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作宇 袁美云 董宏偉

摘 要:方正銀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是產自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鳳水庫名優鯽魚品種,是中國特有的兩性型、三倍體生物,營雌核發育繁育后代,具有很高的遺傳學研究價值。因其具有生長速度快、營養豐富、易飼養、抗病能力強等優點,自養殖推廣以來受到廣大養殖戶的歡迎。為進一步推進土著名優魚類——方正銀鯽產業的發展、提升競爭力,本文針對方正銀鯽的價值、產業發展的基礎問題、養殖現狀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方正銀鯽;養殖現狀;發展對策
方正銀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二名法Fang zheng Caucian carp)是原產地為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鳳水庫的名優鯽魚品種。該魚在分類上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rinidae),鯉亞科(Cyrininae),鯽屬(Carassius),鯽種(Carassius auratus),銀鯽亞種(Carassius auratus)。20世紀80年代年平均產量近5t,占漁獲總量的1/3[1,2]。2013年以前,由于過度捕撈,人類活動和環境的變化,使方正銀鯽種群數量減少,個體發生變化。黃泥河方正銀鯽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立以來,經過管理和完善,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方正銀鯽種群數量逐年增多,較好地推動了方正銀鯽的保護和發展進程[3,4]。
方正銀鯽染色體為三倍體,在天然水域進行雌核發育[5],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優點,是中國魚類育種和養殖開發的重要對象。自推廣養殖以來受到養殖戶的歡迎,在南方已小有名氣,認可度很高,但作為既具備地域優勢的品種,在哈爾濱市還未形成規模養殖。2019年對哈爾濱市方正銀鯽的養殖產業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后的發展對策。
1方正銀鯽的價值
1.1 種質特性與遺傳研究價值
方正銀鯽屬于鯽的一個亞種,與日本和東歐銀鯽一樣,是天然雌核發育種群。但與日本銀鯽和東歐銀鯽不同,在方正銀鯽自然群體中雄魚約占15%[6]。方正銀鯽既以雌核發育方式生殖,又在自然群體中存在性成熟雄魚。這一發現引起了中國水產養殖生物遺傳學界的廣泛興趣。它是世界上僅有的兩性型三倍體銀鯽種群,是中國特有的天然雌核發育的三倍體鯽,因此具有巨大的遺傳研究價值。
1.2 經濟價值
方正銀鯽具有生長速度快、營養豐富、易飼養、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受到了北方地區養殖者歡迎,并開始逐漸在南方地區推廣養殖。方正銀鯽生長速度比普通鯽魚快,在長江流域至珠江流域,養殖周期一年,當年可養成體重0.15kg~0.4kg的食用魚;在北方地區精養池塘當年可養到尾重50~100g,第二年可養到尾200~400g。方正銀鯽養殖效益高,畝產 350~750 kg,畝效益1500~3000元。
1.3 育種價值
為保護方正銀鯽原種種群,保持方正銀鯽原種種質,1991年12月經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批準在方正縣雙鳳水庫建立國家級方正銀鯽原種場。1998年9月經農業部驗收合格。原種場的建設不僅保護了方正銀鯽的原種資源,而且為異育銀鯽和松浦銀鯽的育種提供了原種保障。
松浦銀鯽:方正銀鯽作母本,以方正銀鯽(♀)×鱗鯉(♂)交配獲得的全雌后代性轉的生理雄性個體為♂本,經分離篩選而獲得的新品系,屬三倍體雌核發育種群。其含肉率、肥滿度均高于同齡方正銀鯽,改變了銀鯽生長慢的缺點。
異育銀鯽:以方正銀鯽為母本,以興國紅鯉為父本培育成的異育銀鯽具有生長快、個體大、抗逆性強等優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為進一步保護方正銀鯽的種質資源,2013年11月經農業部批準建立黃泥河方正銀鯽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區是方正銀鯽的原產地,在黑龍江省乃至中國淡水養殖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方正銀鯽的養殖現狀
