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閃閃


“作為深圳最大河流,茅洲河已連續5個月實現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沿岸居民重拾戲水摸魚的美麗鄉愁。”沿著茅洲河巡河,土生土長的河長洪偉江說。
水污染治理從消除黑臭轉向全面提質;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工業源減排等十大工程,讓“深圳藍”更湛藍;打好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戰役……今年,深圳將向“可持續發展先鋒”這個目標發起沖刺。
悉心守護碧水 實力保衛藍天
“深圳河灣流域水徑水河口的水明顯比上個月清澈了,但仍需繼續完善附近城中村正本清源項目,最終實現雨污分流。”4月10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對深圳河灣流域水徑水、蓮花水、蕉坑水展開巡查,要求盡快完成布吉水質凈化廠二期尾水管道工程,改善深圳河灣流域水質量。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4月13日,深圳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召開。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會上強調,“深圳環保鐵軍要拿出深圳先行示范區的擔當作為,以硬干部硬作風硬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圳將突出抓好治污設施效益提升,做好雨污分流管網、正本清源改造查漏補缺工作,補齊空白點;開展老舊管網大排查行動,修復240公里以上管網;年內全面完成169個、總長101公里的暗涵整治,取消186個總口截污設施,釋放清潔基流,減少雨天溢流污染;對各河道開展生態補水和生態修復工作,恢復生物多樣性。
而對于空氣質量來說,“深圳藍”已經成為了深圳的品牌。據悉,在今年3月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排名中,深圳排名第7,在1—3月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排名中,深圳位居第6。“深圳今年將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初漢說。
“您的柴油車未按要求加裝柴油顆粒捕捉器,尾氣與噪聲也超標排放,這是違法行為,請您立刻停止!”4月9日至10日,市生態環境局對新安、西鄉重點在建工地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排放進行突擊檢查和監督檢測,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切實改善深圳大氣環境質量。
下一步,深圳將加強30余萬輛柴油車污染治理,在全市安裝尾氣遙感設備和黑煙車視頻智能監控設備,嚴厲查處超標排放行為;強化船舶污染治理,強制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船用燃油,岸電使用率提高至8%;實施低排放區政策,嚴查冒黑煙行為。
此外,深圳還將強化工業園監管,完成455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整治銷號工作。全年路檢機動車20萬輛以上,提前淘汰老舊車6萬輛;加強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監管,實現100%全覆蓋環保檢測,推進油氣回收在線監控系統建設。
堅持夯實基礎 著力補齊短板
“貴公司的固體廢物存放不夠規范,請您馬上整改。及早辦理消除不良記錄手續,規范填寫消除處罰記錄表格。”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市生態環境局主動走進企業,指導“散亂污”企業整改,嚴防死灰復燃。
2020年深圳將打好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戰役,完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廢棄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農業廢棄物六大治理體系,完成100項試點任務,在制度、市場、技術、管理四大方面樹立全國標桿。
而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基礎,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這項硬任務,對于深圳來說,可謂任務異常繁重,時間異常緊迫。
“我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浪費,全體同志都要快馬加鞭。”劉初漢給全市11區分局下達“軍令”,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屬地責任。要知道,深圳市2017—2019年共計核發排污許可證1088張,今年要發證、登記的企業數超過10萬家,約占廣東省總量的17%,工作量是前三年的百倍。要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工作,意味著深圳每天要完成近千家企業的發證和登記。
4月8日,市生態環境局迅速制定印發《深圳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2020年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協調統籌,各區分局建立專門工作團隊。為順利推進全市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建立定期調度制度,制定詳細進度計劃表,每周調度一次全市排污許可發證及登記工作進展。“哪個分局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務的,將視情況進行通報、約談和督辦。”劉初漢強調說。
“寶安區電池工業企業占比極大,你們區可以針對這個特點,編制相應排污許可證填報指南,引導企業完成系統申報工作。”“好的,寶安區收到。”
“我們光明區總結了一些經驗,錄制注冊和登記教學視頻向企業免費提供,對需要發證的企業分批次進行‘一對一現場指導填報,并組織技術人員下街道對登記管理類企業進行‘手把手教學。”“很好,這樣推進速度會快很多。”
……
細化分工、落實責任、全面排查、精準發力,市生態環境局對目前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分門別類,總結并分享經驗,確保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執法不忘服務 破解企業難題
“我們是一家做手機配件的高科技公司,受疫情影響,不少同行小廠倒閉。我們想抓住機會擴大生產規模,但‘小廢水處理回用及危廢規范處置經驗不足,請求給予支持指導。”近日,市生態環境局接到某精密五金有限公司的申請。
據了解,“小廢水”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因企業自身無處理能力,需要先收集起來集中貯存,后續聯系有資質的處置單位外運處理的工業廢水,通常存在處置成本高、拉運不及時、貯存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市生態環境局了解情況后立即邀請環保技術專家一起前往現場,為該企業擴建提供審批政策咨詢,并提供“小廢水”收運指引,指導做好危廢規范處置。
此后一段時間里,市生態環境局還通過微信、電話、視頻連線等方式,向企業遠程推送各項指引,使企業少走彎路,實現快速擴模建設。該公司負責人感慨說:“送服務上門,送技術上門,生態環境部門是實實在在解決了我們公司的大難題。”
在此特殊時期,深圳既有規范性的執法,也有人性化的服務。市生態環境局全面梳理、做精做實做細各項工作,凡是有利于全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創新管理方式,盡最大可能進行優化,做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治污攻堅三不誤。
“因為鹽田隧道對運輸危廢車輛實行交通管制,我們的運輸車輛來鹽田都必須繞道。轉運成本高、《危險廢物轉移處置合同》簽署難、危廢轉運不及時等問題一直影響我們企業的正常生產。”鹽田區不少產廢企業老板大吐苦水。
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企業的難處,馬上行動,主動協調,組織了市級的處廢企業和鹽田區的產廢企業開展危險廢物轉移集中簽約活動,積極破解企業正常生產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鹽田區的企業規模較小,危廢產生總量少,但品種較多較雜,若企業‘一對一協調簽約,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收運處置效益差。”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局將構建從產生、貯存、轉運到利用和處置全過程的危廢管理體系,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的同時,高標準完成‘無廢城市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