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秀?薛文靜
摘 要:當前,我國林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林業承擔的新職責、新任務,給林木種苗培育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林木種苗的質量直接關系工程建設的質量,必須把林木種苗培育作為最基礎、最關鍵的工作來抓,不斷改進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提高林業工程建設水平,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林業;工程建設;種苗培育
一、認清我國林木種苗的培育現狀
縱觀我國目前的林業種植培育現狀,為滿足林業需求的新形勢,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效率以及質量,我國的新型林業綠化公司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但是按照標準對這些林業綠化公司進行檢測,他們大都規模小且技術落后,無法滿足我國林業工程建設的要求。除此之外,受氣候地勢影響,林業綠化公司的研究成果也就是種苗培育成果落實到林業工程當中時,往往因為不同的氣候以及生產勞動力,影響其種植成果,使得種苗的生產值產生極大地差異。眼觀生活,我們接觸到的林業工程,多數是城市綠化建設,而對于鄉鎮、縣城,種苗培育還處于落后狀態,例如鄉鎮道路旁的綠化,大多依靠徒手插苗,且種植苗木中裸根種植苗居多。
二、研究林木種苗培育技術
(一)種子的采集和儲存技術
每一株種苗都以種子為原型,而一個合格的種子,要經過多次篩選,篩選過程第一步則是種子的采集,在種子的采集上,要遵循嚴謹、科學的采集方式,對種子進行及其專業的測評,記錄種子信息,以保障種子質量達到最優,實現幼苗理想化生長,保證林業工程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種子在投入到種苗培育技術前還需要進行儲存,這也是一項需要重視的技術工作,種子的儲存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人力物力資源,并且使得種子處于最佳狀態,最大限度上保證種子的成活率以及發芽率。種子在儲存時,也要注意根據實際現狀選擇存儲方式,尤其是種子在存儲時,與溫度、濕度以及它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
(二)種苗培育技術
種苗的培育技術一直在發展創新,就我國現狀而言,在種苗的培育技術方面,可以參照美國公司的體胚苗生產技術,以針葉樹為例,他們利用較為優良的針葉樹種子,通過成熟的培育系統生產體胚,對所有體胚進行篩選,優勝劣汰,將體胚有所選擇的只作為精良種子,而后在適宜環境中進行培育,使其生長發育成為體胚苗。另外,還需要注意苗木施肥,在種苗的培育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每一階段的施肥標準量,使種苗的受肥時間、方法精確化,從而給予苗木最充沛的營養,供其吸收。
(三)種苗種植技術
在種苗的種植技術中,需要注意多點問題。首先,要注意土地的選擇,主要表現在結合種苗的特性,選擇溫度、濕度適宜,人工環境可控的地勢。其次,需要注意種苗的種植過程管理,對種苗進行合理養護,例如施肥、澆水、整枝等。另外,種苗大都需要進行病蟲處理,不同種苗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蟲,防治過程具體可以通過農藥噴霧或燒毀老枝對其進行處理。
三、掌握林業工程建設方法
(一)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顧名思義即是將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通過運用這個種植方法,不僅易于施工,并且還省去了育苗工序,適用于大規模造林的工程。當然對于播種造林來說,有對其適用的樹種,也有不適用的樹種,例如橡樹、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它們的種子普遍是大粒種子,而播種造林法,正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另外,播種造林法要求林業工程建設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就這一造林法而言,我國推出飛機播種造林的人工播種方式使得林業工程建設不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最大化地節省勞動力。
(二)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的種植材料為根系完整的林木種苗。它的特點在于處于不良環境條件下,林木種苗的抵抗力較強,且在生長過程中較為穩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種植林木種苗過程中,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面對植苗造林的技術,首先它的技術要求較高,必須先育苗,再投入種植,當然這樣的造林技術很大程度上節省了種子。可以說,植苗造林法在種植樹種和種植環境上所受的限制較少,是目前林木種植應用最廣泛地方法。一旦決定利用植苗造林法,就需要注意維持林木種苗的水分平衡,所以種苗能否成活,關鍵在于造林過程中,從苗圃中起苗、選苗、分級、包裝到運輸、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過程都要保護種苗,以達到保障種苗水分的目的。現在人們往往更推崇隨起隨栽種植林木種苗,最大程度上縮短時間,盡力保持苗根的濕潤。
(三)分植造林法
分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種植材料,而后直接進行造林。這一方法的優點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和費用,技術操作簡單,種苗成活率較高,林木種苗在初期生長較快,而且保持優良性狀。缺點則是分殖造林的種植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適合分植造林法的林木有松樹、楊樹、柳樹和泡桐等。分植造林法的具體方式分為幾個步驟,分別是插條、插干、壓條、埋干、分根、分墩、分蘗和地下莖造林,在種植時,需要注意的是種植物栽插的深度以及種植的季節。
四、加強對林業工程的系統管理
為了完善林業工程的建設,提高綠化質量,為綠植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相關部門及公司需要做出一系列措施以保障林業工程管理系統化。例如在林木工程結束后,留派觀察員對造林工作進行考察,觀察樹苗的成長狀態,預測樹苗的預期成長水平,對樹苗在成長中出現的意外狀態加以整改,盡量使樹苗的生長達到最優。另外,對林業工程的管理可以體現在擴大種苗種植基地上,通過基地規模的完善,增強樹苗的生長速度、抗病蟲害以及適應生長環境的能力,提升種苗培育水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工業發展對環境的消極影響,我國亟待林業的發展推進環境效益,創造經濟效益,最大程度地滿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如今通過貢獻現代化的力量,將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不斷創新,進行優化,林木種苗培育基地的建設得到鞏固,各綠化公司、環境保護單位研究共享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最終運用到林業工程建設的項目當中,實現優良合理地林業技術。
參考文獻:
[1]何濤.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探討[J].現代園藝,2018,(20):50.
[2]孫繼全.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分析[J].中國綠色畫報,2018,(9):61.
[3]楊清岑.芻議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