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昭
摘 要:近些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幼兒園立志將原先的戶外游戲管理模式打破,創建出適合幼兒發展基本規律的園本化戶外混齡游戲獲得。因從,廣大的幼兒園教師必須要具備專業性的觀點以及極為敏銳的觀察力,選擇和幼兒發展規律以及性格相適應的戶外混齡游戲活動,對幼兒結伴游戲、協同探索以及共同運動的積極性進行調動,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游戲環境,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采取戶外混齡游戲活動,可以為幼兒創建出一種全混齡的、常態化的游戲方式,推進幼兒身體的心理的發展進步,提高其對于各類事物的認知。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對教師更新觀念專業觀點進行了強調,之后就幼兒園內游戲環境的設置以及材料的投放進行了闡述,最后總結了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混齡游戲活動時的游戲推進方式,以期指導實踐。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活動;質量;策略
前言
在幼兒園當中進行混齡戶外游戲活動指的是將原先年齡相差大概一歲以上,存在不同認知水平的幼兒混合到一塊進行戶外游戲活動。幼兒園當中使用的混齡戶外活動是一種集教育性、運動性以及游戲性為一體的游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幼兒運動協調力,是幼兒成長的一個基本手段以及基本抓手。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動作簡單、內容較為豐富以及操作比較方便的游戲活動情境,提升幼兒在游戲當中的參與度以及興趣度,讓幼兒可以在玩中學,運動中學習。
一、教師更新觀念,“放手”、“放權”是戶外混齡游戲的前提
放養式以及主導式是目前幼兒園進行戶外游戲互動的兩種現象,放羊式的方式種教師往往無所事事,讓幼兒自己進行自由的嬉戲。主導式的方式主要由教師作為游戲中心,將預定目標強加至幼兒,教師進行主導,幼兒進行形式配合,在該方式下幼兒極為容易失去自主權,大大影響了幼兒發揮自身自主性。然而,教師如何在戶外游戲當中對幼兒進行支持,讓幼兒可以在混齡游戲當中身心得到發展。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對其觀念進行更新,堅定自身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之上,逐漸放權,讓幼兒進行自我發展,但是教師的放手并非是放任,而是需要教師將原先的高控制性進行打破,讓幼兒可以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教師則適當將自身的權利進行放棄,將自己退到幼兒的背后,采取尊重幼兒學習方式的方法,在進行混齡游戲活動中做到眼中有幼兒,心中有教學目標,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進一步提升幼兒在游戲當中的參與度。
二、環境的合理設置,是戶外混齡游戲的保障
(一)合理設置區域
在進行幼兒戶外混齡游戲中,對幼兒園內游戲區域的設置極為重要,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人員必須對戶外游戲區域進行總體性的規劃,為幼兒創設具有多功能性和科學性的環境,讓幼兒可以在游戲區域內進行自主游戲[1]。例如,幼兒園當中的大理石地面、實木走廊、沙水以及草地等等場地,可以進行充分利用,為幼兒進行功能區的創設。例如,園內的草皮場可以為幼兒進行城堡的建構,幼兒將不會被場地和人數所限制,大膽在該區域內進行搭建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內的場地為幼兒創建小人國,讓幼兒從家中帶來舊床單,在教師的幫助之下用床單搭建帳篷,園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依舊自身的喜好進行游戲情節的設置,實現區域互通。在這類具有開放性的環境當中對幼兒游戲探索欲需求進行滿足,讓幼兒在環境之中的相互作用下得到充分發展。
(二)科學投放材料
在幼兒游戲當中,材料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園內準備豐富的材料可以充分滿足幼兒自我進行創造性和自主性的游戲。幼兒教師在游戲創設時可以將啟發幼兒已有經驗的興趣作為前提,為幼兒提供木塊、PVC管或者紙箱等等低結構材料進行提供,滿足園內各中年齡段幼兒的操作。此外,教師可還可以在園內適當創建一些情景式的材料,吸引所有年齡段中的幼兒進行游戲,充分體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例如,教師之前在進行穿越火線的游戲創設時,將紅繩交叉綁在樹枝上,幼兒在游戲中如若碰到了鈴鐺,鈴鐺響則說明其游戲失敗,這類游戲往往幼兒園內所有年齡段的幼兒都較為感興趣。
三、常態化、全混齡,是戶外混齡游戲的根本
(一)螺旋式推進游戲
教師在實施戶外混齡游戲活動時,往往會采取由點到面的螺旋式方式來對游戲的開展進行推進。這一方式中主要有本班游戲、同齡混班、遞進班混齡以及全混齡。本班游戲指的是本班當中的幼兒處于戶外游戲區認識期,這一期間可以讓本班內的幼兒戶外游戲進行認知和熟悉,讓其由充分的時間進行心理上的適應。同齡混班主要由各個班級年齡段中的幼兒在已經熟悉了戶外游戲情況的基礎上讓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結伴游戲,對同齡當中陌生的幼兒交往能力進行發展。遞進班混齡方式中主要是邀請大一班級中年齡較大的幼兒到小一班中的班級中認領年齡較小的弟弟妹妹進行游戲,該階段主要為捆綁式的混齡游戲,在這一階段中教師主要需要進行觀察,引導年齡較大的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小年齡段的幼兒積極參與。全混齡方式主要為所有幼兒對游戲都有了充分的認知后,便可進入到全混齡的游戲階段。例如我園就經常開展這類活動,將園內的孩子分為紅藍二隊,在隊長組織下進行游戲,受傷的人有醫生和護士搶救,其中有小班的孩子不太會玩,但他們也喜歡打仗游戲,因此在之后又增加了后方射擊訓練以及穿越火線之類的游戲。在進行這類混齡游戲時,較大年級的大班學生產常常會帶著小班孩子一起玩耍,對于一些比較羞澀的孩子教師也會適當讓其進行結對,由大孩子帶領小孩子玩耍,還可以適當組織對戰游戲,由幾個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組隊,互相進行對戰,在游戲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分享和責任感。
(二)自主一固定式開展游戲
在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決策機會,適當引導幼兒依據自身的興趣以及需求,主動參與到游戲當中。在混齡游戲當中教師主要會采取一自主一固定的方式在混齡游戲當中實現全混齡常態化。二自主只要指的是自主選擇以及自由結伴,由幼兒進行自主地進行區域地選擇以及玩伴和游戲地選擇,在整個游戲當中教師不對其進行約束,進一步突出幼兒的主體位置[2]。自主管理和自信評價是二自主方式中的其二,主要是讓幼兒在進行完畢戶外混齡游戲之后,讓幼兒和同伴收集和整理玩具,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對自己在活動當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一固定指的是每個區域當中的教師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固定,便于教師在該區域內部幼兒的主要年齡特征以及材料有效投放度進行把握。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園混齡戶外游戲活動過程當中,除了需要進行活動策劃和組織之外,還需要在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觀察和適時指導,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行自主思考,還可以采取表揚和鼓勵的方式,創建和諧和積極的師生以及同伴關系。教師還可以采取親身演示或者直接參與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指導,提升幼兒游戲參與度。在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當中,教師是主體,幼兒為核心,活動則是媒介,硬件為環境,在游戲中教師必須對幼兒個差異進行尊重,積極運用各類資源推動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倪夏莉. 幼兒園戶外混齡游戲的探索與思考[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3):86.
[2]曹婧怡. 混齡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