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嘉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遼寧經濟增長趨勢變緩,省內企業經營業績不太理想,償債能力受到一定影響。這給資本市場帶來相應的風險隱患,成為“灰犀牛”重大金融風險。本文主要分析了遼寧資本市場的股票質押風險和債券違約風險的現狀和原因,提出合理的風險化解及風險防范建議。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打贏“三大攻堅戰”之首要戰役的政策,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度,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防范化解“灰犀牛”重大金融風險隱患,有必要對遼寧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金融風險進行排查,促進資本市場發揮好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一、遼寧資本市場風險
近年來,遼寧經濟發展步伐放緩,省內企業經營業績有下滑趨勢,進而影響企業償債能力,這給遼寧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金融風險隱患,成為“灰犀牛”重大金融風險。
當前,遼寧資本市場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股票質押風險和債券違約風險兩方面。
(一)股票質押風險
目前,遼寧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存在一定風險。2018年1月下旬,藍英裝備與長江資管就其股票質押展期達成共識,延長償還期限。但是4天之后由于政策變更,資管公司嚴格禁止新增大集合參與股權質押項目,存量到期不得延期。藍英裝備無法在短暫的十多天內償還債務,兩家公司遂發生法律糾紛。經過二審,案件在2019年5月終有定論。
為了高溢價收購上海米健等公司股權,榮科科技控股股東大幅增加股票質押比例。截至2018年末,其中兩位控股股東質押股票分別占其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90%以上。
(二)債券違約風險
2016年至今,遼寧陸續發生多起債務違約事件。東北特鋼是最先發生債務違約的國有企業,且先后多次違約,累計金額高達70多億。隨后丹東港、大連機床、鐵嶺新城等企業也相繼發生債務違約事件。2019年7月,國內最大的機床公司沈陽機床,新增10億規模的債券違約,使其加入了債券違約的行列,同時加劇了沈陽機床退市的風險隱患。
上述的股票質押、債券違約事件,不僅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給債券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還對遼寧營商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由于幾家大型企業接連發生股票質押及債券違約風險,造成遼寧地區企業的信用風險加大,再融資渠道收窄,進而影響企業發展。在此背景下的營商環境,使得遼寧地區企業融資成本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融資渠道難度也有相應的提升。
二、風險產生原因
(一)股票質押
1.股東自身資金實力評估不充分,股票質押比例過高
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股票質押融資到的資金并未真正投入到公司的主營業務,而是大力發展房地產或高溢價收購資產,以獲取更多利潤。與此同時,主業及并購企業發展不振,融資企業陷入現金流缺乏的狀態,股東質押比例過高,無法繼續增加質押股票數量。這不僅會增加資金融出方平倉質押股票的可能性,還會增加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的風險。
2.資金融入方償債能力下降,信用風險加大
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放緩,股票質押資金融入方經營業績不理想,盈利能力不足,導致償債能力降低,增加了到期回購股票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股票質押資金融入方的還款來源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這也增加了到期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
3.質押股票與股價關聯度高,受大盤波動影響較大
2015年以來股票市場行情下行,但2019年以來略有回升,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股票質押是以股票作為貸款的質押擔保物,質押的股票價格的波動會影響擔保物的質量。一旦股票價格下跌,就需要資金融入方增加質押股票數量從而達到擔保物質量要求,這給資金融入方增加了增信難度。
(二)債券違約
1.借新還舊現象較多
最近幾年,遼寧經濟壓力有所增加,企業盈利能力不夠理想。為了兌付即將到期的債務,企業由于現金流不充足,只好依靠借新還舊的方式兌付到期債券。由此風險不斷累積,一旦難以借到新債,舊債就無法按時兌付,出現債務違約。這將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占絕大多數的公募投資者的利益。不僅如此,還會對整個社會信用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2.國企杠桿率較高
遼寧擁有多家大型裝備制造業國有企業,杠桿率較高,資產負債率普遍高于80%,尤其是金杯汽車、沈陽機床等老牌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憑借優質的固定資產獲取了大量的債券融資,這造成企業財務費用較大,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進而造成其債券到期無法按照約定數目償還,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風險防范及化解建議
(一)股票質押
1.嚴控股票質押比例,加強信息披露
為防范股票質押風險,應加強對股票質押公司的資質審查,對股票質押占比也應嚴格把控,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到期無法兌付債務的信用風險。此外,還要加強融入資金用途的信息披露,不僅有利于監管機構及時掌握資金運用情況,還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降低股票質押風險。
2.堅持分類施策,優化處置流程
監管機構應堅持分類施策,不斷完善股票質押風險的處置方式和流程,避免“一刀切”式管理,針對企業不同的運營模式和股權結構,制訂靈活多變的處置方式。通過市場化和法制化手段,或者加強與政府之間協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幫助違約企業走出困境;或者推動企業實現破產重組、強制退市等法制化方式出清。
3.籌建紓困基金,運用市場化工具
鼓勵當地政府加大對存在股票質押風險企業的扶持力度,籌建紓困基金,為到期無法償債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還可以運用市場化工具,引導股票質押公司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采取發行可交換債券或者股權轉讓的方式緩解股票質押風險。
(二)債券違約
1.構建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機構,有效防范債券違約風險
構建專門的金融機構,針對本地企業發行的債券進行信用評級,同時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宏觀經濟因素等非財務狀況同時納入信用評級依據之中。通過及時有效地披露企業的真實信息,及時對企業債券做出信用評級調整,有利于債券投資者全方位了解企業包括杠桿率等在內的經營狀況,從而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有效防范債券違約風險。
2.加大監測排查力度,合理分類處置風險
監管機構應該加大監測排查力度,與當地政府有效聯合。針對不同情況的企業,進行合理分類,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風險處置。
對于僅是流動性暫時短缺但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政府可以注入適量流動性給予支持;對于盈利能力極差、運營腐化的“僵尸國企”,應盡快組織進行破產重整或者破產清算,償還債券投資者債務,保障債權人利益;對介于以上二者之間、經營暫時出現問題但尚具備一定盈利能力的企業,可以引導企業和投資者實施債轉股方案,在降低企業杠桿率、增加企業資本的同時也保護了投資者的權益。
3.降低國企高杠桿,提升企業股權融資比例
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大力鼓勵國有企業選擇增發股權或者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比率,從而提升企業股權融資比重。
新《證券法》的出臺,不僅有利于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的推進,還有利于為上市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資源配置平臺,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局面的形成。這為國有企業降低債權融資從而轉向股權融資提供了扎實的法律基礎。地方政府應乘勢提供降稅或者資金獎勵的方式,鼓勵實施機構引導社會資本流入進入國有企業,加速促進其混合所有制的形成。這一方面可以降低國企債務負擔,另一方面可以為社會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但是針對不同的企業,政府也要甄別分類,選擇那些優質的但是暫時遇到困難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提供鼓勵政策,而對于僵化且債權債務不清晰的企業禁止提供鼓勵政策。這不僅可以防止產能過剩的企業變相得到融資需求,還有利于提升出臺政策的精準性。(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區域經濟發展教研部)
論文成果,屬于中共遼寧省委黨校2019青年招標項目“‘灰犀牛重大金融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課題。
聲明:文中內容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