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鳳 王俊峰
黔東南地區是國家的極度貧困地區,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扶貧產業的發展。文章結合國家政策及當地政策講述了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發展的狀況以及目前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在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以及筆者給出的一些建議。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享受悠閑的生活,旅游業因此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又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黔東南地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一直存在開發難,發展難的問題,僅僅依靠當地各民族自身的力量難以將旅游業體系化的發展起來,近幾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的開展,在國家和當地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黔東南地區的旅游業已經成為了黔東南地區人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各種政策的支持是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產業得以發展的前提,本文將從國家的政策、黔東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扶貧工作的進展情況來闡釋國家的政策對民族地區旅游扶貧產業的影響。
一、各種政策給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西部大開發的實行,給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十八大以后,習近平同志對西部大開發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內容。西部的開發不能搞“夕陽產業”,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又是無煙工業,自然成為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地區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國家強調:西部大開發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的經濟政策。在“十二五”期間,國家主張推進旅游等產業的新興發展,還著力抓生態建設,加強了黔東南地區的生態保障,促使黔東南地區的生態旅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黔東南地區結合精準扶貧的政策,針對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發展帶有各自特點的扶貧旅游業,使得黔東南地區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地方政策的支持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帶領下,2018年貴州省政府出臺了一項旅游的綜合類規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加快旅游發展的意見》,在該意見中提到,要推廣旅游扶貧模式,加大旅游扶貧的力度,由省發展委、省扶貧辦牽頭推動旅游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對貧困地區的旅游產業進行優先開發,在相關制度的配套作用下,黔東南地區的經濟收入自2017年以來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各個鄉鎮的貧困人口在逐漸的減少,各個家庭的收入在穩步提高。
黔東南州為加快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高百姓的經濟收入,在2011年的時候就印發了《黔東南州旅游業發展獎勵扶持暫行辦法》,該辦法中規定,黔東南州政府以及各市縣政府對發展旅游業好的地區實行的獎勵制度。以獎勵來推進黔東南州旅游業的發展,進一步推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扶貧產業的發展。
二、黔東南州旅游扶貧的現狀
在國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下,黔東南地區的旅游扶貧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 黔東南不僅僅只有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知名的景區,更多的發展起來村寨旅游的模式,在有特色的小村鎮也建立起了特色的旅游景點,比如建立生態樂園,帶動村鎮的脫貧產業的發展。自2018年《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加快旅游發展的意見》出臺以來,黔東南地區的旅游扶貧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篇章,2018年貴州省共有18個縣擬退出貧困縣,其中黔東南有6個,位居首位。2019年黔東南的貧困發生率降低至7%。
近幾年來,黔東南地區的旅游收入在不斷的提高,貧困的人口在不斷的減少。以著名的景點帶動村寨旅游的發展,相比于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模式,顯然旅游扶貧更適合黔東南地區的發展。領導人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將旅游扶貧作為黔東南地區首要的扶貧產業,事實也證明了這個決策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三、黔東南旅游扶貧產業的經濟效應
黔東南州在發展旅游業之前發展的主要產業就是農業,大多數的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在2008年的時候,西江開始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大多數的青年開始選擇回鄉發展,2017年, 黔東南西江苗寨旅游綜合收入超49億元, 十年間旅游收入增加64倍,2017年, 雷山縣地區生產總值31.83億元, 同比增長12.1%,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西江苗寨所占比重最大。
隨著西江苗寨旅游業發展的成功,黔東南的其他地區也紛紛根據各自的特色建立旅游景點。2017年黔東南州接待游客總數達9351.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777.75億元,同比增長40.47%。2018年,黔東南州的旅游人數再創新高,首次過億,達到了1.08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937億元,2019年國慶期間,據不完全統計:黔東南地區共接待游客708.64萬人次,同比增長11.34%,實現旅游收入共57.28億元,同比增長11.85%。2018年黔東南地區的GDP增速達到了7.8%,從2019年上半年黔東南地區的經濟收入來看,2019年GDP的增速一定會超過2018年。
四、黔東南旅游扶貧政策的不足與改進建議
(一)旅游扶貧產業存在的不足
在對黔東南地區進行調研的時候,筆者還發現了黔東南地區還存在的一些細微的不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扶貧受益人口少,拉大了貧富差距。誠然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一部分人的發展,可仍然有一部分人口難以參與到旅游扶貧的項目中來,這就使得旅游扶貧產業的開發不僅僅沒有給這一部分人帶來好處反而損害了其原本的利益,也大大降低了這一部分人對旅游扶貧參與的熱情。第二,旅游業的發展使得當地的消費水平變高。黔東南州旅游業的發展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提高了當地的消費水平,這就增加了那些收入仍然不高的百姓的生活負擔。第三,旅游扶貧沒有切實落到位。現存的旅游景點大多數的商鋪、客棧都是外來人口經營的,當地村民自己經營的店鋪數量少,如在西江苗寨景區各式特色商 店、 酒店 、客棧林立, 然而這些經營者大多數是外地人,這樣的旅游扶貧就沒有落實到當地百姓的身上,也沒有達到發展旅游扶貧產業的目的。綜上所述的這些問題都是當地政府在大力發展旅游扶貧,追求整體的GDP增長的同時忽略的一些問題。
(二)改進的建議
當前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所面臨的主要困境就是貧困人口難以真正的參與到當地的旅游扶貧產業的建設中來,即使經濟再發展也難以帶動所有人口脫貧。針對黔東南地區面臨的這種困境,筆者有以下的幾點建議:其一,完善當地的利益分配制度。扶貧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完善當地的利益分配制度使百姓從這些政策中能真正的受益,真正的實現旅游脫貧。其二,加大對黔東南地區旅游扶貧產業政策的實施力度。政策是好的,可如果不將政策落實到具體,就無法將其原本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有加大相關政策的實施力度,將政策落實到當地的每家每戶才能真正的帶動當地旅游扶貧的發展。
五、結語
黔東南既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西部貧困落后的山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了黔東南地區扶貧產業發展的一大重要支柱。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黔東南地區的貧困人口也在不斷地減少,我想只要在國家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保持旅游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黔東南地區經濟的飛速增長以及黔東南地區人口的全面脫貧指日可待。(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 )
大連民族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91202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