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麗娟 譚月 魏凱
稻漁綜合種養是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1]。按照“實施水產振興工程,打造水產強縣”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資源潛力,把稻漁綜合種養培育成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稻蟹共作模式,推動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泰來縣水產養殖向高產、高效、優質方向發展。2019年黑龍江省泰來縣水產總站選擇泰來縣月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泰來農場的稻田綜合種養基地作為泰來縣稻蟹綜合種養示范區,開展稻田培育扣蟹模式示范,畝產扣蟹55kg,畝利潤967元,達到了預期目標。
1 示范區基本情況
示范區地點位于泰來縣兩棵農場二隊,距離縣城30公里,交通便利。示范園區內有水稻種植面積200畝,暫養池兩處,30kva獨立變壓器一臺,高壓線路2公里,機電井1眼。水源主要為嫩江水。
2 主要技術措施
2.1 整地
稻田整地從4月中、下旬開始,進行旋耕作業和施基肥作業。5月上旬進行搭埝、耙地和稻田封地作業。
2.2 稻田工程建設
4月中旬進行項目區稻田工程建設,對所有上、下水溝毛渠、支渠進行清淤和工程整修。田埂高15cm,寬25cm,稻田內進水口留直徑約50cm的圓坑用于補水和秋季起捕,不再挖環溝,不占稻田面積。
2.3 防逃設置
5月上旬進行示范區防逃設置。防逃圍布為防老化聚乙烯塑料薄膜,寬60~70cm,用70cm竹竿支撐,順風向竹竿一米寬一根,迎風向50~60cm一根。埋塑料布時先插竹竿,頂部拉尼龍線固定竹竿,順著竹竿挖10cm左右溝,塑料布下端呈“U”形埋入溝內15~20cm,并用土壓實。上部將塑料布打折在尼龍線上,用訂書器訂在尼龍線上固定,要求塑料布要平整,繃緊,無皺褶。
2.4 大眼幼體放養
6月3至5日放養大眼幼體。放養前進行水質檢驗,達標后于當天早晨或晚上直接均勻撒于稻田中。具體指標如下:pH值7.1、總磷0.05mg/L、總氮0.78mg/L、溶解氧7.5mg/L。
2.5 稻田管理
稻田按水稻生產要求正常管理。施肥采取少施多次,每次尿素使用量每畝不超3.5~4kg。不能使用硫銨等速效化肥。輔助使用有機肥料。整個生產周期共使用有機肥8000kg,每畝施用有機肥40kg;共計使用化肥1000kg,每畝施化肥5kg。除插秧前使用除草劑封閉除草外,沒有使用其他農藥。
2.6 蟹苗投喂管理
蟹苗培育前期基本不用投喂飼料,因稻田有大量水生動物餌料。進入7月份后,要投喂扣蟹餌料,按扣蟹重量的5%~8%投喂,向稻田中間投喂,以利河蟹長勢均勻。中后期投喂比例可降低,以高能量粗飼料為主。前期投喂禾豐扣蟹人工配合飼料中的小料和中料,后期投喂高粱,投飼率5%左右。
2.7 養蟹稻田水層管理
養殖河蟹苗稻田水層可正常管理,一般不宜烤田,但如水稻長勢過旺,可采取間歇灌溉方式,短期斷水對蟹苗影響不大。
2.8 扣蟹起捕
河蟹扣蟹起捕在10月1~15日進行。采取陷阱捕撈法,在稻田四周靠近防逃墻處挖1m見方、80cm深的坑作為捕扣蟹陷阱,坑內鋪設塑料料布,靠近防逃墻處設木板、鐵板、玻璃等作障礙物。坑準備好后,馬上排出稻田內的水,水干后扣蟹上岸,沿著稻田四周防逃墻附近轉圈行走,遇障礙物后掉入坑內,取出裝袋即可。
3 經濟效益
3.1 畝成本
扣蟹生產成本合計為每畝213元。其中防逃費用為每畝25元,包括竹竿、塑料布、繩、書釘、防逃網等;苗種費用為每畝108元,每畝放養蟹苗150g,單價720元/kg;飼料費用為每畝80元。水稻生產畝成本1185元。
3.2 畝收入
3.2.1 水稻畝收入
水稻畝產550kg,水稻價格為3.1元/kg,畝收入1705元。
3.2.2 河蟹畝收入
扣蟹畝產55kg,扣蟹價格按12元/kg計算,畝收入660元。
3.3 畝利潤
水稻畝利潤520元,扣蟹畝利潤447元,稻蟹合計畝利潤967元。
4 綜合效益評價
4.1 生態效益
目前,農業化肥和農藥污染日益嚴重,危害日益顯著, 已有影響江河湖泊水質、飲水安全、農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的趨勢。稻米作為主要糧食作物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糧。通過稻田養魚農耕方式的轉變,可以使農業生產各環節的代謝廢物加以充分利用。河蟹在稻田中活動,消滅雜草、害蟲,還能打破水稻田還原層,保證水稻根部供氧充足,稻蟹和諧共生,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產明顯,也改善了稻米的口感。稻田培育扣蟹,可大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化肥使用量減少75%以上,農藥的使用量減少80%以上,生態效益顯著,實現了一水雙用、一田雙收,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協調綠色發展[2]。
4.2 經濟效益
2018年,黑龍江省杜爾伯特縣克爾臺鄉波賀崗子屯劉克明利用700 畝稻田培育扣蟹,畝產60kg[3] ,本示范稻田培育扣蟹畝產達到55kg,與其單產接近。稻蟹共作模式實現了一地雙收,除了水稻種植帶來的畝利潤520元外,還有河蟹扣蟹培育增加的畝利潤447元,稻蟹合計畝利潤967元。一般常規水稻單種畝利潤500元左右,稻蟹共作模式比常規水稻單種增效93.4%,增效顯著。
4.3 社會效益
通過泰來縣月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示范園區示范推廣稻蟹共作項目,讓周邊的養殖戶及種植戶看到了稻蟹共作模式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的真實性,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水稻種植戶積極性,許多種植戶計劃在2020年應用稻蟹共作模式,實現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朱澤聞. 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的內涵特征、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J]. 中國水產, 2016, (10): 32-35.
[2]孔令杰,王昕陽,楊秀,等. 黑龍江省稻田綜合種養現狀及發展對策[J]. 黑龍江水產, 2018,(6): 5-10.
[3]孔令杰. 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調研報告[J]. 黑龍江水產, 2019, (1):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