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媛
近年來,以第三方支付為主要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深入企業,逐步增強企業的全面發展,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但在快速發展下,暴露出很多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適應該發展模式,實現健康持續的全面發展,是企業應該高度重視的內容。文章將對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環境下企業財務的風險和對策加以探討分析。
一、前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業務在我國愈演愈熱,互聯網金融逐漸深入企業發展,實現網絡平臺的業務推展。于企業而言,這種以第三方支付為主的多元化方式可以促進其發展與壯大,但同時面臨許多風險。因此對企業來說,必要的財務風險識別和應對,對發展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才能使得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長遠發展。分析風險以及研究防范對策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財務的風險特征
(一)安全性風險增大
移動支付本身所追求的就是方便快捷,這就直接降低了支付的安全性。移動互聯網金融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移動智能設備為載體,在技術和設備方面,風險事件經常發生。不法分子利用硬件和軟件漏洞進行各類形式的犯罪。這使得企業財務的安全性風險急劇增大。網絡平臺業務的管控,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大的挑戰,需要企業加大監管力度。
(二)財務風險更加突出
企業的傳統發展模式在互聯網新技術背景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企業財務的核算體系也與以往不同。在電子貨幣、大數據、現有數據等方式逐漸融入的新形勢下,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著重考慮貨幣計量假設和財務風險凸顯的許多不確定性。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使得企業財務風險更加突出。
(三)業務形態的操作風險增大
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主要以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中介來實現操作,其實施離不開各方運營商。簡易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無法對自己的收支進行直接管理。當收支需要第三方配合才能實現時,就已經增大了企業業務的操作風險。
(四)業務風險增大
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業務還存在交易方帶來的逆向選擇風險。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時,也會發現它明確的虛擬性。在進行交易活動時,交易雙方都不能準確的了解對方信息。于是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虛擬交易,導致企業財務出現虛擬化。其次由于互聯網金融在虛擬網上通過信息交易平臺進行交易,人機分離的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加劇企業業務風險的可能性,給企業財務帶來無謂的損失,也不利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五)法律風險增大
從風險角度來看,在我國法律制度不斷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尚未完善的狀態下,企業財務的法律風險隨之增大,一不小心便會掉入法律禁區,進而觸發系統性的財務風險。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領域,我國法律法規體制還未得到完全落實,企業移動支付門檻低、標準低、監管不力的狀態時有發生。缺乏金融法律市場的監管以及相關法律法制的維護,企業財務的法律風險大大增加。
三、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外部環境因素
1.外部監管力度薄弱
互聯網金融自2013年發展至今不過短短幾年時間,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國家還沒有相對完善系統的監管約束體系。但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國家的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起著重要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企業融資方式又各式各樣,監管政策和法律法規卻沒有形成完善的統一體制,因此難以對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管理。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法律與政策風險,所以該行業的門檻和行業規范化需要加強,同時也急需構建完善的法律監督體制。
2.社會信任結構不完善,面臨較大經營風險
因為我國一直處于社會整體信任程度低的狀態,所以信任危機對企業財務影響較大。在我國,城市信用基礎一直呈現低壓狀態,導致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違法犯罪的現象較多,各種金融犯罪事件頻頻發生,使得企業發展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也增加了企業財務成本。
(二)企業自身因素
1.企業內部風險控制較弱
相較于傳統金融環境下,企業面臨的風險與危險因素更大更多,但內部風險控制能力卻相對較弱。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相關管控體制已經與企業新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不相適應,因此形成了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弱的特點。
2.產業鏈更加復雜,企業主體之間權責分擔不明確
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的產業鏈更加復雜,移動安全支付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因為各方主體之間沒有明確的權利義務分擔,業務模式混亂,業務鏈各主體的支付標準也不統一,所以企業的規模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被限制,沒有形成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企業財務發展格局。
四、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財務的風險防范對策
(一)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管理機制
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需要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企業應該建立一個大體的工作制度,明確風險預警管理應具備的程序。然后,企業應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員對各個領域內可能有的危機和風險進行調查搜集,將搜集后的問題進行理論化和數據化分析,形成有用的資料。最后,根據資料定期發布風險預警。與此同時,企業可利用第三方中介機構力量,在審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專業機構的幫助下,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系統。
(二)構建內部審計機構,制定完善的審計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然會要求企業具有內部審計制度,為了能充分保障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具有審計的獨立性,也應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完善的審計制度。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審計,怎樣才能體現審計的作用,以及如何找到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定位,從而改善企業管理經營模式,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內部審計結構,時刻對財務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同時,企業應將內部審計結構的職權責任分工到每一個員工身上,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滲透到企業每個角落,成立完整的內部審計機構。
(三)注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完成財務風險的核算體系建設。
在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應該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大大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可以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更加協調,使得資源配置能呈現一個更完善的狀態,也能夠充分調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在于先計劃,再計算,后花費。所以企業各階層都應高度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遵守管理制度,履行審批程序,加強風險分析與防范的事前,事中,事后考核制度。企業不應只限于表面的注重全面預算管理,還應讓其參與管理決策,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決策性作用。
(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嚴控操作風險
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必須依靠網絡和移動設備才能實施完成,網絡安全和設備安全直接關乎到企業財務風險問題,因此網絡安全和設備安全在業務中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企業在業務操作中要嚴防網絡病毒的侵染與傳播。同時,企業應重視加密技術對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的操作安全的作用,強化密鑰管理,從設備和技術上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五、結語
總之,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帶來機遇的同時挑戰也是并行存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動了企業的創新,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受法律保護、財產安全等各式各樣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要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改變,通過正確方法識別財務風險,從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注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等方面加強風險應對,有效防范移動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下企業的財務風險,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作者單位:廣西玉林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