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霞

摘 ?要 ?紫砂陶刻之所以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一方面陶刻可以彰顯出書法、繪畫作品的魅力,另一方面紫砂作品又因為陶刻的裝飾而更加生動有趣。這件紫砂賞瓶“舟泊漢江望黃鶴樓”就是一件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紫砂雅器,無論是用來插花、放置書卷畫軸,還是靜靜陳列擺設,作為觀賞之物來看,都是再合適不過了。無論從工藝方面,還是陶刻內容方面,仿佛都融入了全詩營造的意境之中,煢煢孑立,靜靜自觀,向我們講述著歷史的悠遠和人生的況味。
關鍵詞 ?紫砂賞瓶;舟泊漢江望黃鶴樓;陶刻藝術;文化韻味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就誕生了最早的陶刻藝術。祖先們在陶器上刻繪的各類圖案和符號,被認為是象形文字的雛形。這些圖案和符號記錄了遠古居民們日常勞作、生活習慣、狩獵活動、計數記錄等等的行為,讓我們在今天依然能鮮活地感受到過去的歷史,陶刻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今天,陶刻藝術已經廣泛地運用于各種工藝品的裝飾,尤其是在宜興紫砂藝術之中,最早陶刻是用來落底款,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紫砂裝飾手法。在紫砂職稱中,陶刻作為了專門的一類考核技藝,具有較高的要求,也促進了紫砂陶刻的飛速發展。從清代著名的文人壺陶刻名家陳曼生,到后來的“紫砂七老”之一任淦庭,承上啟下、代代相傳。如今,紫砂陶刻藝術迎來了輝煌的時刻,過去宜興的“刻字先生”、如今的陶刻藝人們用深厚的功力、奇絕的刀法、精美的作品來記錄大好河山、蔥蘢花草、飛鳥游魚,彰顯出幽幽的懷古之情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色古韻。
紫砂陶刻之所以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一方面陶刻可以彰顯出書法、繪畫作品的魅力,另一方面紫砂作品又因為陶刻的裝飾而更加生動有趣,這種相輔相成的融洽關系將紫砂藝術推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使得紫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了更為豐富的外延和內涵。紫砂陶刻技藝的刀法運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雙刀正入法和單刀側入法,講究的是在刻繪過程要注意用筆的神態,把書法藝術的中鋒和側鋒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在紫砂上面進行刻畫則難度更大,需要更加立體的表現手法,藝人根據器型的形狀來選擇刻畫的內容和布局,在充分考慮其協調性的同時,把紫砂器中所蘊含的人文情趣、思想內涵充分地表現出來,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
這件紫砂賞瓶“舟泊漢江望黃鶴樓”(見圖1),就是一件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紫砂雅器,無論是用來插花、放置書卷畫軸,還是靜靜地陳列擺設,作為觀賞之物來看,都是再合適不過了。此瓶沿襲了傳統賞瓶的經典器型,青灰色的色澤更加古樸自然、素雅大方。瓶身微鼓的弧線在瓶口收縮,呈現出婉約挺拔的曲線之美,瓶底置四方底座,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藝術效果,讓整器看起來舉重若輕,瓶口的獸型圓環裝飾,古穆肅靜之中又增添了些許的活力和趣味。上面陶刻刻繪的內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張居正的七言律詩《舟泊漢江望黃鶴樓》:“楓林霜葉凈江煙,錦石游魚清可憐。賈客帆檣云里見,仙人樓閣鏡中懸。九秋槎影橫清漢,一笛梅花落遠天。無限滄州漁父意,夜深高詠獨扣舷。”楓林、霜葉、游魚、船帆……描繪了詩人在蕭瑟的秋天暢游江邊,極目懷古,獨自扣舷,流露出他向往著恬靜、淡泊、悠閑的隱居生活的恬然心緒。在刻繪的過程中藝人采用了隸書的字體來進行演繹,通篇刻繪秀美典雅、氣韻連貫、一氣呵成,希望可以借此領會到詩人在創作此詩時候的心境,用現代紫砂陶刻藝術的語言來和古人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這件“舟泊漢江望黃鶴樓”紫砂賞瓶器型優美工整、細節處理得當,上面的刻繪題材選取意境悠遠,刀法老道入木三分,和整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更加彰顯了紫砂陶刻藝術的無窮魅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文人雅士十分注重自己對于世界萬物的感受和自我情感的表達,于是涌現了諸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藝術的巔峰之作。后來的紫砂藝人把紫砂雅器和陶刻裝飾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讓一件普通的紫砂器物散發出文人的情懷,賦予了藝術的靈魂,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促進了紫砂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這件“舟泊漢江望黃鶴樓”紫砂賞瓶無論從工藝方面,還是陶刻內容,仿佛都融入了全詩營造的意境之中,煢煢孑立,靜靜自觀,向我們講述著歷史的悠遠和人生的況味。
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來看,紫砂陶刻藝術或最早起源于元代的紫砂作品,刻繪內容為“且吃茶,清隱”五字草書。從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紫砂陶刻帶給紫砂文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紫砂陶刻的內容基本上還是集中于古詩詞、山水畫、花鳥畫等容易表達作者情懷和思緒的作品,以此來闡述對于生活和世界的看法,其中往往流露出寄情于山水、恬淡于世俗的寬闊心境,這和紫砂陶刻的發端意境一脈相承。特別欣喜的是,隨著年輕一代陶刻藝人的成長和加入,宜興紫砂陶刻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藝術氛圍。由此可見,紫砂陶刻的未來大有可觀,紫砂藝術的明天定然會更加欣欣向榮。
參 考 文 獻
[1]王濤.紫砂陶器陶刻裝飾的由來與探討[J].現代工商,2019(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