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評話語分析近幾年在語言學界被廣泛關注,也出現跨學科研究的趨勢。批評話語分析一直在分析政治文本中占著舉重若輕的位置。本文研究了2019年批評話語分析在國內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本文以2019年國內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成果為依據,主要來源是SCI和CNKI里一些影響因子較大的期刊為批評話語分析研究進行簡單綜述。通過整理2019年的研究現狀,為2020研究者作出總結,以便批評話語分析理論能離完善更進一步。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文獻綜述;語篇
1 引言
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Analysis),又縮寫為CDA。我國研究批評話語分析從1995年到現在已經25年,主要用于研究語篇之下的隱含意思。此研究方向主要結合社會學、心理學、演講學和政治學等學科進行文本研究。為此研究方法提供強大理論基礎的是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其研究方法也就是說通過聯系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各因素,透過語言對文本作者進行意識形態分析,讓讀者更加能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有助于讀者更好的批判吸收和理解文本觀點。本文將2019作為一個時間節點,梳理這一年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現狀,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2 文獻梳理
2.1 多模態與批評話語分析
李晶晶(2019)應用了多模態話語分析對口譯過程進行分析,從視角和聲音角度研究口譯過程下的意義建構。作者在此文章通解析口譯場景呈現的結果,揭示譯者和被譯者的關系地位,以及是如何調動觀眾情感的。由此可見,在口譯過程中,視覺模態不僅是配合聲音模態,而且已經成為模態建構的重要因素,也告知譯者在口譯時要對被譯者的社會背景、語言特征以及認知結構進行分析。本研究不僅可以給口譯譯者提供意見,對口譯教學均有借鑒意義,也對多模態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也做了進一步探究。李晶(2019)作者討論了多模態批評話語分析的關注點,存在的問題也需要重視,尤其是研究者的主觀情感和偏好因素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語境。多模態話語分析尤其需要技術支持,由此可見與計算機學科的交叉。但是由于語言學習者大部分都缺乏這方面的技術支持,所以不管是在教學還是科研時都應該有意識的提高自己計算機應用水平,以便于給研究打下堅實的技術支持基礎。模態之間符號意義的界定也需要重點關注,不同的文化語境之下符號的意義是不同的。因此,“連接符號形式與意義的問題亟待解決”(Bateman 2011: 17)。
2.2 語料庫與批評話語分析
李莎莎(2019)運用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研究了德國主流媒體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看法,通過語料庫分析,在整篇文章分析之后,作者逐條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這也是批評話語分析近幾年研究問題的重點解決對象,批評話語分析重點不在于分析,而是分析之后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讀者、或者相關的政治參與者更好的作出相應措施。同時還有一篇文章是曹韋,趙媛媛(2019)運用批評話語分析研究了阿根廷主流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利用檢索政治文本中的關鍵詞探究國外媒體意識形態之下的國家形象,此分析有利于我國在發表政治報道時要注意國家形象的建構。通過筆者在研究2019年國內有關與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綜述時發現,批評話語分析的分析框架已經作出改變,之后的學者再研究要注重理論框架的分析,批評話語分析的重大作用在于提出發展意見。
2.3 批評話語分析跨學科研究
苗興偉,趙云(2019)提出批評話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學說結合研究之后不斷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作者著重討論批評話語分析議程設置各個階段的不同,還就此分析了和歸納了批評話語分析的演進路徑。是由傳播學這一學科提出議程設置,意思就是媒體很大程度上在控制傳播方向,他們會因為受眾群體的喜好來進行傳播。批評話語分析最開始出現就是研究政治文本,政治話語對社會的影響尤其重大,不僅影響著群眾的思想還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用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政治文本的學者必須要客觀。作者提出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文本具有影響社會發展導向型作用,所以批評話語分析也是參與社會變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2.4 批評話語分析的其他新動態
田海龍(2019)通過研究發表話語研究的權威期刊總結了批評話語研究的三個新動態:理論視野的拓展、批評視角和研究方法的創新。作者從理論視野是如何創新的指出,批評話語分析發展到現在,在分析的角度上大多呈現跨學科的研究,并舉例指出批評話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學說有聯系之處。在研究方法的創新方面,作者指出批評話語分析的老一代研究者自我研究方法的創新,從三維分析框架到五步分析框架,再到2018年提出的四步分析框架。最新的分析框架分別是:1)規范話語批評;2)解釋被規范批評的話語;3)解釋性批評社會現狀;4)提出改變社會現狀的解決方案。與之前兩個研究方法最大的不同是新方法更加關注對提出問題的解決,而不僅是闡述和解釋問題。作者提出的這三個新動態將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視角以及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研究理論。告訴之后的研究者不僅要義對批評話語的體現形式進行探究,還要對分析框架進行研究,作出有學術價值的分析。田海龍在同年還發表了一篇有關批評話語分析、社會符號學以及新修辭發展方向的討論。首先提出批評話語分析和新修辭學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分別是都具有批評性特征、都是對語料進行語言學分析、都關注政治活動中的語言以及都具有跨學科的特征。所以由此可見,修辭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視角也可以為研究批評話語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3 結語
以上我從權威期刊總結了一些有關批評話語分析論文的核心要點,總體來看批評話語分析呈現以下的趨勢:1)由于跨學科的集合,以及研究框架和方法的更新,使得理論更完備。2)批評話語分析在政治文本分析占據重要地位,與國家形象的建構緊密相連。3)批評話語分析一直在創新研究角度,結合計算機使得研究分析更客觀。4)不僅關注國家熱點話題和政治寓言,而且還重在為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也是批評話語分析近幾年研究的重點。
雖然有關文章已經開展了新的研究方向,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研究者把關注點放在對語篇的分析上,而不是語篇生成過程。同時研究政治文本我們更加偏向研究政治發言人的角色和地位,筆者認為過多的關注此方面會影響研究的客觀性。因此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比如哲學,來拓展批評話語研究的寬度,這樣才能讓國內對于批評話語的分析在學術界更加權威。
參考文獻
[1]李晶晶.多模態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口譯過程研究[J].外國語,2019(6):60-70
[2]李莎莎.德國主流媒體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認知——一項語料庫批評話語分析[J].德國研究,2019,(2)
[3]苗興韋,趙云.批評話語分析的議程設置與路徑嚴謹[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5):1-10
[4]田海龍.話語研究的語言學范式:從批評話語分析到批評話語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6,(6):3-9.
[5]田海龍.批評話語的三個新動態[J].現代外語,2019,(6):655-864
[6]田海龍.知識的交匯與融合——批評話語分析、社會符號學以及新修辭學發展軌跡引發的思考[J].當代修辭學,2019(1):55-64
[7]辛斌.批評語言學:理論與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王柳(1994-),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學生,碩士,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英美語言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