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寧
摘 要:現當今,隨著我國科技不斷進步,我國的電力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實現配電自動化能夠實現供電質量的全面提升,有效改善供電可靠性,為配電系統運行的高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基于配電自動化條件下,積極開展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針對配電自動化背景下的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展開了相應的討論,并通過采取合理的農電管理措施,進一步增強供電的安全與可靠程度,以供參考。
關鍵詞:配電自動化;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評估
引言
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同時,社會對電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攀升。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基礎管理成為了滿足國家及社會電能需求的基礎,加強此項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電能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供電企業的良好形象。因此,電力部門提高供電可靠性成為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必然要求。本文就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進行分析探討,以期能夠實現供電系統有效運行和發展的目的。
1供電網絡中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在供電系統中,電力運行的可靠性就是對整個供電網絡按照能夠接受的質量標準和所需要的電力資源數量不間斷地向用電客戶進行供電和供電電能的度量。配電系統可靠性的實質就是通過使用最科學、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來充分發揮供電設備的運行潛能,以此來保證供電網絡能夠向全部用戶不間斷地輸送合格、穩定的電力資源,實現全面的質量管理和安全運行性能。供電網絡中的配電系統在不斷向著超高壓力、超遠的距離、重大型機組、承載著更大的供電容量的新時代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也對供電網絡系統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當代社會,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各行各業、人民居家生活等對于電力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電力資源的依賴也越來越深。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短時間停電、供電的頻率出現偏差、瞬間的電壓不穩定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所以,對于供電網絡中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的可靠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和主要的供電網絡相比,配電網絡的很多支架結構都比較薄弱,雖然經過了多次的電力改造,但是受到變電站分布位置的限制,很多配電線路都存在供電線路過長、供電面太廣的特點,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配電線路都是單電源結構,線路的開關數量不足,所以只要線路上出現一個故障,就會導致整條線路停電。首先,配電系統中的電氣設備和線路在運行中可能出現不同形式的故障,影響了用戶的正常用電。其次,配電系統的結構不合理,布線過程中,電纜的使用率不高,線路的供電半徑過長,影響了可靠性的指標。再次,供電線路缺乏相應的維護和管理,不能及時開展狀態檢修,對限電的安排不盡合理,導致對于停電的故障處理能力較低,是影響供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最后,配電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如果實現了自動化,那么當故障出現時,就能及時進行故障隔離操作,和手動操作相比,時間會大大縮短。當然,電網中負荷上下級的提升空間和周圍的環境也是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提高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方法
3.1建立專門保障供電穩定性的組織機構或部門
通過構建專門保障供電穩定性的組織機構或部門,建立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各種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管理和保障,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導致配電系統出現故障的因素,如天氣或者環境等,提前進行預警,做好全面的預防,盡可能地減少天氣和環境因素引起的配電線路故障的安全隱患,專門保障供電穩定性的組織機構或部門可以通過確定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中具體的技術以及規范,對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中可能存在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擊,以及全面且合理的選擇和使用配電線路故障的預測方法,并根據當地電網的特點以及用電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專門保障供電穩定性的組織機構或部門能夠對配電線路的重負荷線路、重點區域以及重要線路設備等及時監測,從而保障配電線路能夠無故障的運行。同時,在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中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檢修和維護人員的具體責任和權利,加強供電穩定性的組織機構或部門中工作人員之間的互相監督和促進。確保配電自動化條件下配電系統供電的統一和有效的安全監督以及管理,務必能夠及時發現配電系統中的漏洞和缺陷,減少各種非計劃停電和斷電的次數。
3.2加強供電可靠性的技術措施
加強供電可靠性的技術措施有很多,首先要選擇比較先進的設備,這是基礎的技術手段。可以選擇不需要使用油資源的小型化設備,最好能實現自動化操作,這樣就能節約人力資源。對于新接入的用戶,可以進行相關的技術指導,對于新入網的設備,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保障設備的高性能。在選擇好相關的設備后,就需要能滿足實際需求的配電結構,用合理的接線方式接入。設備的選擇和線路的接入是提高供電可靠性最基礎的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運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實現配電網絡的自動化。
3.3加大配電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改造
過去在我國傳統的配電系統模式下,當配電系統出現了故障,調度人員就會根據出現的配電系統的具體故障信息,通知檢修人員進行現場巡視和配電線路的故障點查找,再跟調度回令后,對配電線路的故障點進行手工隔離的方式,這種方法就導致了配電系統中故障處理的時間和人力資源的大大浪費。而現如今,在配電系統自動化供電的模式下,配電系統能夠自動監測出故障點,并對配電系統的故障點進行隔離和恢復。因此,通過加大對我國配電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增加自動化的配電設備,可以實現在配電系統自動化的模式下,將每條配電線路劃分成為多個故障隔離區域段,尤其是對負荷較為分散的區域設置為重點目標,借助對配電線路故障點的自動定位以及故障自愈等手段,能夠大幅度提高配電系統供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結語
在供電網絡中配電自動化條件下的配電系統的供電可靠性評估中,每一個用戶的重要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在供電網絡出現故障或是檢修時,必須要根據用電客服的用電負荷進行判斷,要按照甩負荷的優先等級順序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故障的排除,確保及時輸送電力資源。在不考慮配電自動化設備、供電網絡的母線因素、開關的故障分析、供電網絡的線路系統檢測、供電網絡系統中電氣極限容量約束的影響情況下,通過建立區域模型而進行的數據計算;使其各項供電的可靠性指標都具有明顯影響,同時在分析的過程正要全面的考慮到諸多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升分析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毅.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在用電檢查和計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8,(32):51-52.
[2]童筱.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在電能計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8):164.
[3]劉健,程紅麗,張志華,等.配電自動化系統中配電終端配置數量規劃[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37(l2):49-50.
[4]陳堂,趙祖康,陳星鶯,等.配電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
[5]劉健,趙樹仁,張小慶.中國配電自動化的進展及若干建議[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36(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