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寶莉
【摘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課程標準改革,我國的教育局面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在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中,通過相關教學理念帶領,教師積極開展趣味化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主動學習的熱情,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但是語言積累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在新課程標準改革后,初中語文的教材被劃分為領讀課文和自讀課文,這種“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意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分析閱讀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重點問題,來闡述“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語文 閱讀體系 三位一體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語文學科的教育問題,其中大致提到要深入研究教學的根本目標,在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制定教材的文章順序和相關問題,這是現(xiàn)在教育中最需要馬上解決的事情。這充分地說明了對于語文教材編者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合理地構建完善的語文學習體系,從而將學生需要學習的多種內(nèi)容按照科學的順序展示出來。而閱讀作為語文教材內(nèi)容中的主要部分,他的構建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就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長期存在“假閱讀”的情況,究其根本,大部分閱讀內(nèi)容對學生看來無趣又難懂。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扭轉(zhuǎn)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xiàn)象,就要充分利用閱讀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相關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從而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閱讀,喜歡上語文課堂。
一、注重閱讀方法傳授,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教學過程。只有以科學的閱讀方法為指導,才能讓學生目的地學習探索,從而獲得進步。在閱讀方法指導中,學生通過瀏覽、略讀和對重點段落精讀,可以逐漸學會把握文章的中心,從而快速抓住關鍵性內(nèi)容。在“三位一體”閱讀體系下,閱讀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轉(zhuǎn)變,學生的主要閱讀方式變成了自讀、教讀和課外拓展閱讀,為了保證“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自讀、教讀和課外閱讀中,并且積極傳授相關閱讀方法。比如,在七年級的第一單元中,需要學生把握語氣、節(jié)奏和相關的感情基調(diào)。以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例,作者在帶領我們深入大自然的同時,從閱讀技巧和方法上逐漸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讓學生沉浸在“春”的氣息中不可自拔,并且同時也感受到字里行間濃濃的文學韻味,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此外,在《濟南的冬天》一課中,也是通過作者在遣詞造句中,將濟南冬天的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并且情感十分真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審美和欣賞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課文中的每句每字,還可以用大聲朗讀的方式來進一步體會文章中細膩的情感,在文章中還大量具有比喻句、擬人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體會其中的修辭,最終實現(xiàn)基本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三位一體”的優(yōu)勢。
二、構建學生自讀空間,借助旁批閱讀提示
在“三位一體”模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積極構建學生的自讀發(fā)展空間,這是部編版教材中最基礎的教學方式。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這種自讀的模式處于教讀和課外閱讀的范圍之間,可以有效地教讀和課外閱讀。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一般教師并沒有嚴格區(qū)分精讀和略讀的課文,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是按照精讀的方式來處理。而在“三位一體”模式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對于每一篇課文都有嚴格的區(qū)分,精讀課文作為教讀課文,而略讀課文作為自讀課文。采用這種詳略區(qū)分嚴格的閱讀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在教讀的基礎上有方向地開展自讀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教讀的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普及相關的閱讀方法,并且對課文的重難點進行深入講解。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對其他相對于簡單的課文進行自讀,把教師教學的閱讀技巧、方法等應用到其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讀效果,教師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開展順利的自讀過程。在新版的“三位一體”部編版教材中,專門為學生設置了旁批、閱讀提示和注釋部分,學生可以在這種課文模式的帶領下充分地對自己的閱讀技巧進行實踐,并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統(tǒng)一。
比如,在對略讀課文《荷葉·母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自讀的方式,隨著課文中給的指引對文章中自己認為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和體會、感悟,完成積累。此外,還可以針對課后提出的問題,再回頭對課文進行針對性地分析,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分析的能力,促進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又如,在完成了《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的教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始自讀《雨的四季》,學生經(jīng)過前兩篇教讀后,根據(jù)自己學習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來對《雨的四季》的結構和內(nèi)容進行大致的掌握,其中還包括對美詞佳句的賞析,擬人、比喻修辭手法的鑒賞,活學活用,趁熱打鐵。在學生完成基本的自讀以后,教師還可以給出示范:大家找出文章中的擬人手法、比喻手法,也像老師這樣編句子呀。柳條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迎風起舞。荷葉上的水珠就像少女流的淚水,晶瑩剔透……采用這樣的句子,引導學生產(chǎn)生多種感官的配合想象,從而激發(fā)其造句的渴望。
三、積極拓展課外閱讀,比較延伸拓展升華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和目標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xiàn)如今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并且主動提高自己的閱讀量,不斷積累閱讀經(jīng)驗,提高閱讀能力,從而發(fā)展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所以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三位一體”的部編版教材在文章的選擇方面更加重視題材和風格的多樣化,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文章和各種各樣素材的搭配效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高效完成閱讀教學目標。
比如,在七年級上冊中,第一個單元主題為“四季美景”,第二個單元主題為“摯愛親情”,第三個主題為“修身正己”,第四個單元的主題為“人生之舟”,第五個單元的主題為“生命之趣”,這些主題的內(nèi)容構成了整個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發(fā)展線索。部編版的教材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每一冊的學習中都涉及專門的讀書方法指導,精彩選篇等內(nèi)容,采用這樣的指導過程,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單篇內(nèi)容的閱讀逐漸過渡到整本書的閱讀中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又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暑假生活中,為學生布置“看、說、讀”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通過暑假多觀看我國發(fā)生的新聞,并且定時定期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和學生通過頻繁的溝通交流度過一個有意義、溫馨的假期。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的暑假生活推薦課外讀物,如《讀者》《青年文摘》《睜眼看世界》等,還可以加入我國古典的文化經(jīng)典《老子》《論語》等,充分讓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同時,放飛自己的視野,提高閱讀水平,升華文學素養(yǎng)。
總地來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面對初中語文長期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要充分深入源頭,尋找原因,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和專業(yè)能力,借助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勢,配合統(tǒng)編新教材的“三位一體”,改變教學觀念,開展多種多樣的方式教學,充分為學生構造科學的閱讀體系,吸引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從而讓閱讀成為學生快樂的源泉和獲得知識的海洋,最終不斷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為以后的發(fā)展做好鋪墊。