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雯霞

摘 ?要 ?隨著西方雕塑藝術的流入,中國雕塑也深受其影響,開始了其獨立創作的復興之路。紫砂雕塑也正是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之下,把西方的雕塑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文人趣味相融合,用紫砂的自然肌理和材質特征表達了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審美。這件“自然的回聲”雕塑作品體積感強、結構到位、上下結合、一靜一動、一張一弛,把紫砂的材質用雕塑的手法很好地表現出來,透露出堅實、濃重、厚實、嚴謹的風格特征,很好地闡釋了“自然的回聲”這一主題,讓我們在欣賞作品藝術之美的同時能夠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深刻理念。
關鍵詞 ?紫砂雕塑;自然的回聲;造型設計;藝術魅力
在世界陶瓷藝術之林,紫砂可謂是最與眾不同的存在。紫砂原礦只產于宜興,這可謂是獨一無二的,讓紫砂這種技藝蒙上了一層神秘感,使得全國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藝術家想來這里一窺究竟。宜興又是一個山川秀美、物華天寶的旅游勝地,紫砂藝術已經成為了這里的一張城市名片和文化元素,傳統的紫砂成型方式是手工拍打泥片或者鑲接泥片成型,讓其他的陶藝家都驚嘆不已。正是在這樣的獨特背景之下,從紫砂泥料開采到紫砂設計、紫砂制作、紫砂燒制等每一步工序都必須依靠人工的實施才可能完成。從紫砂藝術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只能依靠師徒、父輩之間的心手相傳,才能把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獨家秘籍傳承下來,形成今天百放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風格。
正是由于許多藝術家的參與和改造,再加上紫砂良好的可塑性,便于表達創作者需要捏塑的造型和藝術風格,于是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門類的藝術理念在這里相會、碰撞、融合,產生了紫砂雕塑等其它紫砂藝術品種。從歷史上來看,雕塑作為獨立的類型首先出現在西方世界,而在中國則存在于工匠的建筑裝飾中。后來隨著西方雕塑藝術的流入,中國雕塑也深受其影響,開始了其獨立創作的復興之路。紫砂雕塑也正是在這一潮流的影響之下,把西方的雕塑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文人趣味相融合,用紫砂的自然肌理和材質特征表達了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審美,其中蘊含的獨特藝術魅力,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和品味一番。
這件紫砂雕塑“自然的回聲”(見圖1)就是在學習西方雕塑藝術的基礎之上,結合紫砂的特點,運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雕塑的精髓所在。在設計創作這件作品的時候,我先從雕塑歷史的源頭——古典希臘與羅馬雕塑中尋找靈感,在作品的處理中主動靠近希臘和文藝復興時雕塑結構形體的塑造和處理范式,強調骨骼、關節處與肌肉之間的夸張關系處理,再加上適當的藝術表現語言,將表象下的內在部分適當強調出來。這件作品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半部分是一個人物的頭像塑造,立體的造型處理,高高的顴骨、尖尖的鼻梁,凹進去的眼睛緊閉,凸起的眉毛,在加上寬寬的嘴巴、卷起的頭發,用凌厲的線條來刻繪出雕塑的簡約生動,把我們作為“自然人”的屬性特征具有普遍性地表現出來;上半部分是一個直立的動物形象,兩腳踩在人物頭頂,采用了更加粗獷的泥質紋理,線條卻更加圓潤飽滿,通過肌肉的層次來凸顯雕塑的力量感。動物造型的腦袋設計頗有特點,鼓鼓的眼睛搭配著大大的、夸張變形的嘴巴,把呼喊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從整體來看,這件“自然的回聲”雕塑作品體積感強、結構到位、上下結合、一靜一動、一張一弛,把紫砂的材質用雕塑的手法很好地表現出來,透露出堅實、濃重、厚實、嚴謹的風格特征,很好地闡釋了“自然的回聲”這一主題,讓我們在欣賞作品藝術之美的同時能夠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深刻理念。
顧城在其作品《自然的回聲》中寫到:“我曾像猛犸的巨齒那樣彎曲,我曾像葉子那樣天真,我曾像浮游生物那樣渺小而愉快,我曾像云那樣自由……我感謝自然,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無數生命和非生命的歷史;我感謝自然,感謝它繼續給我的一切——詩和歌。”詩人用自由奔放的意象描寫出大自然給予自己的感受,這正暗合了這件作品的題中之意。這件雕塑“自然的回聲”中的動物形象,張開的大嘴仿佛發出了大自然無窮的吶喊和力量,如空谷回聲一般久遠綿長,人類的形象則閉目聆聽,似乎感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召喚。在生命的張力與藝術的表現力雙重作用之下,用雕塑的語言把紫砂藝術的獨特魅力彰顯出來,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雕塑藝術從古埃及文明開始,在古希臘、古羅馬藝術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相比于我國古代,卻并沒有把雕塑置于書法、繪畫等相同的藝術地位,而是認為其更傾向于實用性的工匠一類,隨著西方文明和藝術傳入中國,我們才意識到雕塑原來可以這樣表達自我的價值。紫砂雕塑也同時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它把雕塑技藝和中國式人文結合起來,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之中呈現出一種別樣的藝術形態,給觀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啟迪,也為紫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選擇。
參 考 文 獻
[1]石買生.自然的回聲[J].七彩語文:寫字與書法,2014(11):18-20.
[2]顧城.學詩筆記[J].現代中學生:閱讀與寫作,2017(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