方正銀鯽被譽為“中國淡水魚類獨生子”,因其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備受歡迎[7],在南方已小有名氣,認可度很高,但作為極具備地域優勢的品種,在哈爾濱市還未形成規模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調研了哈爾濱市巴彥、木蘭、通河、方正、賓縣、五常、依蘭、延壽八個縣市鯽魚以及方正銀鯽的養殖狀況。
2.1 主要養殖品種
哈爾濱市鯽魚的主要養殖品種有:方正銀鯽、彭澤鯽、黃金鯽以及其它鯽魚[8]。而由于近年來異育銀鯽病害嚴重,導致其養殖量非常少。
2.2 養殖面積與產量
2019年調查區域養殖情況見表1,由表中可以看出,鯽魚養殖總面積604hm2,其中方正銀鯽養殖面積343hm2,占鯽魚養殖面積的56.8%。鯽魚養殖總產量3432t,方正銀鯽產量1752t,占鯽魚產量的51.0%。鯽魚主要養殖區為方正縣、延壽縣和賓縣,而方正銀鯽主要養殖區為方正縣和巴彥縣。
2019年方正縣、巴彥縣和賓縣的水產品養殖總面積分別為3067hm2、4900hm2和2800hm2,水產品總產量分別為9740t、20000t和8200t。鯽魚養殖面積分別占各縣的8.97%、0.61%和3.07%,養殖產量分別占各縣的12.63%、1.69%和2.63%。2017年,哈爾濱市水產養殖面積4.43萬hm2,水產品產量13.35萬t,漁業總產值28.9億元。由此可見,鯽魚養殖在各縣占比較低,除方正縣外,方正銀鯽在其他各縣的養殖量均較少。
2.3 養殖模式
哈爾濱市方正銀鯽的養殖模式主要為池塘精養、池塘套養和大水面增養殖三種,其中池塘精養為主要的養殖模式。
苗種培育階段,池塘一般為5~8畝,水深1.5~2m,池底淤泥 15~20cm,注排水方便,池塘3~5畝配備一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和一臺自動投餌機。計劃畝產 350~600kg,畝放養方正銀鯽夏花5000~8000尾,畝搭配花白鰱夏花500尾。高產池塘畝放養夏花12000尾。成魚養殖池塘面積以5~15畝為宜,池深2m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水源要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4~6 畝水面配備一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和一臺自動投餌機。如果計劃畝產750kg,最好在投料區水體的底部設置微孔增氧盤。計劃畝產 350~750 kg,畝放養規格 50~100g/尾的方正銀鯽春片魚種 1000~2500 尾,畝搭配規格 100g/尾左右的鰱、鳙春片魚種 100 尾。高產池塘畝放養量可達3500尾。套養模式時池塘畝放養苗種300尾,大水面增養殖時畝放養苗種100尾。秋片平均體重80 g/尾,普通商品魚350 g/尾,最大可達400 g/尾。
2.4 經濟效益與市場前景
調查發現,方正銀鯽畝產量為0.3~0.75t,平均畝產量為0.43t,市場價格在15~20元/kg,利潤4~10元/kg,主養畝經濟效益1500~3000元,套養池塘每畝增收500元左右;大水面套養平均每畝增收100元。而且與其它鯽魚相比,方正銀鯽生長快、出肉率高,不易發病。
目前,占據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市場的鯽魚品種多以異育銀鯽、彭澤鯽、湘云鯽等品種,這些品種均為南方省市近年來培育出的鯽魚雜交品種,近年,這些品種的性狀優勢逐漸弱化,甚至消失,品質下降。方正銀鯽,作為世界上僅有的雌雄兩性發育的三倍體種群,突顯出品種的優勢,成為市場上的一條“明星魚”。南方城市為解決鯽魚病的大面積暴發和防治的瓶頸問題,填充市場需求,其主要途徑就是著手進行品種的優化和改良工作,大量求購方正銀鯽。因此,方正銀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3 存在的問題
3.1 方正銀鯽資源量下降,資源保護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20世紀80年代年方正銀鯽平均年產量近5t,占漁獲總量的1/3。2013年以前,由于過度捕撈,人類活動和環境的變化,使方正銀鯽種群數量減少,個體發生變化。為進一步保護方正銀鯽的種質資源,2013年11月經農業部批準建立黃泥河方正銀鯽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雖然自保護區建立以來,方正銀鯽的資源量有所恢復,但沒有經過資源調查,對其種群結構、資源量和生長趨勢沒有系統評估,不能給出準確的資源現狀評估。
