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光明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經濟也得到了進步,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工程、公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與進步,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也可以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探究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有效促進農業收入水平的增加。首先,從農業生產的角度來說,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水利工程等設施在農業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與發展。與此同時,通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生產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降低,這可以實現農業的高效生產,使得農產品的交換與銷售都可以得到保障,農業生產的風險也能夠得到降低,這對于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從農民收入的角度來說,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為他們帶來更高的農業收益。對于農民來說,農業收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節省農業生產的時間,同時降低生產過程當中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而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如果農村基礎設施出現了投資不足、投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也會對農村經濟的增長起到制約的作用。
(二)農村經濟增長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
農業基礎設施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農村經濟增長也會對農業基礎設施起到推動作用。首先,農業基礎設施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依賴于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增長水平比較高的話,可以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使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通常都比較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部分資金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是不夠的,無法支持農業基礎設施的長時間建設,也沒有辦法支持對這些設施進行后期的保養與維護。而在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農村經濟增長的背景下,農民的收入增高,購買力提升。為了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農村醫療衛生、文化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開始被建設起來,為農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如果農村經濟增長水平不高、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會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的融資方式
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的過程更中,通常會根據設施的種類來選擇合適的資金投放方式。比如小型水利工程和農民生產生活電力設備的建設資金主要是通過當地政府撥款的方式進行的。這些建設項目都是農民生產生活當中所必不可少的,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這些項目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的特點,因此項目投資的資金數量比較多,通過個人投資的方式很難實現,只有通過各個區域政府撥款的方式才能實現。再比如在交通設施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以市場供給融資為主。這是由于交通設施作為公共性質的產品,沒有競爭性,服務收費管理的難度比較小,因此市場供給融資較為合適。這種方式可以根據受益人的實際情況收取相應的費用,以此來彌補建設的成本。
(二)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
在農村,受到二元經濟制度的影響,農民無法享受到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使用存在著不對等性,農民的生活需求主要是通過勞動所得來滿足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政府需要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要將資金優先投放于重點領域,優先建設重要的設施。比如要增加對教育和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與此同時,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將農民的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確保資金的投入可以反映出農民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政府還需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并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促進融資的實現。比如可以增加農民捐助、企業投入以及民間募集等方式,促進農業基礎設施資金投入的多樣化。
(三)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水平
在確保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之后,還需要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水平,確保這些設施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促進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首先,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創建相關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使用先進的科研設備和最新的研究方法,不斷研究和制造出用于農業生產的新產品。其次,還需要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提高農業新材料的普及力度,對傳統的農業設施建設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傳統農業設施建設方法具有資金投入比例高、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以及運行成本較高的特點。相關人員需要改變這一建設方法,使用新技術和新材料,減少資金成本的投入和能源的消耗。最后,還可以建設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以及農業推廣中心,使其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使用。同時,還需要加強對農民的生產技術培訓,使農民能夠具有較高的設施操作技能,增加新技術在農民當中的普及率,使農業基礎設施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四)促進農業基礎設施的合理化建設
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建設的合理性。首先,需要明確建設的關鍵地區,了解建設的重點。用于農業基礎設施的政府資金是有限的,因此無法將所有的設施項目都納入到建設范圍之內。在建設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基礎性的設施與項目,有選擇性地開展建設活動,這樣可以滿足大多數農民的需求。其次,要將促進農村地區的長遠發展作為基本的目標,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來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具體來說,相關人員在建設之前,需要開展田野調查,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流程和建設規范。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做到對農業科技和新技術推廣類農業基礎設施的重點扶持。同時,還需要不斷建設與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機制。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還要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現脫貧致富作為主要目標,重點建設交通設施、水利工程以及環境設施,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他們的實際生活環境。
三、結語
總的來說,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相互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使得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實現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要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方式,增加資金投入的力度,同時還要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合理化程度、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水平。(作者單位:牟平區姜格莊街道農村經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