教學內容
高校講授時間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無限的知識理論進行講解,這一要求嚴格體現(xiàn)了教師面對教材選擇的能力,只有選擇適宜的教材才能確保課堂呈現(xiàn)的效果。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涵蓋面。在不斷發(fā)展的信息基礎上,運用多媒體、互聯(lián)網等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師準備教材、教案提供合適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尋找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要求在知識理論講授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生興趣和積極程度。例如,面對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論可以采用圖片或視頻等信息加工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課余時間可以創(chuàng)建適宜學習的QQ群或微信群,同時可以對學生家長進行邀請,在課余時間可以與學生以及家長進行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可以對考后成績進行具有針對性和專業(yè)性的點評和分析。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大學音樂科目中,聲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受到師生的高度重視。平時在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感,要不斷革新教學思想和方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以時代發(fā)展的特點為起點,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杜亮.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路徑探索[J].藝術教育,2018(13):54-55.
[2]路雨.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思考[J].大眾文藝,2018(8):203.
[3]毛建勛.創(chuàng)新教育視域中的高校聲樂教學[J].黃河之聲,2017(19):29-30.
[4]鄧珺芳.論高校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J].音樂時空,2015(23):179
[5]何小強.大學聲樂教學中應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的價值[J].音樂時空,2015 (23):180,169
作者簡介:石若輝(19 69-),女,回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聲樂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