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廣
龍江沃野仿佛流淌著黑色的油脂,永遠蓬勃著不竭的生機。進入新時代,萬眾創新成為龍江大地主旋律,膽大心細的龍江農民也不甘人后,成為其中躍動的音符。
他們敢于突破傳統生產方式,重新構筑腳下的階梯。1993年,34歲的農村婦女史淑繁嘗試擺脫土地,開始養鵝。養了20年,她已經擁有一家大型養殖場,卻發現收益逐漸下滑。“那就給項目升升級。”她把多年積蓄全部投入進去,引進了現代化設備,辦起了種鵝孵化場。截至2019年年底,淑繁大鵝養殖孵化場已有大型孵化機11臺,養殖場占地1.5萬平方米,孵化室占地700平方米,年孵化種禽35萬只,大鵝飼養量6萬只。養殖孵化場聘用了20余名村民務工,帶動了30余戶村民抱團發展,史淑繁成為杜爾伯特縣他拉哈鎮康平村的致富帶頭人。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龍江農民的視野也日漸廣闊,無數人心里孕育出創業的夢想。他們的創業靈感來自腳下的土地,帶著露珠氣息和泥土芬芳。李玉成是樺川縣悅來鎮雙興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以前是種糧大戶。2015年春耕,他急著深翻土地,一時卻找不到足夠的農機,心里一橫,開始成立農機合作社。“單打獨斗如今不行,咱們必須搞集約化。”他找來本村村民,拿出了他苦心積慮做出來的合作分紅方案,把村民擰成一根繩、農機合成一路軍,玉成農機合作社就這么成立了。如今,農機合作社已有農機具200臺(套),成為樺川縣秸稈離田和春耕生產的主力軍。2019年年底,李玉成一次性拿出600萬元紅利給合股村民分紅,在樺川引起了轟動,樺川縣有關領導同志評價玉成農機合作社為“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和升級”。李玉成并未止步,他還聯合村民創辦了水稻合作社,推出自有品牌“星火大米”。今年4月18日,樺川縣委副書記、縣長姜宇峰為“星火大米”站臺,在淘寶開直播,一場直播下來售出大米200噸。
依托黑土地,龍江農民的創業之路越走越寬,創業思維也越來越新穎。佳木斯市敖其鎮赫哲新村的解永亮小時候見過自己的姥姥用魚皮做窗花、做物件,被這種精致的傳統手藝深深震撼。2013年,大學畢業的解永亮在面對就業還是創業的選擇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鄉創業,在赫哲新村創立了哲藝堂魚皮畫廊。解永亮不斷鉆研,讓魚皮畫表現技法更生動、產品形式更豐富,以一種超越前人的姿態賦予了這項傳統手工藝品新生命。魚皮畫產品推向市場,多年來取得巨大成功,哲藝堂畫廊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黑龍江省魚皮工藝品加工、銷售和工藝技法推廣的中心。
從田野中走來,向新時代出發,龍江農民正在轉變和成長為新時代的智慧型、創新型農民,為龍江振興、創業創新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王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