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方


朋友,你還好吧?或許你可能真的累了,但是,你在堅持著,對嗎?
我知道你的緊張,我明白你的難處,但是支撐在你背后的那些人不僅僅是醫生,他們或許是父母,或許是孩子,或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可他們因為信仰選擇逆風奔跑,選擇救死扶傷,從未抱怨,從未停歇。
大年初一當屬新年,卻偶然得知年邁的外公也在接診時,眼眶早已通紅,視線一片迷糊,但是我急忙克制激動的情緒,迅速地聯系了他。雖然他的保護裝備齊全,但是我腦海里不斷涌現出那個身影,那個穿著嚴實的防護服,佝僂著腰,有些格格不入的人,是我的外公啊……還有我的媽媽。都說他們是黨員應當沖上前線,我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痊愈康復,也明白醫生的使命,可我更希望他們能夠平安。因為,我只有這一個外公、一個媽媽。
唉,哥們,挺住了,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了!
眾志成城,你的背后有多少人堅挺,你的身后又有多少人為你加油鼓勁。
人們常說,歲歲常歡愉,年年皆勝意。可是,此刻我卻深深明白這種美好的祝愿有多么可貴,許多志愿者、工作人員,舍去了小家,撐起了大家。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些幫助就像雪中送炭。我明白,你還在堅挺。
星河燦爛,煙火璀璨。這里堅定依然。2020的新年或許沒有了團圓,或許沒有了年貨,或許沒有了年味,可是這里的人卻擰成了一股繩,昂著頭屹立在長江邊上。
愿櫻花爛漫時,武漢平安除疫。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把這篇文章發上了微博,因為看到確診人數不斷上升,過年的氣氛越來越低迷,雖然微博粉絲數不多,但我還是抱了點希望,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夠增加一點點挺下去的信心。
但我完全沒有想到這篇文章后來能被那么多人看到,甚至受到了央視新聞的關注,讓這束小小的光被捕捉、放大。
當同學告訴我,在《新聞聯播》上看到我的時候,我差點以為她玩真心話大冒險輸了在整我,雖然之前有記者因為這篇文章來采訪過我,但我一直以為是武漢的地方臺記者。所以當我找到2月6日的新聞回放時,整個人都蒙了,第一反應是感嘆自己怎么哭得這么丑。
很快,我的微博被網友發現,涌進了很多陌生人的評論,“加油”等字眼如雪片般飛來,有人給我留言:“很想來武漢,這個城市的人太溫暖了!”還有人問我:“媽媽和外公都是醫生,你未來是不是也會當醫生?”
我告訴他們,不會,我大學想學的是表演專業。很小的時候,當醫生曾是我的志愿,但后來當醫生漸漸成了我仰望著卻不敢觸碰的理想。這份職業太無私,要像個超人一樣去幫助別人,我的外公73歲了仍然堅守在一線,我和他已經近4個月未曾見面。這份職業“傷”我太深,它讓我的媽媽把感性埋藏,露出的全是令我受傷的理性,她一次又一次缺席我最重要的時刻,我數不清有多少次隔著診室的玻璃流著淚看她在照顧別的小朋友。
所以原諒我的懦弱,我不會成為醫生,但我想成為一名演員,雖然沒法救死扶傷,但我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我希望能用表演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做到像外公常說的“實現人生價值”。
從發出這篇文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50天,我還沒見到外公,媽媽回來休息了幾天,又匆匆趕去醫院。她在凌晨出發,沒有吵醒我,和往常一樣,甚至沒有告訴我她今天要走。但這一次當我醒來面對空蕩蕩的房間時,沒有抱怨,也不再感到受傷,因為我知道她在做一件無比偉大的事情。而我也要繼續認真上網課,期待早日回學校,然后努力向著我的目標沖刺。
今天是3月12日,我在微博上寫下:“再等一等,馬上就贏了。”我想再等一等,就可以見到媽媽和外公了。我準備給外公一個大大的擁抱,給媽媽做一份熱干面,希望這次不會被她嫌棄。
(整理:馮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