笱永莉
在我國現階段綠色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時期,提出發展業態多元、體驗豐富夜間經濟,是順應人們對于精神文化追求之舉。夜間經濟已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這一頂層設計的出臺是激發夜間經濟發展的有利要素和巨大潛力。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由北京、上海、重慶等一線城市相繼向三四線城市輻射。鄂州應通過科學規劃,以“宜居宜業,幸福鄂州”為目標,圍繞食、購、游、娛、體等消費要素,從文化、科技、休閑、體育等多方面尋找結合點,業態創新,拓展消費新動力,增強城市的“夜活力”。
一、什么是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是現代城市業態之一,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早上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帶動購物、餐飲、文化、娛樂、觀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業的發展,成為城市場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夜間經濟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極大地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城市規劃引導夜間消費的意識,積極培育夜間消費的市場,加快搭建夜間消費的平臺,可以豐富它的內涵和魅力,給“以城留人”創造基礎條件,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
二、鄂州市發展夜間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元素缺乏,多元化市場業態內動力不足
城市居民夜生活內容單一,以餐飲,KTV、影院、購物零售等為主。公共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場所夜間不開放;西山、蓮花山景區等景區無夜游高品質服務項目,不能有效吸引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無法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層面的夜間消費需求。
(二)消費片區分散,品牌凝聚力有待提升
夜消費服務項目分散,規模較小,缺乏有影響力能夠集聚人氣商機的標志性消費區,無法提升夜消費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沒有充分開發利用鄂州市獨特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自然歷史文化資源,文化、旅游等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為推動夜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勢。
(三)政府整體規劃不足,夜經濟發展有待進一步完善、提升
夜間經營活動基本屬于自發性行為,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游覽休閑等消費場所相對較少,缺少政府對夜間城市生活的整體規劃和夜間消費行為規范及條例政策的約束。部分居民對繁榮發展夜間經濟缺乏認識,主動參與夜消費積極性不高,增強城市夜活力缺乏有關部門必要的引導。
三、鄂州市發展夜間經濟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做好頂層規劃,出臺扶持政策
城市夜市繁榮離不開城市總體設計與政策引導。要提升我市“夜活力”應積極引導多元化發展,對于中心城區和郊區,針對不同目標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以及各區不同業態特點,進行總體規劃,制定扶持政策,布局各異,業態齊全,把夜間經濟打造成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夜品,合理規劃建設具有老鄂城特色的美食一條街,借助雅惠、香香夜市已有品牌,可將香香夜市至四眼井、庚樓,規劃打造為美食一條街,讓老鄂城地方品牌重新煥發成為城市新名片。
夜游,各景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打造特色夜游項目,依托新亞太廣場和銀泰購物廣場、南浦路等商圈,規劃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集聚區。
夜娛,鼓勵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現有茶館、酒吧、KTV等服務水平和設施環境。
夜學,延長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時間,開設夜間文化論壇、藝術沙龍等活動,融合“互聯網+”豐富夜間活動內容,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層面的夜間消費。
夜體(鍛煉),推廣全民健身活動,鼓勵游泳館、健身房、羽毛球場等各類場所夜間經營,完善城市綠道建設,為市民夜間健身創造適宜條件。
夜宿,打造網紅民俗打卡地,由“過路客”成為“過夜客”。各區挖掘當地民俗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精品民俗,
(二)打造系列“夜游鄂州”項目,提升城市的活力形象
學習長沙打造“娛樂之都”成都培育形成的“美食之都”成功經驗,鼓勵各區主打一個夜經濟特色品牌。主題特色夜市,結合城市規劃布局和各類空置場地,豐富多種主題與品類。西山、蓮花山等景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打造特色夜游項目,博物館可以打造公益性科普活動、親子互動活動等主題的“博物館之夜”。旅游休閑方面依托現有旅游資源,設計“精品鄂州二日游”線路,讓游客能留宿鄂州,增強城市“夜活力”,開發夜游路線,展現鄂州城市特色。
(三)培育健康向上的夜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
夜間旅游不只是看燈火焰火,夜間經濟也不必是縱欲式狂歡、無休止消費,人們不可能每天大吃大喝、KTV唱歌,居民需要實體餐飲的宵夜,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還應該有各種文化消費活動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激發我市“夜活力”以滿足市民與游客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挖掘鄂州精神文化內核需求,一是以企業、商會、協會、社會組織為基礎,引導夜間經濟行業自律發展,杜絕坑蒙拐騙,確保誠信經營;二是有關部門可組織“夜市文化節”評選全市最具特色夜市街區、最具人氣品牌夜市商家等活動,積極鼓勵市民參與夜經濟活動,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圍繞夜間系列活動加強宣傳,培育市民夜間健康向上消費習慣。
(四)培育有文化內核的城市“夜”態 留住人才
一個城市豐富的夜間活動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品牌和品質,城市“夜活力”體現著城市的魅力和競爭力,發展城市夜間經濟重要內核是文化。我市正在推動的‘東湖高新-葛店(梧桐湖)-鄂州機場科技大走廊建設,欲打造的武漢的成果轉化區、創業創新服務區和商務配套區需要大量各類人才,年輕人眾多,能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差異性的文化消費需求,搞好配套服務措施,有文化底蘊、才能更好留住人才。要有精品內容滿足白領,也要有設計針對普通員工的產品項目,通過文化讓夜間經濟留住人才。
(五)營造良好的夜經濟營商環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高效的城市治理讓城市更美麗。營造一流的夜經濟的營商環境,各部門要明確自己的權力邊界,規范引導,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局面。加大夜間便民店鋪的24小時營業機制,通過政策扶持便民經濟體,提升城市的和諧、宜居的生態。學習濟南助力“夜經濟”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經驗,突出服務個體工商戶等納稅人,夜間經濟專窗與24小時自助辦稅超市、網上辦稅區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打破了辦稅服務的時間限制,可以輕松辦理多項涉稅業務。建議設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開通公共服務熱線,將便民利民服務前移至消費一線。服務中心由部門領導牽頭,整合城管、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公安和街道等職能部門,做好“夜間管家”角色,有效保障了“夜態”的活躍有序。(作者單位:湖北鄂州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