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安

摘要: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是影響公路及其附屬設施、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對公路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的風險源進行識別與分析,不僅是平交及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的主要內容,而且對完善和夯實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Abstract: The grade crossing and access type road project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ighway and its ancillary facilities, road capacity and traffic safety.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risk sources in the design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operation stage of the level crossing and access road crossing project is not onl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crossing and access road crossing project,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improv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road crossing project.
關鍵詞: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風險源;識別與分析
0? 引言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是指與既有公路平面交叉或搭接的涉路道路工程,包括:公路、沿線單位出入口、加油加氣站出入口的新建、改建、擴建、維護等。此類結構物與公路連接,將改變原有公路的結構和布局,可能引發交通安全問題[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路兩側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迅速增多。研究表明,因平交道口處交通流轉換導致該處交通沖突點增多,我國有70%的公路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一級至四級公路,其中發生在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占有較大的比重[2]。
因此,本文對公路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的風險源進行識別與分析,不僅是平交及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的主要內容,而且對完善和夯實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1? 設計階段風險源識別與分析
在設計階段,影響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的風險源主要有以下五種:
1.1 平縱線形
平面交叉和搭接范圍內的平縱線形對視距和排水起決定性作用,是影響平交及接入式涉路工程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3]。
①平縱線形對視距的影響:當平交道口處既有道路平曲線半徑較小時,由于受到超高和加寬的影響,行車視距將會變小;當平面交叉口交叉角度小于規范值時,將會在交叉口范圍內形成視覺盲區,導致視距不良或受限;當平交道口處既有道路平曲線半徑較小,且處于凸形豎曲線上時,駕駛員的行車視線將向上移動,導致駕駛員視覺盲區增大,導致視距不良,不利于行車安全。
②平縱線形對排水的影響:當平面交叉口范圍內的道路縱坡小于0.5%時,路面排水不暢造成積水,導致交叉口范圍內道路抗滑性能降低,車輛容易發生滑移和側翻;當搭接道路緊接交叉的引道縱坡大于2.0%,且以下坡通往既有道路時,接入道路排水極易排入既有道路路面,導致既有道路排水不暢和路面積水。
1.2 交叉間距
相關研究表明,平面交叉(包括出入口)間距過小、數量過多,將導致交叉口密度過大,引發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4]。當平面交叉口交叉間距大于2000m時,車輛行駛速度趨近于設計速度;當平面交叉口交叉間距小于300m時,車輛行駛速度會出現分段的情況,相鄰路段車輛運行速度協調性較差,道路交通沖突點增多,行車安全性降低。
1.3 視距條件
視距條件是影響駕駛員動視野的主要因素。視距條件越好,駕駛員動視野越開闊,交通事故率越低[5]。因此,平面交叉和搭接路段范圍內的視距條件越好,車輛在交通沖突點處的避讓能力越強,行車安全性越高。
1.4 交叉角度
平面交叉和搭接路口的交叉角度是影響駕駛視野和交通沖突點的主要因素。當交叉角度小于45°時,視距條件較差,交通沖突點增多,平面交叉口范圍內的延誤和服務水平降低。搭接道路左轉車流和右轉車流與主要道路車流形成正面沖突,危險性較大,易引發車流碰撞事故。
1.5 交通管理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統的關鍵節點,其對整個路網的通行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可有效減少交通沖突點數量,是保證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
