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杰?雍陽陽
摘 要:現代農業種植、經營及收獲都離不開專業、科學、高效的農業氣象服務,收獲農作物的質量與數量都與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防御息息相關。因此,提升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水平,不斷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既有助于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問題;措施;探討
農業生產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飯”,氣溫、陰晴變化、大風、寒潮、干旱、冰雹等氣象因素都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影響,風調雨順、氣候良好有助于農業豐收;洪澇災害頻繁、寒潮、冰雹都會對農業造成致命打擊,嚴重時還會顆粒無收。適當的風可以促進農作物繁殖,但是風力過大又會對植株造成機械損傷;寒潮會帶來大面積的降溫,冰雹、霜凍往往接踵而至,對于收獲期的作物造成嚴重打擊;連陰雨天氣會導致地下作物馬鈴薯、紅薯、花生、蘿卜等發生大面積腐爛,嚴重影響農業收成。因此,必須提升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的現代化程度,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起到良好的預知與警示作用,進而降低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維持我國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現存問題
(一)基層氣象服務單一,氣象信息傳播慢
現階段,農業生產仍是大部分農民群眾的主要謀生手段,一旦出現氣象災害,對于當地農作物產量及農民群眾收入都會造成嚴重打擊。部分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方式仍比較傳統,在氣象災害面前選擇“聽天由命”,沒有形成完善的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及防御體系,在氣象災害來臨時束手無策,只能默默承受損失。同時,基層氣象服務非常單一,農民群眾只能借助天氣預報對氣候進行預測,憑借經驗判斷是否該播種、施肥、澆水,沒有發揮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指導作用。另外,國家氣象局對寒潮、連陰雨、冰雹等氣象災害預測較為提前與準確,但經過層層傳達在基層氣象服務播報時,氣象信息傳播滯后,留給農民群眾的預防及準備時間非常有限,沒有體現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站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預警價值。
(二)天氣預報時效短,精確度不足
農民群眾十分依賴每天晚上的天氣預報來制定接下來的出行及農業生產計劃,但天氣預報仍存在著播報時效短,預報更新不及時,以及對于地方氣候預測精確度不足等問題。常規天氣預報可以對15天內的氣象信息進行預測,時效并不算短,具有著較好的參考價值及應用價值。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卻不是這樣,超過3天的氣象信息不論是陰晴變化,還是溫度的準確度都得不到保證,溫差有時甚至能達到10℃,因此迫使農民群眾必須每天實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才能得到關于第二天較為準確的氣象信息。
(三)現代化程度有限,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
關于濕度、溫度、風力的實時監測,及降水量預測、氣候變化預測、氣象災害預測對于農村生產的幫助很大,結合現代化的農業栽培技術,能夠大幅提升現代農業的產量及質量。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氣象服務現代化程度有限,沒有配備科學、高效的觀測儀器及監測設備,缺乏對于農業關鍵的播種、施肥、收獲環節的氣象服務,沒有發揮出農業氣象服務對于農業生產及氣象災害預警的指導作用無法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提升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地方農業氣象服務準確性
農業始終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國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為國家在世界領域的經濟貿易提供了支撐與底氣。中菲兩國曾因黃巖島問題發生矛盾,面對菲律賓的無理挑釁,中國禁止菲律賓香蕉入境,有效制裁了菲律賓經濟。因此,國家及政府更應加強對于地方農業生產及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視程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及資金扶持力度,通過衛星與地方監測設備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地方農業氣象服務的準確性,進而為我國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提供保障,在維持我國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對于我國的國際地位及社會穩定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拓寬氣象服務途徑,多渠道為基層提供氣象服務
常規天氣預報提供的氣象信息對農業生產來說遠遠不夠,缺乏對于關鍵農事及氣象災害的預警和指導作用,因此,要想有效提升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必須拓寬氣象服務途徑,從多渠道為基層提供科學、高效的氣象服務。氣象部門可以依托網絡、鄉村廣播、電視臺、報社、雜志社、電信運營商等多種渠道,及時將氣象信息變化及農事指導傳遞到農民群眾手中。面對青年群眾,氣象部門可以采取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注冊微博的方式,對每日天氣變化及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行及時地通知與推送,讓有氣象信息需求的群眾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氣象信息,提高氣象信息的傳播效率。同時,氣象部門還可以通過網絡與群眾進行互動,及時回答群眾的各項疑問,提高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質量。另外,氣象信息服務站還可以定期推送氣象常識、常見氣象術語釋義、氣象災害預防手段等科普文章,提高群眾的氣象信息綜合素養,更好地將氣象信息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為農作物質量與產量提供保障。面對老年群眾,氣象部門可以與當地電信運營商、報社、農業雜志及政府進行友好合作,通過鄉村喇叭、重大災害短信提醒、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專欄、氣象知識科普講座的方式對現代農業氣象信息進行良好的科普與傳播,讓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機構更好地為我國農民群眾及農業生產提供科學、高效的服務。
(三)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發揮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指導作用
農業氣象服務還應落實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積極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充分發揮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在農事生產及氣象災害中的指導作用。首先,地方農業氣象服務機構應當實時關注國家氣象局對于氣候變化、農事生產的預測與指導,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對當地群眾進行科學、及時、準確的播報。其次,定期對當地群眾進行常見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科普,提高農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在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機構對于寒潮、大風、干旱等常見氣象災害進行預測后,及時督促、指導當地群眾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以期充分發揮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指導作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損失。
三、結束語
我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中仍存在著氣象信息傳播慢、氣象服務單一、準確性低等問題,針對此,本文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氣象服務途徑,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的相應解決方案,以期在提升地方農業氣象服務準確性的同時,充分發揮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指導作用,將氣象服務更好地應用在現代農業生產之中,促進我國農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麗萍.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現狀及改進對策[J].河南農業,2019(35):39-40.
[2]李晶晶,王艷,趙尚卓,張卉.新形勢下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48-49+51.
[3]白詠玉.提升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科技支撐[J].吉林農業,2019(22):107.
通訊作者:雍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