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新時代,隨著國家的富強,對我國的上下五千年歷史傳承正在被現代人文藝術所遺忘。基層文物保護逐漸成為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的關鍵,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該受到各個部門的高度關注,其重視程度應不亞于對經濟的重視,這樣才能奠定文物保護事業的基礎。當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在實踐中也面臨著較多實際問題,實踐中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起到相反的作用,其結果必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本文從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現狀出發,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對現有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在反復實踐與研究中總結經驗,希望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起到積極地意義。
關鍵詞:基層文物;文物保護;文物
1 新時期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千年歷史文物可謂數不勝數,這樣的實踐狀況也給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特別是新時期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重視,使得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我國由于改革開放使得經濟不斷地壯大,國力不斷強大及經濟發展的當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也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這也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地經濟基礎。新時期信息時代下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實踐中也面臨著較多的困難,例如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存在的交替換代及人員流失現象較多,以及存在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建立工作保護機構等。
從宏觀層面,國家應推出政策指導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例如國家應大力推行資金支持,將資金納入地方政府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積極地并合理地進行基本財政預算,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高效性,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確保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有了資金的依靠才能促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高效。各個地方政府必須明確文物保護相關基層方針,文物基礎保護在各個地方的縣,及縣級人民政府必須做好相關工作并同時落實好相關責任,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能才能全面落實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當下在建立文物保護機構與提供資金自持的同時,要有規范正確的規章制度予以保障基層文物正常運行,其次要招聘相關知識人才,人才要加入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來,并對人員進行編制。
文物保護工作應得到國家及各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培養出相關的高水平的人才,特別要給予足夠的物質保障與制度保護,才能對基層文物的保護工作越做越好,同時才能促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與社會經濟并頭發展與進步。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堅持不畏艱險并勇往向前,才能實現良好進步與發展。
2 現階段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實踐中往往忽視了文物屬于國民的共同財富的認識,文物記載著我們傳統文化,也是對歷史記憶的事實證明的重要物證。當下不少地方政府以發展經濟為主要方向,并不重視文物保護與發掘,特別是文物占據大量土地和人力,并造成大量額外資金消耗,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基層文物保護不重要,甚至一些基層文物保護遺跡被強行拆除,大部分的文物被用于經濟建設,另有一部分人認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破壞了文物是無法在修復的,這樣的認識是破壞了其價值與歷史存在的意義,以上現象主要是相關人員沒有認識到文物保護的作用,應從長遠上看到基層文物的作用才能實現基層文物保護。
3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議
基層文物保護對于國家和全民來講,它能夠實現文明的傳承,保護工作能夠讓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煥發生機、健康良好地發展下去。
3.1 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建設的認知
基層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財產,其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發展象征,因此在現時代的經濟發展理念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要融合經濟發展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這樣就必須實現對基層文物保護的高度認知,積極地從思想層面加強對文物古跡的搶救、發掘,實現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支持才能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也需要從思想認識出發,只有認識到其重要作用才能指導實踐。加強對基層文物保護建設的認識,積極地做好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才能實現越來越好的發展。
3.2 強化基層文物保護的宣傳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注重宣傳工作,例如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物展覽館、博物館等就可以實現對外開放,加強對改文物的宣傳工作可以有利于文物保護與開發。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注重歷史文物的開發,通過文物景點的開放實現對其的高度認識,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歷史文明。文物保護工作應將宣傳工作做到實處,清晰地認知及良好地保護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并促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3 建設基層文物機構協調機制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也需要在一定的機制引導下開展工作,我國以文物保護機構為主導,同時還需要城市建設部門、國土資源部門、交通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建立機構協調機制,例如莒南縣因為文物較多、歷史比較悠久,因此其土地在掛牌出售或房地產應用時,尤其在建筑項目破土動工時,必須需要相關的文物單位進行前期的勘探工作,在確保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施工,此時就需要地方政府作為協調部門,積極地主導文物的保護,此時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更加有利于文物保護的執法體系、行政體系建設。
3.4 實施全民參與并共同加強基層文物保護
全民參與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才更有成效,全民意味著號召全社會大眾進行文物的保護,其次更需要號召文物保護的專家積極地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積極地參與到文物保護的體系中,這對于文物的保護來講至關重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并廣泛地采取各種形式的保護,才有利于收獲理想的文物保護效果。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應在實踐中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該項工作做好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現階段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以及各類文物保護節目勾起了大眾的關注,越來越多普通大眾開始關注這些承載中華民族記憶和血淚的經典和真萃。因此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探索更要深一步的挖掘,未來更需要吸引一批專業人士走向保護文物的道路,推進這一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慧.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文化產業,2019(23):44-46.
[2]張運鋒.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2):102-103.
[3]鄭曉娜.優化文物保護工作,提高文物保護質量[J].中國民族博覽,2018(07):243-244.
[4]李學嘉,鄒偉華,鄒芙都.論習近平的文物保護與利用思想[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1):57-62.
[5]馬文景.新時期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7):132.
[6]孟宇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才智,2019(33):235.
[7]李閣宏.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10):57-59.
[8]張煥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8(01):74-75.
作者簡介
胡倫強(1974-),漢,重慶人,本科,現就職于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