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祥生
摘 ?要 ?在紫砂器上面,多種藝術形式的運用更加豐富了紫砂的題材選擇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給予我們更多的藝術空間和想象力。這件紫砂作品“石泉壺”就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的特性,結合雕塑的手法來表現傳統中國文化的詩情畫意。通觀此壺,在點、線、面的起伏交錯中組合成旋律感和立體感極強的造型,既具有古典傳統作品的靈動之氣,又具有現代氣息的設計語言,形成動靜、濃淡、剛柔、虛實的諸多反差,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之中讓整件作品更加氣韻生動,充滿了無限遐想。
關鍵詞 ?紫砂壺;石泉;造型之美;意境表達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已經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普通需求升華到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藝術境界,于是人們對于飲茶器具的選擇也越來越講究,在眾多的茶器之中,宜興紫砂壺憑借諸多優點成為了喝茶品茗的首選。除了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能保持茶葉最自然的色、香、味、形之外,其獨特的人文氣韻和文化內涵,讓我們在其中感受到禪茶一味的境界。2006年,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堅守,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藝人在師傅、父輩們的言傳身教和心手相傳之下,將紫砂融入他們的血脈之中,印刻在他們的腦海之間,成為他們養家糊口、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正是這種發自于本能和本真的紫砂技藝,在火光土色之間綿延千年、傳承至今。那一把把簡約而又繁復、質樸而又濃烈的紫砂壺里,記錄著一段夢幻酷烈而又絢爛瑰麗的旅程,也記錄著關于紫砂歷史的前世今生。
一塊普普通通的紫砂泥,在紫砂藝人的一招一式之中,被賦予了山川秀美之靈氣、鳥語花香之情趣、書畫金石之雅韻,或質樸、或華美、或宏偉、或精微,常常引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尤其是紫砂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除了用來制作傳統的圓器、方器等紫砂壺造型以外,還可以用來塑造各種不同形態的紫砂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所具有的泡茶實用性已經大大降低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藝術語言用紫砂來抽象地表達,是一件可以表現創作者思想理念的藝術品,用來陳列觀賞的功能已經大大地超越了實用功能。在這些紫砂器上面,我們看到了其他多種藝術形式在紫砂上面的運用,更加拓寬了紫砂的題材選擇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豐富了紫砂器的內涵,給予我們更多的藝術空間和想象力。
這件紫砂作品“石泉壺”(見圖1)充分地利用了紫砂泥料的特性和良好的可塑性,結合雕塑的手法來表現紫砂壺中蘊含的傳統中國文化的詩情畫意。此壺造型充滿了想象力,壺身下部宛如一塊渾然天成的石頭,上面收緊如一泓清泉,在動靜之間尋求著天人合一的平衡;壺身通體布滿凹凸不平的自然紋理,把石頭的質感和歲月的痕跡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在造型的設計上面也是隨心所欲卻又氣韻不凡,讓人觀之眼前一亮;壺嘴光滑微微彎曲,和壺身形成鮮明的對比,出水干凈利索宛如泉水一般汩汩冒出;壺把從壺頸部自然延伸,收于中間,造型頗似一截遒勁有力的松枝,與壺嘴張弛之間前后呼應;壺蓋嵌入嚴絲合縫,和壺口打磨得平整光滑,上面點綴小石塊造型;壺鈕拿捏特別舒適,與整器融為一體。通觀“石泉壺”,在點、線、面的起伏交錯中組合成旋律感和立體感極強的造型,既具有古典傳統作品的靈動之氣,又具有現代氣息的設計語言,形成動靜、濃淡、剛柔、虛實的諸多反差,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之中讓整件作品更加氣韻生動、生機盎然,充滿了無限遐想。
唐代詩人王維被稱為詩佛,他的詩歌以簡潔的意象闡釋出宏大的生命哲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經典也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意境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達。其實,相較于現代人,古人從詩歌、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之中表現出來的性情和雅致更讓人心馳神往,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創作理念和風格。為了追尋這種返璞歸真、純真自然的美好,我把來自于西方藝術的雕塑手法賦予中國文人式趣味,力求表達其中的文化意境,這件紫砂作品“石泉壺”就是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之下設計而成。不拘泥于傳統的紫砂經典器型,我在造型上面大膽創新,把紫砂的工藝之美不落俗套地表現出來,在內涵方面繼承傳統,把其中的自然之趣和空靈禪意流露出來,讓我們的心靈在這一泓清泉之中得到洗滌和凈化。
紫砂藝術經過千年的傳承,發展到現在的繁榮景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紫砂藝術的包羅萬象,它可以包容其他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設計理念,也可以包容創作者的思想才情和欣賞者的心靈共鳴,正是這種特性使得紫砂一路前行,并沒有在漫長的歷史中迷失方向,而是把其他的涓涓細流都融入其中,匯成大河奔流,一往無前。作為新時代的紫砂藝人,我們在汲取傳統技藝的同時,更加要學習這種精神,在紫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不拘一格、大膽創新,體現出自己的藝術風格,讓更多的愛壺之人能夠挑選到自己喜歡和欣賞的紫砂作品。
參 考 文 獻
[1]蔣蒸.淺談紫砂造型之美[J].神州,2019(4):51.
[2]范乃軍.淺談紫砂壺的起源、作用及鑒定[J].佛山陶瓷,2013(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