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現階段,新媒體發展十分迅速,并且日漸滲透到教育領域中。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初中教師應該巧用新媒體資源,積極創新教學內容、方式與方法,從學生學習規律出發,增強歷史教學效果。
對歷史教師而言,巧用新媒體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第一步是具備較強的新媒體素養,借此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首先,要從思想上重視起新媒體的作用,如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等平臺,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并推動線上教育APP在教育領域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明確新媒體的價值。其次,要明確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如微信、微博的互動性強,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APP的內容優勢顯著,英語流利說APP能提供專業化服務等,只有正確地認識新媒體,才能更加靈活地將新媒體運用在教學中。其次,要認識到新媒體具有雙面性,新媒體既能以其資源豐富性、技術先進性和強大傳播力,帶給初中歷史教學豐富內容和方法,也會因為新媒體語境下謠言、網絡暴力多發干擾學生學習。
在具有一定新媒體素養的基礎上,就應該增強在歷史教學中靈活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從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到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等專業在線教育平臺,新媒體的種類多樣,且優勢顯著,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哪些新媒體與初中歷史教學能有效結合,并發揮其特點,以激發學生興趣。如騰訊課堂聚合了豐富的精品線上課程,能讓學生足不出戶就學習初中歷史知識,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學生課后歷史學習的輔助工具,指導他們去聽、去學相關課程,從而提供歷史學習的時長與效率。
又如問卷星,能夠有效調查學生的個人信息,諸如年齡、興趣、愛好、特長等,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星設置有關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資料,調研學生對歷史課堂活躍度、教師授課滿意度、希望在哪些方面獲得提升等具體信息,并發布給學生;在回收問卷后,教師就能得到本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與規律,進而采取更加量身定制的方式,改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使學生愛上歷史課,并實現學習成績和歷史素養的雙重提升。
實際上,新媒體不僅可以用在課前、課后,更可以用在課堂上。教師應在了解新媒體特點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基礎上,狠抓教學融合性,增加學生學習效率。如在講授“一帶一路之古今”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在授課助手類平臺的幫助下,在教學PPT上調取大數據信息、展示地圖、畫出路線圖,讓課件不再只有展示性,而具有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通過問答類APP,讓學生進行答題接龍,答錯者扣分,答對者加分,最后分數最多的同學獲勝,并對其進行口頭獎勵或實物獎勵,由此,學生可以輕松完成記憶任務,掌握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點,從而擺脫對歷史課的畏難情緒或厭倦情緒。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初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將新媒體更多地融入歷史教學中。特別是,要從新媒體特點和學生學習規律出發,增強新媒體與教學的融合度,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