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霏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并樹立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動力,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作為目標提出,可見,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對于音樂學習是多么的重要。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本理念,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為指導,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使學生變成一個樂學者,去愉快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本領,是我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斷思考、探究的問題。那么,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育環境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當“導演”,布設各種情景,讓學生演員們進入角色,主動地參與學習,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感覺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處于愉悅的狀態。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的時候,會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于主動接受的色彩。可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勤修師德,苦練基本功,創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活動氛圍,寓教于樂,努力產生浸潤性的效果。
1.要營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創造的和諧關系,形成民主氣氛。在課堂上我不會批評學生,而是想方設法從不同側面肯定、表揚、鼓勵學生。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學生。比方讓學生進行課前一分鐘演唱,開展課內討論活動,教師設計問題,特別是有益于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多說。還可以開展分小組歌唱比賽,讓學生扮演音樂中的不同角色,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帶著感情演唱。如:在上一節新課之前,讓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通過分組比賽來復習前面學過的歌曲,通過討論,學生自己評出優勝組,給予一定的鼓勵,或者先做些音樂小游戲,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樂學、愛學、爭學的教學氛圍,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課本來就是很活潑、很生動的課程,極能讓學生進入某一情境,課堂上不能死氣沉沉。那么,在教學中,就要有靈活多樣、手段新穎的教學環節。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必定有一部分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起著啟迪思維的作用,更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可見,創設適當的情境,將對音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影響一堂音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對教學環節的設計,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歌曲《搖籃曲》欣賞課上,以一首兒時大家都很熟悉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借助汶川地震一些表現母愛的照片來讓學生欣賞,總結感悟出母愛的偉大,讓學生喜歡上這首本不愛唱的《搖籃曲》。
三、運用學科整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除了與姊妹藝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可以有機結合外,還可以同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融合。”音樂學科的綜合既要考慮音樂學科自身的獨立性、系統性,又要強調建立多學科之間的橫向聯合。這種綜合并不是盲目地實施難以把握的大綜合,而是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教學為重心,致力于音樂教育領域內各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交叉與融合。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整合的必要性。如:在中學語文、英語、數學、體育、歷史、地理、美術等等的一些課程或多或少的與音樂都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了可能。如:音樂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的結合,使音樂更加有氣勢,使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升華;與英語的結合,使學生更易掌握英語,方便語法、單詞的記憶;歷史、地理可以通過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國家的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來了解相關的風土人情;用音樂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體會美感,反之如果用美術的語言來幫助音樂,也會使音樂更直觀、更易理解,真正做到學科之間的綜合運用。比如,我在給學生上非洲之旅一單元時,就給學生加入了地理知識、非洲的人文文化及非洲人的生活習性,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非洲的風土人情。這種融合式的音樂教學,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促進了相關學科的學習。
四、用愛心感化學生,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 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只有了愛心,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課堂教學,以灑脫的儀表、文雅大方的舉止、簡潔幽默的談吐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輕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學生,對于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和眼神、細微贊美的動作和語言來對待每一位學生,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那么,學生也就會尊重這位老師,尊重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進而喜歡這門課。
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湛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深入挖掘教材中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的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盡可能使每一步教學步驟都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