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是經過識別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了解企業在發展的進程中所面臨的各種不利環境,從而將檢查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進而提升審計的科學性。本文通過剖析傳統審計模式的弊病,導出風險導向審計出現的緣由,并且論述當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利害,最后提出加以完善的措施。
一、傳統審計的缺陷
第一,由于全球經濟的飛速的進步,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經濟的時代。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正在經歷著太多的新的困難。假使仍采用原來傳統的審計模式,則已不能夠順利的開展審計的工作。這種改變使得被審計單位已不能再是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環環相連的一個大整體。然而,在傳統的審計中,它只是單純的考慮被審計單位自身的要素,卻沒有考慮到那些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的眾多外部的關鍵的要素。
第二,傳統的審計大體上都是比較簡略的分析方法。例如,審計模式基本上采用自上而下、從部分到全局的簡單方式。而沒有從整體的角度對企業所在的內外環境進行全面剖析。因而,也不可能立足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企業的財務報表,從企業的整體的角度去考慮、分析問題,以此來對企業進行整體分析和評估。因而,采取傳統審計而進行的風險評估往往不具有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由于其評估出來的結果帶有局限性,因此,它不可以準確的運用在現實的工作當中。
二、風險導向審計出現的原因
首先,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形勢的不斷發展,當今時代已經向信息化、知識化的方向快速轉變,企業的發展也向多樣化,復雜化,動態化的方向轉變。但是傳統審計仍然是比較孤立的審計方法,它并沒有立足于聯系和發展這個大前提。因此,在企業自身運行發展壯大的進程中,已不能使用傳統審計的方法來幫助企業解決其自身內部存在的一些問題。而風險導向審計則立足于企業的整體,它從企業的宏觀整體大局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內外部環境,不斷找出其在經營管理等方面可能具有的風險,一針見血,更加具有針對性。
其次,因為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利益心更加地強烈。近年來,在社會上、在公司內部不斷地出現了很多重大的財務欺詐事件,特別是公司管理層參與公司財務而導致舞弊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為了防范解決這些重大風險,企業應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將發展戰略的目光從追求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的問題上轉向實現企業內部協調管理以及控制風險的問題之上。為了幫助企業了解其內部存在的重大風險,并加以處理、解決,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應運而生。
三、風險導向審計的概念
要掌握風險導向審計,首先必須充分了解的是其深刻的內涵。風險導向審計,是以針對被審計企業是否存在重大錯誤或者舞弊風險加以調查、分析搜集審計證據,并出具審計報告為宗旨;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作為基礎依據,以分析被審計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為出發點;綜合利用各種審計戰略分析工具,將企業內部高風險的領域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通過分析企業各個環節的內部控制,不斷發現內部控制環節中的薄弱點,并且找尋原因,進而施以解決的措施,從而將檢查到的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的一種新型的審計模式。
四、風險導向審計的利弊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優點
風險導向審計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審計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幫助被審計單位及時地發現企業內部在管理運營方面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從而加以解決,以此提升審計的效率。風險導向審計在手段上主要采用的是“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綜合分析企業外部的經營環境、內部的發展規劃戰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等方面,以此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評估,并且通過采取實質性分析和控制測試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進一步的重大錯報風險分析,通過提高審計效率來降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
這種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注冊會計師需要時刻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和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保持職業懷疑不但能夠幫助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控進行把握,還能夠對企業有可能發生的舞弊的行為以及管理層的誠信問題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且能及時發現企業在開展工作的進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所以,在審計的進程中,充分合理的使用風險評估程序,能夠幫助降低審計的風險,提升審計的效率。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不足
1.內部控制不健全
在風險導向審計中,注冊會計師經常使用內部控制程序來識別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通常,企業會從外部聘請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審計人員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戰略目標等方面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在經過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發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部分注冊會計師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有可能會與企業內部的管理層串通,出具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審計報告。因此,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就有可能不能充分發揮其本身應該具有的作用。此外,在企業中可能會存在權力制約的現象。另外,審計人員為了出具準確完整的審計報告,一般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精力實施控制測試,再加上管理層的限制,可能會使得審計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審計的結果。
2.缺少法律法規
在審計發展歷程中,盡管產生了一系列的法律規范,但是由于有些法律存在著不配套、表示意圖不明確等等問題,導致現代審計發展較為緩慢。除此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責任的劃分方面存在著界限不清的問題,由此以來使得審計相關人員有機會鉆空子,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審計工作,更有甚者會在審計的過程中抱著消極的態度,對企業存在的嚴重問題漠不關心。
3.風險導向審計成本較高
風險導向審計盡管具有領先性、成熟性,但是其在實施的過程中對審計人員的能力有著更進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耗費資金時間來對審計人員進行理論系統的培養。對其從基礎知識方面、審計事務處理流程方面進行培訓,以及聘請具有豐碩的審計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級注冊會計師,都需要耗費大額的人工成本。
五、完善的措施
(一)充分制定審計計劃
在制訂審計計劃之前,要求對被審計單位有較為充足的認識,熟知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內外部發展的環境以及其經營戰略等相關方面的信息。這個要求需要對審計人員做出如下的規范。第一,需要與企業的管理人員針對于企業目前的經營發展情況進行充分深刻的討論,并且可以通過實施檢查觀察程序,例如對企業的重要場所進行實地觀測或者對會議記錄、重大決策信息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信息進行了解。第二,需要根據企業內部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進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及時的幫助企業發現其自身在運行的過程中的存在的風險。第三,需要合理地安排審計資源,有效的利用審計的時間,以此來幫助降低審計的風險。
(二)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清晰明確的找準自身的定位,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這就首先需要國家頒布、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并對違法的從業人員實施較為嚴厲的懲治措施,以幫助其認清楚自己的職責、責任。其次,事務所以及企業內部可以建立相對完整的規章制度,并針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處理的辦法。
(三)降低審計成本
首先,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擴大自身的知名度,招募一些具有較高知識素養的并且立志于從事審計事業的應屆畢業生或高級知識分子。其次,可以通過使用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通訊工具,建立信息數據庫,不斷通過調查來搜集數據,將相關企業的經營模式、內外部環境等重要的生產信息保存在此審計信息庫中。通過此方法來幫助審計人員快速地進行審計工作,從而減少降低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除此之外,會計師事務可以不斷加強同其他企業的合作,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水平,不斷降低培訓成本。最后,審計人員可以針對被審計單位的狀況進行充分的討論,并且可以從審計的角度對企業提出一些建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