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珺
摘要:本文從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現狀出發,從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內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兩個層面對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成因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優化對策建議:一是強化英語學習氛圍塑造,孕育習慣;二是注重教師引領,培養習慣;三是注重方法培養,完善習慣;四是注重習慣的延伸,夯實習慣。
關鍵詞:不良英語學習習慣;現狀分析;對策;小學生
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英語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如何培養良好的小學英語學習習慣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一個焦點。
一、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現狀
“英語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古人云:“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英語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一些學生的智商較高,但缺乏學習自覺性與克服困難的毅力,其成績往往在中等或偏下。而有些智力稍差,但有較強的進取心和堅定意志的學生,則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其學習成績也能達到中等,甚至可達上游水平。
二、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成因分析
(一)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內部因素
1.智力因素。部分學生是由于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在學習能力上有障礙,比不上同齡的孩子。在記j、乙力、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上,他們比同齡的孩子反應慢一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出現了一系列由于智力因素影響而表現出記不住、不理解、不明白等現象。這些孩子可能也是比較認真學習的,但是由于學習能力的問題,他們或許今天背過的單詞過一晚就忘記了,也或許在課堂上總是無法聽明白教師講的知識。他們也會感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異,覺得自己無論怎樣用功都無法取得進步,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失去信心。
2.學習方法不佳。很多同學智力一般,也比較勤奮,但是由于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對,所以總是成績不及格。而且由于擔心教師或同學會笑話,他們課堂上不敢開口說英語,有問題也不敢去請教教師或同學,從而導致他們不會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學習比較被動,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
3.學習基礎差。這些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在課堂上從不敢舉手發言,害怕讀鐠或擔心讀錯被人恥笑,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習過程中問題越來越多,導致學習興趣喪失,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課后又不肯花時間去進行知識的識記。舊的知識沒掌握,新的知識又學不來,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形成嚴重的厭學情緒,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這些孩子對學習往往很不在乎,通常也有一種自我放棄的心態。
(二)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外部因素
1.學校硬件設備不足。小學教師課堂上只能利用卡片、書、粉筆和錄音機進行教學,難以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情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結果大大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小學的班額較大,教師難以照顧到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
2.教師方法與管理不到位。部分教師教育方法不得當。在平時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長遠計劃,僅限于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單一,不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紀律不好,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有些教師對學生關注不夠,對缺乏信心、愛心、耐心,聽之任之,以至于學生養成不良的英語學習習慣。
3.學校英語學習氛圍不濃厚。學校沒有形成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是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形成的一個外部因素。實驗表明,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對于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三、小學生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優化對策建議
(一)強化英語學習氛圍塑造,孕育習慣
針對我校學生的不良英語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努力營造校園學英語環境。一是創設校園英語文化長廊。在教室走廊張貼英語故事、英語歌曲、英語情景圖等,使學生一走進學校就如進入英語的美麗殿堂。我們文化長廊的設計方案是:每一樓層圍繞一個話題設計效果圖,主要的話題有家庭、動物、食物、學校、數字等。同時,班級出版英語黑板報、英語展示墻。
(二)注重教師引領,培養習慣
一是抓好教學業務工作,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加強備課的規范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做到教學資源共享。二是抓好課堂教學,研究培養聽說讀寫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建英語活動室、布置英語文化墻,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積極參加城區和市的教研活動,開展課題研討教學,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上好各類課,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上研討課,形成課堂教學案例設計及反思。
(三)注重方法培養,完善習慣
培養良好的聽的學習習慣。每節課堅持“ENG-LISH ONLY”的原則,借助圖片,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幫助學生理解。在聽力教學中,聽之前,先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聽一段幽默的音樂或講一個笑話來活躍氣氛。教師在課上要盡可能多地安排不同形式教學活動,吸引學生聽。
(四)注重習慣的延伸,夯實習慣
為推廣與提升學生習慣能力,探索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研究發現傳統的英語作業缺乏趣味性和新穎性。因此,通過教研討論以及教學實踐,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教師們設計如下的作業:
一是表演型作業。低年級學生書寫能力不強,教師經常布置一些表演類的作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可以進行改編,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際會話訓練,進行角色扮演,激發學生表演熱情。二是說唱型作業。教師引導學生改編學過的課文、chant、歌曲,進行自編自演,充分發揮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同學們經過不斷訓練,原有的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得到了優化,逐步養成多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不斷培養和深化,學生拓展了視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又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激發了學習的熱情,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賈平.小學生英語提問能力現狀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同,2013.
[2]姚晨瑞.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3.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