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
大數據在企業審計的過程中主要包含四種特點:其一,數據量龐大,對于人工審核、分析與調用等較為不易;其二,數據類型較為多樣,數據類型在形態上可分為數字、圖片以及視頻等;其三、數據具有實時性,相比于以往滯后的信息處理方式,大數據背景下可通過技術手段的支持實現實時數據收集與處理;其四,數據數量與有效性相比存在差異。
一、引言
早在2011年初,大數據的相關概念在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技術的發展背景下被首次提出。大數據作為數據分析、整合與調用的技術手段,在當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實現工作運行的信息化與程序化,使工作運行效率與質量得到一定改善,該技術形式與信息生態鏈也影響著不同行業的公司運營與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對企業財務內部審計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背景對企業內部審計產生的影響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方法、形式與技術。審計方法主要指審計工作者運用審計權力以及根據審計智能的引導,使審計項目按照預期規定完成信息調查與數據反饋。
審計方法在工作的執行過程中貫穿整個工作流程,并不止存在于固定階段。隨著各行業公司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數據量增加,以往的審計方法在形式上已難以滿足相關公司效率化的工作要求,在企業內部審計中,也較難以實現審計工作、信息的全面性覆蓋,對于采用抽樣調查方式執行審計工作而言,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難以保證數據的精確性。
以往的審計形式主要為事后審計,工作內容主要是審核企業財務報表、原始憑證以及相關明細賬等,隨著現階段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及發展,傳統審計方式對于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較難以滿足當下追求高效率的工作要求。此外,以往的審計工作主要針對財務信息進行審計,對于內部管理、運營情況等方面審計存在一定不足,大數據時代下對信息的要求不僅要高效,還必須全面,以往的審計方式當數據量較大、審查類型較多時,則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等情況。此外,傳統審計的工作立項依據主要有風險評估和專家引導,在新時代背景下兩種立項依據轉變為信息觸發立項,該立項工作主要根據一系列審計數據進行確定。
大數據時代從側面反映了公司發展過程中數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向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時代背景下,現階段部分審計工作的執行過程主要依靠云技術的數據分析、整合與評估,以審計工作的展開滿足新時期的工作要求。
三、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施方案
(一)加強審計檢查力度
內審工作者在執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在大數據背景下對某一風險環節實施定期的循環稽核審查,通過縮短耗用時間、增加頻率的方式快速發現問題并做出相關整改。此外,還可提升內審工作的前瞻性以為專項審計提供工作的實施方向,從而在一定基礎上改善審查工作實施的有效性。在大數據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內審工作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并且需要保持一定效率及質量性,對于現階段的內審工作而言需要在云技術的支持下加強相關內容的審查效率,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審查工作具有的質量性。
(二)加強專項審計力度
內審工作者在完成審查項目的工作之后,應在此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審查工作的質量性、經濟性與高效性,以提高審查工作在制定與執行過程中與大數據背景匹配程度。在基礎審查的工作前提下,內審工作者應實施串聯式審查工作,通過聚焦審查項目、數據分析以及建議,進而對工作的實施流程進一步完善。內審工作者在審查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還應加強管理與監督措施的改良,即公司運營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風險項目、運營系統、財務信息工作的真實性、風險性與全面性。
(三)加強云技術在審查工作中的應用
云技術作為大數據時代的代表技術之一,審計工作需要結合企業現代化的運營模式加強云審計平臺的建立,由此對各項管理信息、財務信息等實施審核、分析與監督。在審計工作項目的制定過程中,應重視各項信息資源的實施監控與智能化分析,信息部門在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應加強云審計平臺的建立,使審計人員在實施稽核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進行信息整合、分析與監督,進而改善審計工作的執行的效率性、可靠性與質量性。大數據作為當下企業發展的整體趨勢,審計工作在數據監督、調研以及分析的工作上,不僅需要加強審計工作的硬件設施,還需在現代化的社會背景下建立信息引導機制的審計運行制度,由此進一步完善大數據背景下審計項目稽核工作的實施質量。
(四)加強人才素質培養平臺構建
企業審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水平與企業審計工作的執行具有密切關系,在信息化建設背景下,審計人員作為企業運營情況監督的重要力量,需要在原有的人才任用制度上進行創新,如考核任用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專業技能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此外,還應加強信息技術工作模式的培訓,使相關人員在信息技術的工作平臺中,可以實現更加快捷、高效的工作模式,由此通過工作人員方面的建設改善企業審計工作的實施情況。
(五)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管理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企業運營中的普及,信息化審計系統以普遍得到建立,但部分企業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程度難以貫穿整個工作流程。對此,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強化內部審計的工作流程管理,一方面使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工程流程實施較為全面的審計工作,同時通過信息化審計系統進行審計信息的快捷反饋,以改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質量,同時逐步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流程的完整性。
(六)健全內部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在執行的過程中,除了針對工作結果實施審查以及提出工作改善建議以外,還應在企業發展決策工作的事前、事中與事后實施全面的風險防范機制。在信息化系統的支持下,企業在內部審計的工作安排中,還應健全內部風險防范機制,該機制主要涉及風險分析工作、風險預防工作以及風險評價工作等,企業在制定風險防范的工作內容時,除了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特性外,還應結合項目特點、審計部門以及審計工作流程等方面。另外,企業還應設置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加強風險審核以及信息反饋的時效性,使企業在發展與決策等工作中可以結合最新風險因素進行規劃與工作制定。
四、結語
本文根據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的發展特點、展開形式以及創新意義等,并結合企業實際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理論分析及實踐探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改善審計工作在新時期的實施質量。(作者單位:中國石化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