3.2 苗種生產能力不足
放眼當前市場,北方銷售正穩步上升,南方出現需求量倍增、供不應求的情況,生產地苗種及孵化量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為緩解苗種供求緊張問題,需積極探求、尋找有孵化條件的大型養殖場戶,開展方正銀鯽的保種和繁育工作,逐步擴增苗種保育場點,提高哈爾濱市保種、供種能力。
3.3 鯽魚養殖疾病頻發
近年來,鯽魚養殖病害大面積爆發,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雖然鯽魚養殖產量高、價格相對較好,但仍然影響了養殖鯽魚的熱情,養殖面積下降,這也是調查中發現鯽魚養殖面積較少的原因。
3.4 方正銀鯽運輸中鱗片脫落問題
調查中發現,方正銀鯽養殖量少的另一原因是其在運輸中鱗片容易脫落,一方面導致其容易感染水霉病,另一方面由于其賣相不好,導致市場價格被壓低,收益受損。
3.5 資金投入不足,新技術服務不到位
財政對漁業發展扶持資金嚴重不足,養殖場戶融資較難,養魚戶生產積極性受挫,改池種稻的現象時有發生。漁業科技含量不高,現代漁業新技術應用不夠。推廣體系不健全,水產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沒解決,技術到位率和標準化程度不高。
4 發展對策
4.1 加強方正銀鯽種質資源保護
方正銀鯽是黑龍江省名優土著魚類,具有很高的遺傳價值和經濟價值。為保護方正銀鯽的資源量,應首先開展其資源現狀調查,明確其年齡結構、種群量以及放養容量,加大對黃泥河方正銀鯽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保護力度,嚴格執行“禁漁期、禁捕期”規定,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及遺傳多樣性,合理開發,保證方正銀鯽資源量充足。
4.2 增強方正銀鯽苗種繁育能力
加強方正銀鯽苗種繁育基地建設,完善方正銀鯽國家級原種場生產體系,提高保種及繁育能力。尋找有孵化條件的大型養殖場戶,同步開展方正銀鯽的保種和繁育工作,逐步擴增苗種保育場點,提高哈爾濱市保種、供種能力。
4.3 加快品牌創建,創新營銷模式,做大做強方正銀鯽產業
2019年9月黑龍江省評出“黑龍江省十大地產特色名魚”,方正銀鯽位列其中。加之哈爾濱市地處高寒地區,四季變化大,長達5~6個月冰封期,可以使水產品中的不良因子得到代謝、凈化,是天然的水產品保鮮庫和凈化車間。因此,應全力將方正銀鯽打造成優質區域品牌。同時,加強營銷網絡建設,創新產品營銷模式,拓寬銷售渠道,以應對外省魚類進入黑龍江省市場對魚類價格的沖擊,讓方正銀鯽走出去,提高哈爾濱市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4.4 加強科技和人才支撐,完善推廣和服務體系
方正銀鯽具有天然的種質優勢,應充分利用其種質特性,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利用先進的育種技術,在做好原種保種工作的基礎上,將保種和選育相結合,針對銀鯽生長慢、病害頻發的現狀,研發出生長速度更快、抗逆性更強、經濟效益更高的新品種。同時不斷完善推廣體系,加強對新型漁民主體的培育,將新理念、新技術送到漁民手中,解決好水產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技術到位率和標準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孔令杰,杜業峰,楊秀,等.北方地區方正銀鯽養殖技術[J]. 科學養魚,2018,(2):79-80.
[2]馬愛平.方正銀鯽成魚馴化養殖高產高效技術[J].黑龍江水產,2011,(1):17-18.
[3]發揮優勢 叫響品牌 強力打造方正銀鯽現代漁業園區[J].黑龍江水產,2013,(4):9-10.
[4]肖俊,羅永巨.我國鯽魚研究進展[J].廣西水產科技,2010,(4):12-18.
[5]陳松,王靜,劉少軍,等.改良三倍體鯽魚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009,(5):479-484.
[6]李傳武,王冬武,曾國清,等.國家水產新品種——芙蓉鯉鯽[J]. 當代水產,2010,35(2):61-62.
[7]馬愛平.方正銀鯽成魚馴化養殖高產高效技術[J].黑龍江水產,2011,(1):17-18.
[8]張淑華.方正銀鯽北方越冬技術要點[J].黑龍江水產,2011,(1):43-45.
(責任編輯: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