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江曉峰


天藍水碧,風清河暢,這是很多人的心中愿望。近日,江門就提交出兩份讓人欣喜的成績單:一是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0年2月和1—2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江門市在兩個榜單中均挺進了前20名,分別排名第13位和17位。二是2019年江門市水環境質量全省排名第7,比2018年上升一位,綜合指數改善7.09%。兩年來污染綜合指數均為改善。與2018年相比,潭江牛灣國考斷面水質2019年溶解氧含量上升9.4%,化學需氧量下降15.9%,氨氮下降9.0%,總磷下降4.3%,總氮下降23.1%。2020年一季度水質較2019年同期有所改善并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專項執法,一企一策
近日,筆者從江門市生態環境局獲悉,1—2月,江門國家直管站點AQI達標率96.7%,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PM2.5、PM10、NO2、SO2和CO第95百分位數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8.6%、29.3%、33.3%、16.7%和31.3%,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2019年12月20日,江門市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強化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區)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分類整治力度,夯實不利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防控措施,扎實做好冬春季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今年前2個月天空所呈現出的“江門藍”正是該系列強化措施的直接成果,同時也為江門今年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了一個良好開局。
為守護僑鄉大地的藍天白云,2019年11月5日,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就組織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大氣治理專項行動——“雷霆”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巡查監管,重點檢查企業是否存在偷排漏排違法行為,全力保障去年冬季以來的大氣環境質量。
據統計,持續3個月的專項行動期間,江門共出動生態環境執法人員5370人次,利用周末及夜間開展專項執法檢查222次,累計檢查企業1779家,基本杜絕了企業利用周末、夜間偷排和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此外,自2019年底以來,江門全市還出動巡查人員3000余人次開展不間斷巡查整治,嚴禁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垃圾、工業廢物等行為,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突擊戰”。
除了日常巡查監管之外,想要實地“江門藍”常駐,固本強基的“陣地戰”也是不容有失。
據江門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門始終加快推廣清潔能源。“2018年以來我們全市22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完成清潔能源改造或注銷關停,15條建筑陶瓷生產線完成‘煤改氣。2019年6月,全市776臺生物質燃料鍋爐全面完成整治。”
同時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推進 “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在完成2018—2020年210家省級、市級和縣級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整治范圍,新增180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要求開展‘一企一策綜合整治。2018年以來,我市主城區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累計關停搬遷207家,全面完成5463家‘散亂污企業的分類整治目標任務。”該負責人介紹說。
控制揚塵,網格管理
另外,江門市按照《江門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進一步強化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力度,全市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在建施工工地全部安裝了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強化市政道路機械化高壓沖洗,加大道路沖洗、灑水、清掃頻次,有效降低和控制路面揚塵。目前,江門市主城區實施機械化清掃面積680.2萬平方米,實現了對可實施機械清掃的道路全覆蓋,機械化清掃率100%。
為打好防污防治攻堅戰,近年來,江門市也不斷加大投入構建全面數據化監控平臺,一方面建立靜態的網格化環境監測微型站,通過近百個監測微型站固定點位進行大范圍覆蓋,實時監控污染狀況。另一方面,通過顆粒物激光雷達和VOCs走航監測車進行動態巡查,科技手段的引進讓企業的偷排漏排現象無從藏匿。
“現在,當發現監控數據異常時,工作人員馬上將數據異常點位的位置、污染物濃度以及周邊存在的涉氣污染源等信息上傳至網格化平臺,并向轄區生態環境部門下達排查指令,對大氣污染進行精準溯源,實現了監測與監管協調聯動,確保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負責人告訴筆者。
不單對企業,針對行駛上路的超標柴油車,除加大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管力度外,江門生態環境部門同樣借力科技進行監測。目前,全市已建成8套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和18套黑煙車電子抓拍系統,2019年遙感監測柴油車尾氣37.7萬輛次,抓拍黑煙車261輛次。
考評第一,嚴控排放
在碧水攻堅戰方面,近年來,江門市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2018年,全市河長制考核斷面全年劣Ⅴ類水體比例18.9%,同比下降51.8%;達標水體比例63.8%,同比上升41.7%;優良水體比例50.7%,同比上升41.9%。2019年,全市河長制水質監測斷面的優良水體比率同比上升21.0%,劣V類水體比率同比下降13.5%,其中與牛灣斷面相關的17個劣Ⅴ類斷面中已有15個斷面消除劣Ⅴ類,消除比例達88.2%;在省河長制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名列地級市第一名。
為了啃下牛灣國考斷面這塊“硬骨頭”,2016年以來,江門市先后出臺了《江門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江門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計劃方案。而且自2018年起,又連續三年出臺針對潭江牛灣國考斷面的水質達標攻堅方案,從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三個方面為抓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
潭江流域水質污染源主要來自工業、農業、生活三大污染源。控源截污是打贏潭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重中之重。
為此,江門市著力強化潭江流域內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減排工作。2019年,完成區域內1697家“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任務;第一批重點工業鎮(街)均已完成對工業企業分布及排水情況的摸底排查;4個重點工業鎮已配置集中式污水處理廠;5個鎮已基本完成應急處理設施配置。
治理污水,清除垃圾
除了整治“散亂污”企業,江門市也大力提升生活污水處理能力。2019年,江門全面完成區域內8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及3個提標改造年度任務,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約9.3萬噸/天;完成區域內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任務11個,新增管網67.81公里;采用整縣推進方式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1212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任務。
2020年4月,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副總河長、潭江干流市級河長劉毅在譚江流域的開平市水口鎮后溪村,聽取該村排污口臨時處理設施運行及開平市新橋水流域治理等攻堅工作落實情況匯報后,肯定了開平市在管網建設期間采用臨時處理設施改善水質的做法。他要求:“要立足控源截污,加快月山鎮、蒼城鎮工業污水處理廠以及水口鎮綜合污水處理廠二期、大沙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同時,污水管網要同步配套到位,確保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運行負荷率符合考核要求,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
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江門全市的畜禽養殖場基本集中在潭江流域,部分畜禽養殖場尚未配套糞污處理設施。因此近年來我局大力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強化面源污染防治。2019年,江門各市(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均達到省的要求。新會羅坑鎮還探索展開了魚塘尾水處理模式,由政府出資租賃魚塘作尾水處理塘,水產養殖尾水經凈化后排放。”
在流域內垃圾整治方面,江門全市“一縣一場、一鎮一站、一村一點”設施已全面建成并有效運行。2019年,全市共5個無害化生活垃圾鎮填埋場,處理范圍覆蓋四市三區,日均處理生活垃圾約4300噸。目前,已實現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以上,村莊保潔覆蓋率100%。
持久的攻堅,得力的措施,使得潭江水環境質量較以往有了明顯改善。數據顯示,2019年,義興、新美、公義3個斷面穩定達到Ⅲ類,水質明顯優于2018年,蒼山渡口保持Ⅱ類;17個河長制考核劣Ⅴ類斷面已消除15個,另外2個正在進行整治工程。
“溶解氧低是影響牛灣斷面水質達標的主因,也是攻堅工作的主攻方向。”江門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局也將堅持靶向攻堅原則,繼續開展支流綜合治理,爭取考核斷面全面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