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蘭花
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國的教育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也在不同程度的發生著改變,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出現。在傳統的教育中,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習任務應該是屬于學校,對于家庭的教育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實踐證明,只有家校教育相結合并且結合‘五育去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才能夠培育出更多的新時代人才出來。
家校教育結合是現代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主要是技能與理論,家庭教育所表現跟多的則是價值觀的建設。但是在傳統的教育中很多的家庭對于家庭教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的學習任務就是學校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普遍的家庭中的家長自身文化不足,不知道怎樣去進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在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時沒有宣傳到位。同時在我國的教育中為了深化我國的教學改革,全面落實提高教育質量的文件下達,明確了要在教育中進行‘五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使我國的教育出來的學生能夠具有更高的格局觀和世界觀。針對這樣的形勢下,本文就對家校教育結合‘五育并舉培養新時代人才進行簡要的闡述。
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的優勢
(一)學校教育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1.學校教育的優點
在學習進行教育的優點具有以下幾點:(1)系統性,在學習的教育中,學生能夠系統性的進行學習,著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教育方式相對來說已經逐漸的成熟,對于學生在哪一個階段應該采用哪一種學習的方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在學校的教育中,學校是按照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教學安排,能夠有實現性。(2)專業性,在學校里面任職的教師都具有專業的資質,特別是是在我國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以來,培養了很多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求的年輕教師,他們既具有專業的知識素養,也能夠結合實際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專業化、規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果。(3)全面性,在學校內的教育是按照分班進行的,在每個班中都具有相同的教學模式,能夠系統化的多學生進行教學,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同時對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也實行的全面發展。
2.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
在所有的學校中都存在著優點和不足之處,以下就舉幾個在普遍學校教育中出現的不足之處:(1)專業課程和實際的社會發展脫節,在現在的職業教育專業中,很多的學校所設置的專業和實際的專業在社會中發展的出現脫節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在設置專業之后沒有對該專業的市場變化進行持續的跟蹤,在教學上還是采用老的教材,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夠使用現在發展快速的社會需求。(2)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職業學校所創辦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很多具有實際技能的人才出來,但是在現在的教育中,對于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一直不高。
(二)家庭教育的優點
1.親情優勢
在家庭教育中,因為是直系親屬所組成的一個教育氛圍,學生在學校里進行學習主要是被動的進行學習,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孩子的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在進行思考時是把親情放在第一位的,通過父母不斷的教導,孩子內心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期盼,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2.沒有局限性
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具有局限性。在學習中的教育只能在書本和教師的傳授中去進行獲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覺就受到教育的熏陶,能夠幫助他們更快的理解這個社會。
3.生活化優勢
家庭是一個生活的單位,俗話說‘父母就是孩子做好的老師。學生和父母待的時間是最長的,在生活中父母不斷的將一些思想品德、行為方式、價值觀向孩子進行展示,孩子就會逐漸的學習父母做事行為和思想上的想法。不管是在大事情還是小事情中,無時無刻都是一種教育。
(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的長處
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相結合可以形成互補的形式,彌補在教育中雙方存在的不足情況。學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師生中存在的情感進行教育,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屬于被動學習,很難將自己的主動性發揮出來;而家庭教育正好就可以彌補這一中缺失,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以血緣關系進行教育,相比之下,學生更愿意接受親情所帶來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習的主動學習能力。同時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結束之后,學生的教育學習都是由自己的主觀性去進行的,缺少了家庭這種客觀性的教育,就會使學生在學習上發生轉變。家庭教育可以很好的彌補學校教育中的局限性,無時無刻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只有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起來,雙方不斷的對自身不足進行彌補,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新時代人才出來。
二、‘五育概述
對學生實行‘五育教育最開始是由蔡元培在時任教育總長時提出的,其主要是結合當時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教育所提出的一種概況性教育方法。把學生的教育分為政治教育和超出政治教育兩種,在學生接受教育時不僅僅是要培養他們的學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同時在現代我國不斷的進行教育改革時期,對于學生的教育也要實現‘五育結合的方法,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更加適應現代發展的社會需求。
三、家庭教育與‘五育的培養
(一)職校學生的五育如何培養
‘五育的培養不只是在能力技能上配養,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思想上去進行培養,在職校的‘五育培養中首先就是應該以學習為主,讓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只有努力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所成就,才能夠去適應現在的社會,引導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同時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從生活的去鼓勵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要學會自己進行解決,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在學生接受教育的同時適當的進行表揚,能夠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時,特別主要隱性教育模式的運用,在進行教學是適當的將現在的時事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對學習進行教育,引導培養他們形成一個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一個學生的正確世界觀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去引導他們,在學生的教育中,培養一個正確的世界觀是至關重要的,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太快,在學生中很容易出現急躁的現象,更有甚者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這種想法在職校的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都是抱著混一個畢業證而來的,這就是因為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家庭教育和學習教學中就要隨時通過引導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
(三)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的培養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國家的認同感,愛國情懷是在學生教育中必須所培養的一種高尚品德之一。通過培養學生的高尚愛國情懷,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兩者是有著很大的聯系的;那么在學習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中,就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國的強盛和繁榮,激發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能夠使學生在心里面建立一個遠大的抱負,積極的投身到我國的建設中去。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并在教育中加入‘五育的思想,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適應現代的社會發展需求。;同時在教育中加入‘五育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國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的措施,在我國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也指出,在教育中堅持‘五育共舉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通過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才能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知識、技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