施工期間和運營期間的交通管理是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兩個階段:①施工期間,平交和接入式涉路項目施工,往往會占用公路路肩,對車輛行駛造成干擾,需要采取有效的交通組織,并進行施工期間交通秩序管控;②運營期間,平交和接入式涉路項目完工后,平面交叉和搭接路段范圍內交通沖突點增多,需要采取交通管理和技術措施,確保車輛安全通暢運行。
2? 施工階段風險源識別與分析
2.1 施工過程風險
平面交叉口建設施工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①施工方法選擇不當,影響路基路面工程質量。
②項目開口與江通公路搭接處理不好,易形成錯臺,導致路面銜接不平順。
③道路開口路基壓實不足,導致路基沉降超出規范要求,路面平整度較差。
④新建排水系統與原有排水系統銜接不順,浸泡路基,影響路基穩定性。
⑤路面施工工藝不合理,面層易出現裂縫、泛油、松散、坑槽、鼓包、脫皮、沉陷等現象。
⑥施工臨時用電事故。
⑦施工過程中的機械、運輸車輛對江通公路路面造成污染或損壞。
⑧施工機械的作業高度和電力線纜的距離過近。
⑨地勘資料不準確、隱蔽物調查深度不足。
⑩機械傷害。
{11}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12}施工組織方案不合理引發質量安全事故。
{13}保通方案不合理,不完善。
{14}應急預案不健全。
2.2 施工臨時安全設施設置
在施工階段,為確保施工的正常進行,需要設置一些臨時的防護措施以確保江通公路的行車安全,如設置臨時圍擋、防撞設施、安全警示標識等。施工臨時安全設施設置應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 D81-2017)和《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的相關要求。
在施工臨時安全設施設置過程中可能導致的風險事故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設施缺失。
②臨時設施及臨時安全標志位置設置不合理,占用交通公路路面,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③臨時安全設施數量、幾何尺寸不合理,安全警示標識不清,不滿足現行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④臨時材料搬運、堆放方式不當。
⑤安裝、拆除臨時防護工程時誘發安全風險。
⑥材料材質缺陷。
⑦安全保通措施不到位。
⑧臨時安全設施缺失或被盜。
2.3 施工階段行車安全風險
結合現行技術規范和標準,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應特別注意施工期間行車安全,對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存在的行車安全風險主要從安全設施、安全標識、標線設置和其他行車安全風險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2.3.1 安全設施
①安全設施(圍擋、護欄和錐桶等)缺失。
②安全設施設置不合理。
2.3.2 安全標識、標線設置風險
①安全標識、標線位置設置不合理。
②安全標識、標線數量及幾何尺寸不滿足現行規范要求。
③安全標識材質及安裝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
④標線不清晰,造成行車混亂,誘發交通事故。
2.3.3 其他行車安全風險
①保通方案不合理,導致交通擁堵,誘發交通事故。
②違章指揮、違章作業誘發交通事故。
③運渣(料)車輛潑灑渣料影響路面行車安全。
④施工導致原路面損壞,誘發事故。
⑤施工車輛在江通公路項目開口搭接路段任意掉頭、逆行、隨意停放,誘發交通事故。
2.3.4 路產路權風險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工程對公路路產路權的主要風險源如下:①損壞公路路基路面。②損壞公路排水系統。③損壞公路路側設施。④損壞公路綠化。⑤大型施工機械的出入對公路路面的破壞。⑥臨時安全設施侵占公路路面。⑦損壞公路既有交通標志和標線。
3? 運營階段風險識別與分析
3.1 交通事故
駕駛員操作不當、違章超速超載、車輛故障、環境等因素導致交通事故。
3.2 自然災害
受地震和惡劣天氣(路面結冰、低溫、大風和大霧)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超載超限運輸車輛的影響,導致路面損壞。
4? 結語
設計階段,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主要風險源為平縱線形、交叉間距、視距條件、交叉角度和交通管理;施工階段,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主要風險源為施工過程風險、施工臨時安全設施設置、施工階段行車安全風險和路產路權風險;運營階段,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主要風險源為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本文對公路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的風險源進行識別與分析,不僅是平交及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的主要內容,而且對完善和夯實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偉,沈國華,彭道月.涉路工程安全評價技術指南與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2]嵇業超.國省干線平交道口涉路工程安全評價技術要點及案例分析[J].人民交通,2018(04):56-57.
[3]王驥.公路平交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6.
[4]王首碩.涉路工程安全評價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7.
[5]王煒,過秀成.交通工程學[M].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