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有同感的我
Dovv.:疫情之下,老師創建QQ群的腳步從未停下——語文一個群,數學一個群,英語一個群……一個群里老師的QQ視頻電話還沒掛斷,另一個群里老師的QQ視頻電話又響起,老師還會每天挑選幾個作業優秀的同學,再把他們的作業上傳到家長群里。這導致我爸經常問我:“什么時候才能在家長群里看到你的作業?”他還問我焦慮嗎,我當然焦慮!
屏蔽干擾
BAIMU: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選擇屏蔽群消息,“屏蔽”選項輕輕一點,我自巋然不動。
蕭山八中 黃天一:我上課特別容易走神,所以我會在老師放PPT的時候拿一本本子記筆記,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做作業的時候也是如此,為了避免自己分心,不受別人影響,我會把QQ、視頻、游戲類的軟件都關掉。
堅持自己的節奏
Rye:焦慮是因為你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習慣和別人對比,認為別人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其實你只要靜下心來,按照自己的節奏寫作業、作文,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焦慮自然會煙消云散。
Charon: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突破也不失為一種合適的方法。因為我數學比較好,網課回放出問題的時候,我會和同學們在QQ上互相答疑。我在朋友面前更敢問出一些或許“弱智”的問題,而且同學之間討論更能產生思維碰撞,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解題角度。
轉換角度,學會適應
小阿雨: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是地球不會繞著你轉,世界總是在變化,所有同學都和你一樣上網課,在群里交作業,和老師討論,要想勝人一步就必須要求自己趕快適應,減輕焦慮。換個角度想,大家問的問題都透明化了,那你剛好可以借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查漏補缺。
浙江省仙居中學 郭怡盈:加繆在他的《西西弗神話》中寫道:“我的探索的首要的和唯一的條件,就是要保留這個擠壓我的東西。”QQ群里同學的積極令人焦慮,但是我們也需斟酌其中利弊,他人的小成就是否能成為我們追趕的目標呢?從“學習大業”的大局觀之,更為明智的選擇就是將壓力轉化為正能量的動力,像加繆一樣,留存壓迫,給予自己一個“升級”的機遇。
義烏中學青巖書院 何心瞳:進入高中后,需要自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自學能力越來越重要,先做什么作業,要做什么輔導書,每門科目的時間怎么分配……都是我們的必修課。眼下正是我們對這一能力進行培養、加強的最好時機。總之,時間表和目標可以自己制訂,心態可以自己調整。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悄無聲息地變成更好的自己。
@心理老師張月燕
看來疫情把人封閉在家,群消息反而井噴,特殊時期還不得不和信息過載來一場遭遇戰,確實會讓人有壓力。不過,同學們說得對,很多進步是有所激、有所逼才會產生,“升級”需要在壓力和動力之間找平衡點,操作過程離不開“如何屏蔽干擾”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節奏”這兩件事。
但就信息過載這種特定的壓力情景,我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把握“屏蔽干擾”和“堅持自己的節奏”的尺度。
第一,意圖管理。如果你的意圖并不單一,那么面對過多的信息,自然更容易陷入矛盾和困惑。譬如,你希望延續和同桌討論問題的習慣,但又想借提問的機會給老師留下好學的印象,意圖的多重性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了,所以“學霸很活躍”這個信息才會有機可乘,讓你患得患失。如果你有反思自己意圖的意識,并懂得及時取舍,那么在高三這種關鍵時刻,選擇不需要額外努力去延續和同桌討論的習慣,還是選擇鼓起勇氣去給老師留下好學的印象,應該不難決斷,不至于成為困擾。
第二,注意力管理。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當源源不斷的信息跳出來爭奪你的注意力資源時,就必須對資源分配有所管控,才能保證你的節奏不會盲目地跑偏。具體操作可以借鑒下“番茄工作法”:做作業或者自習時,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于它,中途不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4個番茄時段結束可以看看QQ群里的信息。這種“25分鐘+5分鐘”的番茄時間設置經過很多人的實踐,可以有效地幫助你不費力地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效率。同時還可以幫助你復盤,如果一項任務你和同桌討論了25分鐘還沒完成,我覺得你可以嘗試下學霸的選擇,去問老師。
基本上,高中時代結束后,這種信息紛至沓來,超過個人系統能夠處理和有效利用的壓力狀況會成為常態。不過它已然不期而至,那索性就提前體驗一下馴服“過載焦慮”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